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苏派教育

泰兴市黄桥小学:聚焦“教育戏剧”实践 提升课程育人品质

作者:章素娟 发布时间:2021-12-22 来源: 江苏教育报

  ■章素娟

  泰兴市黄桥小学创办于1903年,至今已有118年,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校友。在诸多校友之中,丁西林尤为突出,他文理兼通,既是一位出色的物理学家,又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戏剧家。黄桥小学在深入发掘学校历史人文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学中的“泰勒原理”,决定研发并实施“丁西林剧场”教育戏剧校本课程,以此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生长点”。

  让儿童站在舞台中央

  根据美国教育学家泰勒的教育理论,“学习经验”是发生在情境中的,是在情境中不断地体现的。所以黄桥小学在建构“丁西林剧场”教育戏剧课程之初,就不仅考虑了哪些种类的学习经验有可能达成既定的目标,还积极创设出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并获得所期望的学习经验。在活动设计中,教师首先从“学生学”的角度去思考:给定情境是否可能引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反应,是否可能激发他们在实践过程中的主动性。

  泰勒认为,多种学习经验可以达成同一个目标,同一学习经验也可以用来达成多个目标。在课程的实施中,面对需要完成的特定教育目标,教师要拓宽学生学习的途径、方式。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的学习经验,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创设适合的情境,为学生掌握学习经验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课程的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他学到什么取决于他做了什么。因此,黄桥小学“丁西林剧场”教育戏剧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站在舞台的中央,实施全面而有个性的教育”。在精心研磨中,“丁西林剧场”教育戏剧课程形成了总体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在交往、合作中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学会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树立自信,养成自我认同感和坚毅的品质;让学生学会生活,培养戏剧方面的一个爱好并延伸至生活。

  既重基础又重拓展

  根据学校实际和发展目标,“丁西林剧场”教育戏剧课程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基础性课程。它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道法、音乐、美术等学科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其实施策略是“戏剧、剧场元素进课堂,给学生更大的学习活动空间,让课堂更富有活力”。它主要通过读者剧场、模拟情境、戏剧要素模仿、课本剧创编等实施形式,让学生接触戏剧表演元素,初步学会表演技能。学生可以根据各学科既有教学内容进行想象表演,根据学科内容进行创作改编,既培养了创编能力和合作意识,又提高了交往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是拓展性课程。它包含养成教育课程(必修课程)和社团课程(选修课程)。

  养成教育课程是黄桥小学的传统校本课程,已坚持了20多年,并在20多年里不断发展完善。它将学生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阶段,各年级确立阶段养成教育主题,教师编写教材,学生创作单元戏剧活动,通过单元戏剧活动启发学生观察生活、寻找故事、再现场景、感悟情感。

  其中低年级养成教育课程以“学会生活”为主题:一年级为“平平安安每一天,健健康康每一天”,二年级为“井井有条每一天,干干净净每一天”;中年级养成教育课程以“学会学习”为主题:三年级为“课前准备充分,课堂学习专心”,四年级为“课后温习扎实,在游玩中学习”;高年级养成教育课程以“学会交往”为主题:五年级为“礼貌待人,尊重他人”,六年级为“学会合作,注重分享”。学校还在养成教育课程的实施中引进戏剧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演一演中明理、导行。以戏剧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习惯得到全面的培养和优化。

  学校的社团课程现已开发出9个子课程:戏剧手工、戏剧游戏、读者剧场、童话话剧、英语话剧、小主持人、西林戏剧、话剧欣赏、剧本创作。9个子课程指向学生的戏剧爱好和基本素养,主要通过社团活动和西林戏剧节等形式开展,吸引学生自主参与,不断提高综合素养。

  在课程实践中形成特色

  在教育戏剧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在实践中形成了课程实施的三大特色:

  教学情境化。教育戏剧课程的演出内容或来源于教材,或来源于课外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或来源于学生日常生活。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将故事改编成剧本,将生活情境在舞台上艺术化再现,达到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成长学生的目标。学校广泛运用“戏剧教学法”,如角色扮演、情景对话、课本剧排演等,把情境活动与认知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儿童在优化的情境中学、思、行、冶,涵养德性,启迪悟性,舒展灵性。

  教学自主化。学校践行陶行知“做中学”的理念,在实践中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师生们把课文故事搬上舞台,把班级生活、家庭生活搬上舞台,把家喻户晓的经典搬上舞台。教育戏剧社的学生自编自导,编排了《三打白骨精》《晏子使楚》《爱丽丝梦游仙境》《丑小鸭》等戏剧,一个个鲜活的角色、一幕幕动人的戏剧情境在学生的自主设计中诞生。特别是孩子们根据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创作的《母亲的恩情》,融入演唱、舞蹈元素,成为一部让人感动的歌舞剧作品。

  教学多样化。在所有学科中,语文、英语是最容易和教育戏剧结合的。在学生和教师都普遍缺乏戏剧技巧和表演基础的情况下,将语文、英语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来表演,是起步阶段最简单、有趣的教育戏剧应用方法。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编演课本剧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完成对应的任务,实践并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课本剧表演使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具体情境,学生乐于接受,并通过排演课本剧,提高了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也使他们在体验中认识了自我。

  黄桥小学“丁西林剧场”教育戏剧课程的建构与实施,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让学生自主选择,积极建构,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变革,学生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交往、合作中认真学习,取得了喜人的进步。

(作者系泰兴市黄桥小学教育集团校长)

责任编辑:陈路

泰兴市黄桥小学:聚焦“教育戏剧”实践 提升课程育人品质
发布时间:2021-12-22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章素娟

  ■章素娟

  泰兴市黄桥小学创办于1903年,至今已有118年,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校友。在诸多校友之中,丁西林尤为突出,他文理兼通,既是一位出色的物理学家,又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戏剧家。黄桥小学在深入发掘学校历史人文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学中的“泰勒原理”,决定研发并实施“丁西林剧场”教育戏剧校本课程,以此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生长点”。

  让儿童站在舞台中央

  根据美国教育学家泰勒的教育理论,“学习经验”是发生在情境中的,是在情境中不断地体现的。所以黄桥小学在建构“丁西林剧场”教育戏剧课程之初,就不仅考虑了哪些种类的学习经验有可能达成既定的目标,还积极创设出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并获得所期望的学习经验。在活动设计中,教师首先从“学生学”的角度去思考:给定情境是否可能引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反应,是否可能激发他们在实践过程中的主动性。

  泰勒认为,多种学习经验可以达成同一个目标,同一学习经验也可以用来达成多个目标。在课程的实施中,面对需要完成的特定教育目标,教师要拓宽学生学习的途径、方式。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的学习经验,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创设适合的情境,为学生掌握学习经验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课程的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他学到什么取决于他做了什么。因此,黄桥小学“丁西林剧场”教育戏剧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站在舞台的中央,实施全面而有个性的教育”。在精心研磨中,“丁西林剧场”教育戏剧课程形成了总体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在交往、合作中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学会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树立自信,养成自我认同感和坚毅的品质;让学生学会生活,培养戏剧方面的一个爱好并延伸至生活。

  既重基础又重拓展

  根据学校实际和发展目标,“丁西林剧场”教育戏剧课程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基础性课程。它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道法、音乐、美术等学科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其实施策略是“戏剧、剧场元素进课堂,给学生更大的学习活动空间,让课堂更富有活力”。它主要通过读者剧场、模拟情境、戏剧要素模仿、课本剧创编等实施形式,让学生接触戏剧表演元素,初步学会表演技能。学生可以根据各学科既有教学内容进行想象表演,根据学科内容进行创作改编,既培养了创编能力和合作意识,又提高了交往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是拓展性课程。它包含养成教育课程(必修课程)和社团课程(选修课程)。

  养成教育课程是黄桥小学的传统校本课程,已坚持了20多年,并在20多年里不断发展完善。它将学生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阶段,各年级确立阶段养成教育主题,教师编写教材,学生创作单元戏剧活动,通过单元戏剧活动启发学生观察生活、寻找故事、再现场景、感悟情感。

  其中低年级养成教育课程以“学会生活”为主题:一年级为“平平安安每一天,健健康康每一天”,二年级为“井井有条每一天,干干净净每一天”;中年级养成教育课程以“学会学习”为主题:三年级为“课前准备充分,课堂学习专心”,四年级为“课后温习扎实,在游玩中学习”;高年级养成教育课程以“学会交往”为主题:五年级为“礼貌待人,尊重他人”,六年级为“学会合作,注重分享”。学校还在养成教育课程的实施中引进戏剧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演一演中明理、导行。以戏剧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习惯得到全面的培养和优化。

  学校的社团课程现已开发出9个子课程:戏剧手工、戏剧游戏、读者剧场、童话话剧、英语话剧、小主持人、西林戏剧、话剧欣赏、剧本创作。9个子课程指向学生的戏剧爱好和基本素养,主要通过社团活动和西林戏剧节等形式开展,吸引学生自主参与,不断提高综合素养。

  在课程实践中形成特色

  在教育戏剧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在实践中形成了课程实施的三大特色:

  教学情境化。教育戏剧课程的演出内容或来源于教材,或来源于课外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或来源于学生日常生活。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将故事改编成剧本,将生活情境在舞台上艺术化再现,达到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成长学生的目标。学校广泛运用“戏剧教学法”,如角色扮演、情景对话、课本剧排演等,把情境活动与认知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儿童在优化的情境中学、思、行、冶,涵养德性,启迪悟性,舒展灵性。

  教学自主化。学校践行陶行知“做中学”的理念,在实践中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师生们把课文故事搬上舞台,把班级生活、家庭生活搬上舞台,把家喻户晓的经典搬上舞台。教育戏剧社的学生自编自导,编排了《三打白骨精》《晏子使楚》《爱丽丝梦游仙境》《丑小鸭》等戏剧,一个个鲜活的角色、一幕幕动人的戏剧情境在学生的自主设计中诞生。特别是孩子们根据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创作的《母亲的恩情》,融入演唱、舞蹈元素,成为一部让人感动的歌舞剧作品。

  教学多样化。在所有学科中,语文、英语是最容易和教育戏剧结合的。在学生和教师都普遍缺乏戏剧技巧和表演基础的情况下,将语文、英语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来表演,是起步阶段最简单、有趣的教育戏剧应用方法。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编演课本剧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完成对应的任务,实践并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课本剧表演使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具体情境,学生乐于接受,并通过排演课本剧,提高了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也使他们在体验中认识了自我。

  黄桥小学“丁西林剧场”教育戏剧课程的建构与实施,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让学生自主选择,积极建构,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变革,学生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交往、合作中认真学习,取得了喜人的进步。

(作者系泰兴市黄桥小学教育集团校长)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