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苏派教育

研“双减”提质 构“求原”课堂

作者:徐燕娟 鲍书洁 发布时间:2022-01-21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徐燕娟 鲍书洁

  就学校而言,“双减”重在减负提质,其宗旨是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从而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何让课堂变得更为高效,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教师首先从教研入手,通过集体协作,创新教研形式,完善教研内容,深化教学研究,以教研来促进课堂的提质。

  “双减”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只有深入研究课堂、认真上好课,学生才能减负。高质量教学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会、学好。

  学校的教研组、备课组是教学研究的主体,想要提高课堂质量,首先要开展扎实而有效的教学研究。我校各学科每双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每次教学研究活动遵循“三个一”原则,即一堂主题教学、一次主题培训、一次主题研讨,从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专业能力等不同维度开展模块化有选择性的培训学习,让教师学有所得。我校的教学型教研以教为着眼点,研究直接服从、服务于教学的需要,以“课例”为载体;研究型教研以研为着眼点,研究服务于学校、学科发展的需要,以“课题”为载体;学习型教研以学为着眼点,旨在通过学习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证,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基础,以“培训”为载体。

  要真正提高教研效率,不仅要精心设计教研内容,更需要精心组织教研活动。我校开展教研活动,遵循活动闭环的原则,从活动前的准备,到活动中的展示,再到活动后的总结都形成一系列规程。我们活动前确定教研主题、发布各板块分工安排,为后面的研究做准备;活动中主要有展示汇报、集体研讨、随机互动、反思引领4个板块;活动结束后主要进行发布报道、搜集材料、跟进研究等活动。

  备课组活动是教研组活动的补充,是对教研任务的落实,更是高质量课堂的保障。活动前,我校备课组成员合理分工,组建单元主备团队提前精细化备课。活动中,先由主备团队以微课方式演课说课,然后备课组全体成员共同探讨,提出修改建议,相互补充,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完善,最后备课组长针对备课主题,结合课标、教材特点,认真研究整合大家的教学智慧,达成共识。活动后,每个教师根据集体备课内容,结合班级学生情况内化调整教学设计,在课堂实践后反思教学、总结问题,在下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中提出问题,再次研讨优化教学设计,让有效学习真正发生。

  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关键。我校依传说和地名形成了植根于“井”的“求原”文化,由“求原”文化拓展的“求原”课堂,力求实现课堂5要素:溯源、自能、质疑、共生、高远。溯源即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年龄发展特征,追求知识的本源,呈现前移后续的知识体系,结合学生起点,以学定教。自能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觉运用,提升自我学习能力。质疑即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问题意识,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批判性倾听,鼓励学生敢于争论。共生即引领学生学会小组学习,学会合作、乐于分享,共同进步与提高。高远即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能够明辨是非、追求真理,有理想,有作为。在教师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力求每节课都能对这5个要素有所突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我校教师执教《梅兰芳蓄须》一课。该课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红色经典文章,讲述京剧名家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想尽办法、受尽磨难,拒绝为日本人演出的故事。由于学生年纪小,对梅兰芳和抗日战争不甚了解,普通的预习要求虽能帮助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但海量的网上资源,使学生难以高效准确地掌握需要的信息。于是教师基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整理有效资源,形成课前任务资料包,让学生在走进文本前,了解人物,感受时代背景。该课作为一篇略读课文,需要达成的单元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由于学生在前两课学习基础上掌握了抓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教师就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概括,以表格方式进行梳理,让学生将思维可视化,在共生合作中实现提升。该课的价值还在于学习梅兰芳忠于祖国、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这需要适切的资料补充,让文本丰盈起来,让学生深受触动。所以,教师选择了同时期梅兰芳的故友黄秋岳屈服卖国的故事,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质疑思辨,从而深化认识了梅兰芳英勇不屈的形象。这种民族气节在新时代依旧值得弘扬,教师结合现在的时事政治,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强化责任担当。

  课堂应该充满思维含金量,充满节奏和力量。我们让“求原”5要素渗透于课堂教学,改变了教学的模式,提高了课堂的质量。

  (徐燕娟系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校长,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常州市特级校长,江苏省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对象;鲍书洁系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副校长,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责任编辑:陈路

研“双减”提质 构“求原”课堂
发布时间:2022-01-21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徐燕娟 鲍书洁

  ■徐燕娟 鲍书洁

  就学校而言,“双减”重在减负提质,其宗旨是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从而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何让课堂变得更为高效,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教师首先从教研入手,通过集体协作,创新教研形式,完善教研内容,深化教学研究,以教研来促进课堂的提质。

  “双减”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只有深入研究课堂、认真上好课,学生才能减负。高质量教学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会、学好。

  学校的教研组、备课组是教学研究的主体,想要提高课堂质量,首先要开展扎实而有效的教学研究。我校各学科每双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每次教学研究活动遵循“三个一”原则,即一堂主题教学、一次主题培训、一次主题研讨,从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专业能力等不同维度开展模块化有选择性的培训学习,让教师学有所得。我校的教学型教研以教为着眼点,研究直接服从、服务于教学的需要,以“课例”为载体;研究型教研以研为着眼点,研究服务于学校、学科发展的需要,以“课题”为载体;学习型教研以学为着眼点,旨在通过学习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证,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基础,以“培训”为载体。

  要真正提高教研效率,不仅要精心设计教研内容,更需要精心组织教研活动。我校开展教研活动,遵循活动闭环的原则,从活动前的准备,到活动中的展示,再到活动后的总结都形成一系列规程。我们活动前确定教研主题、发布各板块分工安排,为后面的研究做准备;活动中主要有展示汇报、集体研讨、随机互动、反思引领4个板块;活动结束后主要进行发布报道、搜集材料、跟进研究等活动。

  备课组活动是教研组活动的补充,是对教研任务的落实,更是高质量课堂的保障。活动前,我校备课组成员合理分工,组建单元主备团队提前精细化备课。活动中,先由主备团队以微课方式演课说课,然后备课组全体成员共同探讨,提出修改建议,相互补充,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完善,最后备课组长针对备课主题,结合课标、教材特点,认真研究整合大家的教学智慧,达成共识。活动后,每个教师根据集体备课内容,结合班级学生情况内化调整教学设计,在课堂实践后反思教学、总结问题,在下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中提出问题,再次研讨优化教学设计,让有效学习真正发生。

  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关键。我校依传说和地名形成了植根于“井”的“求原”文化,由“求原”文化拓展的“求原”课堂,力求实现课堂5要素:溯源、自能、质疑、共生、高远。溯源即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年龄发展特征,追求知识的本源,呈现前移后续的知识体系,结合学生起点,以学定教。自能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觉运用,提升自我学习能力。质疑即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问题意识,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批判性倾听,鼓励学生敢于争论。共生即引领学生学会小组学习,学会合作、乐于分享,共同进步与提高。高远即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能够明辨是非、追求真理,有理想,有作为。在教师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力求每节课都能对这5个要素有所突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我校教师执教《梅兰芳蓄须》一课。该课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红色经典文章,讲述京剧名家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想尽办法、受尽磨难,拒绝为日本人演出的故事。由于学生年纪小,对梅兰芳和抗日战争不甚了解,普通的预习要求虽能帮助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但海量的网上资源,使学生难以高效准确地掌握需要的信息。于是教师基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整理有效资源,形成课前任务资料包,让学生在走进文本前,了解人物,感受时代背景。该课作为一篇略读课文,需要达成的单元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由于学生在前两课学习基础上掌握了抓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教师就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概括,以表格方式进行梳理,让学生将思维可视化,在共生合作中实现提升。该课的价值还在于学习梅兰芳忠于祖国、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这需要适切的资料补充,让文本丰盈起来,让学生深受触动。所以,教师选择了同时期梅兰芳的故友黄秋岳屈服卖国的故事,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质疑思辨,从而深化认识了梅兰芳英勇不屈的形象。这种民族气节在新时代依旧值得弘扬,教师结合现在的时事政治,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强化责任担当。

  课堂应该充满思维含金量,充满节奏和力量。我们让“求原”5要素渗透于课堂教学,改变了教学的模式,提高了课堂的质量。

  (徐燕娟系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校长,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常州市特级校长,江苏省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对象;鲍书洁系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副校长,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