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苏派教育

让学生更好地“学”起来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1-21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姜树华

紫琅第一小学的学生在课堂上探究交流

  笼统说来,“双减”背景下“减”的是学生的学业负担,“增”的是学生的学业福祉。聚焦到课堂中,“减”的对象自然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障碍”、学习环节的“冗余”、学习历经的“周折”;“增”的对象自然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感、学以致用的效能感、思维进阶的生长感。由此,要实现“双减”背景下课堂提质增效,我们便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设置“浓郁兴致”的学习场景,让学生主动走上学习场的中心,历经学习过程,取得学习成果,从而实现学生学习力的生长、思维力的提升,让学习活动变得更生动,更欢快。

  聚焦以“我”为中心的学习过程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学生的“在校学习效率”落点在课堂,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的真正变革便尤为重要。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着力探索以“我”(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习方式,让每一位学生历经从自我学习(Self-direction)到团组讨论(Socialization)再到自我超越(Self-surpassing)的过程,实现“我—我们—我”的动态生成和自我超越,我们把这样的课堂简称为“3S”课堂。“3S”课堂促进知识建构,由“知识传递”到“知识建构”的实质性变革,让每一位学生学会学习。课堂上,学生以“自学—互学—自悟”为主要流程,以“商讨”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多端点、有深度、阶段性的项目学习,实现个体思维的纵深发展。

  具体讲,Self-direction本意是自我引导,指儿童个体在教师的引导下首先进行独自想、自我说、试着做等自我学习和思考,为后面的学习、交流、碰撞做准备;Socialization本意是社会化,在“3S”课堂中指儿童借助班集体、小组等学习团体讨论、碰撞、思辨,在这一过程中习得知识、明晰概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Self-surpassing本意是自我超越,基于团组讨论的基础上,欣赏着听,听亮点,赏进步;有个性地说,说不同,展个性;更好地做,完善做,超越做。“3S”学习形态基于“自学—互学—自悟”的教学流程,帮助学生从个体的自主思考到组间的交流思辨再到融合提升新的思考,获得成长、超越原先的自己,成为新我、未来我。如此螺旋递升,提高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实现人的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

  实现以“用”为场景的学习效能

  这里强调的“用”,不仅仅理解为“学以致用”,更不是通过“刷题战术”来“巩固”知识,因为这样的“用”只是停留在知识的机械操练层面。课堂要从“学以致用”走向“用以致学”,在新情境和新任务中,让学生发现原有知识的不足,从而主动寻找新知识这把“钥匙”来解决当下问题,引导学生形成在解决问题中学会解决问题,在做事中学会做事的学习习惯与能力。这样的课堂中,“玩中学”“做中学”“演中学”“创中学”成为常态。这样的学习不再停留于知识的表面理解和重复记忆,走向了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由此,我们积极探索引导学生在演绎、体验、探究和分享中进行学习,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结构性变革。

  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习是数学中的一个关键点,该知识点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学习,又是今后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及混合运算的知识基础。这节课的教学,绝不能仅仅把笔算当成一种技能教给学生,若止步于此机械操练,只会让学生学而生厌。我们努力还原知识的丰富情境,让学生能在一个“用”知识的场景中经历算法探究的过程。于是,有老师设计出用数形结合的形式,借助点子图分一分、想一想、算一算,让学生建立算理的初步印象。“数形结合”不仅是一种数学思想,更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能让学生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教学中,这位老师还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置入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与解决问题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现实挑战中学习知识、生成知识、运用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能力。

  历经以“思”为核心的学习进阶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维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技能的训练。顾明远先生曾明确提出,教育的本质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最好场所。

  如《登鹳雀楼》一诗安排在二年级上册教材,学校一位老师在教学中,先出示鹳雀楼图片,让学生观察鹳雀楼有几层,相机出示古字“层”,并提示:上面的“尸”表示“房子”,房子像云朵一样一层层地叠起来,就成了楼。然后动态展现鹳雀楼楼层,让学生们回忆自家所住楼层,并延伸到日常食品千层饼与千层糕,再延伸至千层石、层林叠翠、层林尽染等自然景色,猜一猜诗人王之涣那天登上的是鹳雀楼的第几层,想象他看到的景象后一起读诗。整个教学不仅有图画激趣与字理溯源带来的鲜活感与文化味,更在于教学流程的递进特别明晰,也特别有思维张力。

  (作者系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责任编辑:陈路

让学生更好地“学”起来
发布时间:2022-01-21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

  ■姜树华

紫琅第一小学的学生在课堂上探究交流

  笼统说来,“双减”背景下“减”的是学生的学业负担,“增”的是学生的学业福祉。聚焦到课堂中,“减”的对象自然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障碍”、学习环节的“冗余”、学习历经的“周折”;“增”的对象自然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感、学以致用的效能感、思维进阶的生长感。由此,要实现“双减”背景下课堂提质增效,我们便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设置“浓郁兴致”的学习场景,让学生主动走上学习场的中心,历经学习过程,取得学习成果,从而实现学生学习力的生长、思维力的提升,让学习活动变得更生动,更欢快。

  聚焦以“我”为中心的学习过程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学生的“在校学习效率”落点在课堂,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的真正变革便尤为重要。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着力探索以“我”(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习方式,让每一位学生历经从自我学习(Self-direction)到团组讨论(Socialization)再到自我超越(Self-surpassing)的过程,实现“我—我们—我”的动态生成和自我超越,我们把这样的课堂简称为“3S”课堂。“3S”课堂促进知识建构,由“知识传递”到“知识建构”的实质性变革,让每一位学生学会学习。课堂上,学生以“自学—互学—自悟”为主要流程,以“商讨”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多端点、有深度、阶段性的项目学习,实现个体思维的纵深发展。

  具体讲,Self-direction本意是自我引导,指儿童个体在教师的引导下首先进行独自想、自我说、试着做等自我学习和思考,为后面的学习、交流、碰撞做准备;Socialization本意是社会化,在“3S”课堂中指儿童借助班集体、小组等学习团体讨论、碰撞、思辨,在这一过程中习得知识、明晰概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Self-surpassing本意是自我超越,基于团组讨论的基础上,欣赏着听,听亮点,赏进步;有个性地说,说不同,展个性;更好地做,完善做,超越做。“3S”学习形态基于“自学—互学—自悟”的教学流程,帮助学生从个体的自主思考到组间的交流思辨再到融合提升新的思考,获得成长、超越原先的自己,成为新我、未来我。如此螺旋递升,提高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实现人的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

  实现以“用”为场景的学习效能

  这里强调的“用”,不仅仅理解为“学以致用”,更不是通过“刷题战术”来“巩固”知识,因为这样的“用”只是停留在知识的机械操练层面。课堂要从“学以致用”走向“用以致学”,在新情境和新任务中,让学生发现原有知识的不足,从而主动寻找新知识这把“钥匙”来解决当下问题,引导学生形成在解决问题中学会解决问题,在做事中学会做事的学习习惯与能力。这样的课堂中,“玩中学”“做中学”“演中学”“创中学”成为常态。这样的学习不再停留于知识的表面理解和重复记忆,走向了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由此,我们积极探索引导学生在演绎、体验、探究和分享中进行学习,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结构性变革。

  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习是数学中的一个关键点,该知识点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学习,又是今后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及混合运算的知识基础。这节课的教学,绝不能仅仅把笔算当成一种技能教给学生,若止步于此机械操练,只会让学生学而生厌。我们努力还原知识的丰富情境,让学生能在一个“用”知识的场景中经历算法探究的过程。于是,有老师设计出用数形结合的形式,借助点子图分一分、想一想、算一算,让学生建立算理的初步印象。“数形结合”不仅是一种数学思想,更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能让学生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教学中,这位老师还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置入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与解决问题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现实挑战中学习知识、生成知识、运用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能力。

  历经以“思”为核心的学习进阶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维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技能的训练。顾明远先生曾明确提出,教育的本质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最好场所。

  如《登鹳雀楼》一诗安排在二年级上册教材,学校一位老师在教学中,先出示鹳雀楼图片,让学生观察鹳雀楼有几层,相机出示古字“层”,并提示:上面的“尸”表示“房子”,房子像云朵一样一层层地叠起来,就成了楼。然后动态展现鹳雀楼楼层,让学生们回忆自家所住楼层,并延伸到日常食品千层饼与千层糕,再延伸至千层石、层林叠翠、层林尽染等自然景色,猜一猜诗人王之涣那天登上的是鹳雀楼的第几层,想象他看到的景象后一起读诗。整个教学不仅有图画激趣与字理溯源带来的鲜活感与文化味,更在于教学流程的递进特别明晰,也特别有思维张力。

  (作者系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