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派教育 > 执教感悟 > 正文

执行 悟道 出拳

作者:黄翠萍 发布时间:2014-10-08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如何顺应形势,提高素质,与幼儿发展的强劲东风合拍?一所幼儿园应该具备较为厚实的底蕴,这样才能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夯能力之基,强执行之力;采葡萄之鲜,享酿造之美;揉武学之术,悟教育之道;铸团队之魂,出思想之拳。这将成为我园的内在能力,成为一种独有的、具有持久力的优势,这,也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核心竞争力。

一、夯能力之基,强执行之力

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这就是执行力。执行力缺失,使所有工作都会变成一纸空文或一场空谈。换句话说,“执行”就是所有行为的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失去执行力,就失去了学校长久生存和成功的必要条件。一个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不是靠某种“绝招”,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但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强大的执行力。

我们要牢固树立刚性化的执行理念,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找借口、完成任务追求圆满;要牢固树立效能化的执行理念,形成只争朝夕求进步、埋头苦干抓落实、力争上游谋发展的良好局面;要牢固树立严细实的执行理念,培育求真务实、一丝不苟、紧盯细节、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要牢固树立危机化的执行理念,强化忧患意识,增强压力感和紧迫感。

1.抓素质,强化学习能力。园本培训要加大理论学习力度,把蒙台梭利的教育理想、瑞吉欧的理论体系等列入培训内容,全面学习了解国内外的学前教育理论精华。取众家之长于一身。汲取古今中外各种幼儿教育思想的精华,摒弃错误,突破局限,顺应规律,积极进取,个性张扬而尊重科学,将各种教育观点的精华如海纳百川般汇于其中、融为一体,而决不是简单地将各种观点强扭在一起。

2.抓效能,强化教育能力。保教质量取决于教育效能,我们将加强课堂教学及游戏活动、保育工作等各项事务的效能检测,使教师的教育能力不断提高。执行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都能一丝不苟地完成。一定要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实施计划时,要抓住关键性问题,分清轻重缓急,不能因琐碎的工作,而影响了应该做的重要工作,该谁分管的事,就由谁来解决,不当二传手,不踢皮球,不推诿扯皮,能办的及时办,有困难的想办法办,要力争成为本单位各项岗位中训练有素的人。

3.抓研究,强化创新能力。没有创新的工作,在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就难以取得突破,保教工作就不可能得到有效推进。在幼儿园里,幼儿不是被钉子固定的蝴蝶标本,不能把孩子们只束缚在一个地方——桌子边,这对幼儿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身体方面,导致骨骼畸形;在心理方面,有的教师会错误地为了把零碎干瘪的知识塞进幼儿的头脑,用奖励和惩罚诱逼儿童集中注意和缄默不动。要树立走进儿童心灵的儿童观,以孩子的思维、孩子的立场来看待一切;千万不要压制孩子,应让孩子充分表现其潜能。教师必须尽可能减少介入,更不可过度介入,学会如何不只是一味地牵着孩子的手,而是让他们靠自己的双脚站立着。这种种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与研究。

4.抓督查,强化协调能力。没有督查,所有的计划都将成为虚幻,因此,我们要从各方面加强各项活动的督查。强化“五种素质”: 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岗位技能、职业道德、人格修养;提高“六种能力”:执行制度的能力、务实高效的能力、勇于创新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积极应变的能力、善解矛盾的能力,使全体教职员工精神更加饱满、作风更加扎实、纪律更加严明、管理更加规范、执行更加顺畅、落实更加有力。

二、采葡萄之鲜,享酿造之美

学会酿造葡萄酒:上等葡萄酒无疑是人间难得的美味。欧洲有句话:“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原因是葡萄酒里面的酒精来源于葡萄中糖和酸的发酵,如果糖酸不够,发酵出的成品葡萄酒的酒精度就不够,而葡萄酒的口味与糖酸比有很大关系,和发酵的酵母也有很大关系。发酵的酵母是指在葡萄园中繁殖的酵母,它因为千百年的繁殖和进化,在葡萄园中形成了一个小的气候。这些酵母附着在葡萄表皮,打汁后进入葡萄汁而进行发酵。这和我国四川、韩国的泡菜缸差不多,不是几年就能复制的出来的,这也是我国目前还没有上等葡萄酒的原因。但我们总会酿造出上等葡萄酒来的,只是需要时间几十年乃至上百的时间坚持不懈地去做。

由此,我认为,作为教师,我们也要学会酿造“上等葡萄酒”。每天,我们总会在实践中获得一点一滴的收获,就像摘到了一颗颗挂霜的新鲜葡萄一样令我们兴奋惊喜,但我们不能总满足于摘葡萄,做一杯又一杯的鲜榨葡萄汁,开始是葡萄,二十年后还只是葡萄,这样没有储存价值,更无法显示出我们的人生价值。我们应该把葡萄酿成酒,留给自己和后人慢慢品尝。我们的理念得是酒,哪怕只有一小口酒,但它也得是酒,而且是几十年来精心酿造的那散发出醇香的令人心醉的一口真酒。也许有的人刚工作时由于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影响已具备了一口酒,但到他退休的时候仍然还是一口酒;更可怕的是,有的酒既不是粮食酿制的,也不是葡萄酿造的,而是化学原料勾兑出来的,这样的“酒”会给学生带来种种无形的伤害。因此,我们每次的成功或失败都将使我们在观念上不断提升,思路上不断清晰,从而酿造出一杯一杯甘美的酒来,让我们心醉。

三、揉武学之术,悟教育之道

道者,宇宙万物之本原也。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其道皆有相通之处。教育与武学亦然,虽看似南辕北辙,却颇多遥相呼应之精义。武学之道,在于修性、修德、修人、修缘。教育之道乃顺天应人,以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 “少林功夫”所具有的宗教文化功能是基本的,第一位的;“少林功夫”作为武术,只是技术层面,只是佛教精神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第二位的。功夫是修行,是参禅,少林僧人练武,正是一种修行。练“功夫”的真正目的,是为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品行素质。是一种息心静寂地参悟。所以少林功夫和其他派别不同,讲究的是“禅武合一”。

李小龙的截拳道不是招数而是战术,不是方法而是方法论。不是具体的物相,而是抽象的哲学,截拳,就是截住对方的招式,同时予以反击制胜;道是基本的招数与方法,“无为而无所不为”成为最高境界。这段话很可以代表他的思想:“保持空灵之心,无形,无法,就像水一样。水倒入杯中就成了杯子的形状,倒入瓶中就成为瓶子的形状,倒入茶壶中就成为茶壶的形状。”他的最高境界是:把技巧隐于无形。这才是截拳道的精髓!

教育的精髓同样如此,对下一代的拳拳爱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是第一,而所有教育教学方法只是表现形式,是第二,学业成绩是表现手段之一,不可颠倒。教师如果总无法悟出真正的教育之道,只是工匠而已,永远难以达到教育艺术的颠峰。

思想决定出路,只要我们博览群书,勇于实践,教育观念定能处于先列。我们在探寻种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时,同样也不能拘泥于形式,而要把各种技巧溶化,在各种教学活动中运用自如,当面临不同年龄或不同兴趣的孩子时,我们的种种技术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我们对孩子进行教育一是必须具备正确的教育思想,二是要掌握各种教育理论知识,三才是教学技巧。当我们这样的的拳头有了思想,就不再是盲目蛮干。

四、铸团队之魂,出思想之拳

我们每个人都要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知道自己的长处,选择最适合的发展方向,方能在真正的意义上实现自己的价值。正确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表达自我。我们每个人都有某种天赋,但又各不相同;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功,但不可能在任何领域都取得成功。人生最重要的关键在于选择好自己最适合的道路奋斗才会有结果。认识自己是迈向成功人生的第一步。要学会倾空杯子,再行注满,空无以求全。消除自己精神上的一切障碍,使心灵处在空无一物的状态,甚至忘掉原先所学的技巧。用实际行动来展示自己的能力,用具体工作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用现实成就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如果说发展自我是从外至内的吸收与学习,则表达自我便是从内至外的行动与努力。此时个人影响着世界,世界又同时影响着个人。人们的遭遇其主要矛盾便是个人主观努力与环境客观限制的矛盾。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其秘诀就在于:以最好的个人状态来适应任何环境。

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的最高境界是合作。我们要倡导真诚与沟通的工作方式,增强集体合力。一项调查表明,单位内存在的问题,有70%是由于沟通不力造成的,而70%的问题也可以由沟通得到解决。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看到别人的优点,接纳或善意提醒别人的不足,相互尊重、相互激励。关注细节,实现跟进、再跟进。制定战略时,我们更多是发挥“最长的指头“的优势,而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我们就要切实解决好“木桶效应”的问题。即便幼儿园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们也不会随意开除一个员工,而是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为幼儿园的发展出力。

我们将继续营造幼儿园的向日葵文化,以强大的监督措施和奖惩制度,促使每一位教职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并从骨子里改变自己的行为,最终打造出一支目标明确、简捷高效、监督有力、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教师团队。用严格的制度、团队的精神,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形成抓落实的强大合力。

团体智慧由五个指头变成一个拳头,这样才能重拳出击,只有五根指头团结在一起,才能成为一个拳头,一起努力。而人呢?只有大家互相鼓励,互相依靠,才能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从中国历史来看,外国列强对一盘散沙的中国一言不合上来就打: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发生在中国领土上的日俄战争,抗日战争……除了战争外一盘散沙的中国还盛产什么?落后是要挨打,但想不落后就必须先变成一个拳头,因此,我们一定要建成一个能打出有思想之拳的二实幼。

(作者单位:泰州市姜堰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编辑:李月昭

责任编辑:顾伟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