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苏派教育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语文第二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

——“毛泽东诗词欣赏会”案例分析

作者:魏 薇 发布时间:2022-08-31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 魏薇

  语文作为一门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目标的基础课程,其学科特性适合与思政元素结合。尤其是语文第二课堂,是课程思政的良好载体。第二课堂,又叫第二教育渠道,是指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训练的各种活动。第二课堂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第一课堂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构成了完整的语文教学。第二课堂丰富灵活的形式,能更好地将思政与语文融合,探寻适合职业学校的育人模式。

  教育源起——

  出乎意料的青春诗会

  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篇课文是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词,展现了诗人广阔的胸怀、伟人的气度,是教育青少年的经典文本,也正因为如此,第一单元的主题定为了“青春的赞歌”。全班46位学生,都在我指定的时间内背诵熟了这首词,还有几位同学在周记里主动记录了学习这首词的感受。3周后,我组织同学们举办了一次青春诗会,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表达青春感受的诗歌进行朗诵。出乎我意料的是,到了诗会那一天,全班没有一位同学选择《沁园春·长沙》或是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他们选的大多是婉约柔美的诗歌。

  教育思考——

  经典作品学生为何不“感冒”?

  这次青春诗会让我开始思考,教学任务的达成并不能代表教学效果的良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次诗会让我从心里明白,学生并没有深刻感受到毛泽东等人“青春之歌”的魅力。再联想到之前讲授鲁迅等人的经典名篇时,学生也是反响平平。带着这个疑惑,我开展了一次不记名调查——你为何不选《沁园春·长沙》做诗歌朗诵?我看到了学生写在纸条上的心里话,有人说怕读不好伟人的作品,有人说觉得毛泽东的作品不适合女生读……答案各种各样,但无疑一道巨大的鸿沟横亘在了学生和文本之间,课程思政的困境同样不容忽视。

  教育契机——

  第二课堂丰富学习体验

  第二课堂一直是我校教育教学的一块重要阵地,我这学期开设的第二课堂恰好和诗歌诵读相关。于是我联合学校学工处、团委,利用学校读书节的契机,推出了“重温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毛泽东诗歌欣赏会”系列活动。我给参加第二课堂的同学们布置了任务——完成欣赏会上诗歌现场朗诵的任务,这样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具体可参与的活动项目。

  第一步,确定篇目。初中学习过的《沁园春·雪》和本学期学习过的《沁园春·长沙》在第一时间确定下来。有学生提出,应该选一篇和南京有关的诗作。于是《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也被选择了出来。按照时间的顺序,串联起伟人的足迹,我又推荐了两篇新中国成立后的作品《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水调歌头·游泳》。

  第二步,选定诵读人——谁说只能男生来读。我想到那张小纸条上的顾虑,毛泽东的诗词只适合男生读吗?这种错误认识可要不得。我提议男生女生都要上台试读,然后选定登上舞台的诵读人。接着我留下课后任务,让学生回去品读一下5首诗作,选取一首诗做精读,下次活动课上展示。

  第三步,品读诗作——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发声。一周之后,学生们带着自己对诗作的解读,又回到了课上。学生们主动查找了资料,了解了毛泽东的生平和每首词的写作背景,大家在品读词作的过程中,又有了新的展示思路,有学生提议,可以展示一组新的组诗,用时间线串起,展示伟人毛泽东的一生。学生们迅速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特长,划分了职能,分别成立了脚本编辑组、技术支持组、彩排执行组。学生写出的串词非常有深度和想法,以读带写,写练结合,诗文结合,这些诗词学习的高阶目标都在这次活动中实现了。

  教育成果——

  校园唱起红色青春之歌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党的创始人之一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留有诸多传世之作的词人……”2021年4月22日的晨会上,全体师生在升旗广场,静静地聆听了一场“毛泽东诗词欣赏会”。学生们精彩的朗诵,昂扬的精神面貌,让我欣喜不已,而我也在一系列活动后有了如下收获。

  “课程思政”对中职阶段学生的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之外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学科的课程教学,是提升学生思想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渠道。

  语文第二课堂融入思政元素具有天然优势。语文学科的特殊属性,使它成为思想品德教育阵地的天然沃土。语文第二课堂融入思政元素有着独特的优势。与第一课堂相比,第二课堂形式更灵活多样,目标更多元,课堂充满活力,能够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教育要在语文第二课堂中自然体现,不可生搬硬套,这就要求要与课内的教学内容密切相连。在进行第二课堂的教学时,要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充分发掘地域特色,也可适当考虑其专业背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入。

责任编辑:陈路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语文第二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
——“毛泽东诗词欣赏会”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2-08-31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魏 薇

  ■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 魏薇

  语文作为一门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目标的基础课程,其学科特性适合与思政元素结合。尤其是语文第二课堂,是课程思政的良好载体。第二课堂,又叫第二教育渠道,是指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训练的各种活动。第二课堂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第一课堂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构成了完整的语文教学。第二课堂丰富灵活的形式,能更好地将思政与语文融合,探寻适合职业学校的育人模式。

  教育源起——

  出乎意料的青春诗会

  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篇课文是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词,展现了诗人广阔的胸怀、伟人的气度,是教育青少年的经典文本,也正因为如此,第一单元的主题定为了“青春的赞歌”。全班46位学生,都在我指定的时间内背诵熟了这首词,还有几位同学在周记里主动记录了学习这首词的感受。3周后,我组织同学们举办了一次青春诗会,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表达青春感受的诗歌进行朗诵。出乎我意料的是,到了诗会那一天,全班没有一位同学选择《沁园春·长沙》或是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他们选的大多是婉约柔美的诗歌。

  教育思考——

  经典作品学生为何不“感冒”?

  这次青春诗会让我开始思考,教学任务的达成并不能代表教学效果的良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次诗会让我从心里明白,学生并没有深刻感受到毛泽东等人“青春之歌”的魅力。再联想到之前讲授鲁迅等人的经典名篇时,学生也是反响平平。带着这个疑惑,我开展了一次不记名调查——你为何不选《沁园春·长沙》做诗歌朗诵?我看到了学生写在纸条上的心里话,有人说怕读不好伟人的作品,有人说觉得毛泽东的作品不适合女生读……答案各种各样,但无疑一道巨大的鸿沟横亘在了学生和文本之间,课程思政的困境同样不容忽视。

  教育契机——

  第二课堂丰富学习体验

  第二课堂一直是我校教育教学的一块重要阵地,我这学期开设的第二课堂恰好和诗歌诵读相关。于是我联合学校学工处、团委,利用学校读书节的契机,推出了“重温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毛泽东诗歌欣赏会”系列活动。我给参加第二课堂的同学们布置了任务——完成欣赏会上诗歌现场朗诵的任务,这样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具体可参与的活动项目。

  第一步,确定篇目。初中学习过的《沁园春·雪》和本学期学习过的《沁园春·长沙》在第一时间确定下来。有学生提出,应该选一篇和南京有关的诗作。于是《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也被选择了出来。按照时间的顺序,串联起伟人的足迹,我又推荐了两篇新中国成立后的作品《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水调歌头·游泳》。

  第二步,选定诵读人——谁说只能男生来读。我想到那张小纸条上的顾虑,毛泽东的诗词只适合男生读吗?这种错误认识可要不得。我提议男生女生都要上台试读,然后选定登上舞台的诵读人。接着我留下课后任务,让学生回去品读一下5首诗作,选取一首诗做精读,下次活动课上展示。

  第三步,品读诗作——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发声。一周之后,学生们带着自己对诗作的解读,又回到了课上。学生们主动查找了资料,了解了毛泽东的生平和每首词的写作背景,大家在品读词作的过程中,又有了新的展示思路,有学生提议,可以展示一组新的组诗,用时间线串起,展示伟人毛泽东的一生。学生们迅速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特长,划分了职能,分别成立了脚本编辑组、技术支持组、彩排执行组。学生写出的串词非常有深度和想法,以读带写,写练结合,诗文结合,这些诗词学习的高阶目标都在这次活动中实现了。

  教育成果——

  校园唱起红色青春之歌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党的创始人之一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留有诸多传世之作的词人……”2021年4月22日的晨会上,全体师生在升旗广场,静静地聆听了一场“毛泽东诗词欣赏会”。学生们精彩的朗诵,昂扬的精神面貌,让我欣喜不已,而我也在一系列活动后有了如下收获。

  “课程思政”对中职阶段学生的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之外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学科的课程教学,是提升学生思想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渠道。

  语文第二课堂融入思政元素具有天然优势。语文学科的特殊属性,使它成为思想品德教育阵地的天然沃土。语文第二课堂融入思政元素有着独特的优势。与第一课堂相比,第二课堂形式更灵活多样,目标更多元,课堂充满活力,能够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教育要在语文第二课堂中自然体现,不可生搬硬套,这就要求要与课内的教学内容密切相连。在进行第二课堂的教学时,要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充分发掘地域特色,也可适当考虑其专业背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入。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