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派教育 > 执教感悟 > 正文

我的“巴学园”

作者:宓毓旸 发布时间:2016-09-19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史效杰。
    其实我不知道史校长的名字是否如此,因为,那时我还只是一个小学生。我只知道我们所有学生都叫他“校长”。

  校长个子足有1米78,不胖不瘦,身材敦实。他总是站得沉稳、端直而又淡定从容,双手不是背在身后,而是交叠在身前。他的嘴角总是带着一丝笑意,固定而又自然。全体师生开会时,因为没有会场,所有人都站在五、六年级和四年级教室之间的空场上,学生们叽叽喳喳排着队,不时有调皮的男生互相揪扯,女生交流着踢毽子跳大绳的经验,老师们在队伍旁闲聊抽烟,一股人潮的声响笼罩全场。这时,校长站在前面,用那威严和笑意并存的目光从队伍的左边慢慢地扫向右边,于是,所有的嘈杂都随着这渐渐扫过去的目光消失了,好像一块大抹布把什么东西都抹走了。

  当我们在校门口跟卖冰糕的小贩交易时,只要谁喊一句“校长来了”,交易的各方立刻会作鸟兽散,连小贩也牵着后座捆着冰糕箱子的自行车飞跑,就是交了钱还没拿到冰糕或是零钱也都不管了,跑!

  也有跑不及不幸被捉住的,其他学生都兴奋地看,一片欢呼,“逮住了逮住了!×××让校长逮住了!”那被“人赃俱获”的孩子吓得小脸通红,乱蓬蓬的头发似乎都要吓得立起来,手里正拎着那刚买的还没来得及舔一口的冰糕,低着头,跟着校长走回校园,走到办公室门前,那时阳光正好,校长并不斥责他,仍是笑眯眯的,让他站在办公室门前,一手举起那正在化水的冰糕,抬起头,张大嘴,眼睛务必要盯着那冰糕。那冰糕化的水一滴滴地正好从嘴边划过,可是却一滴也不许接在嘴里。就这样,半节课过去了,冰糕也只剩一根小木片了,校长过来摸摸他的头,问他:“冰糕好吃吗?下次还买吗?”那小孩立刻汗泪交流地拼命摇头。于是校长就放他走了。下次被捉到的就绝不会再有这孩子。

  当然,校长并不禁止一切校门口的小贩,修钢笔的、卖文具的就不在驱赶之列。校长禁止的似乎只是零食之类,夏天尤以冰糕为最。

  校长并不只做校长,他还要教三年级的数学,我上三年级时就正好赶上他教我。三年级数学开始学习小数点,很多同学会忘记加,或者加错位置,校长讲数学时严格要求大家要细心。一次课上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说一个会计算账时点错了小数点,钱款数目就差出十几万,他赔不起,没办法,就上吊自杀了。

  这个故事在我们心里引起了巨大激荡,校长讲这个故事时,眼睛里没有笑意,只有那惯有的严厉。“一个小数点,能要人的命!”这句话带着寒意在我们心头回荡,成为永远的警示。

  校长讲课时喜欢与实践结合,让我们觉得学习是有趣而又有用的事,比如他讲自己大学时学习化学,老师让他们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制造抹脸的雪花膏,然后在校园里叫卖,一毛钱一小袋。雪花膏的故事一度使我对化学这门神奇的学科大有兴趣,直到我的中学老师让我一遍遍地填写那怎么也写不对的化学方程式。

  校长在校园里种了葡萄,办公室门前有一架,结的是大葡萄;办公室后面沿着通道又有长长的一架,结的是小葡萄。大葡萄甜,小葡萄微酸。等到葡萄成熟时,在某个秋天的上午,各班的班长就被召集到校长的办公室里,用两个大脸盆端回分得的葡萄。老师把葡萄分到每个人手里,有人迫不及待地揪了个小葡萄就往嘴里塞,立刻被酸得挤眉弄眼,班级里快活得不得了。校长转悠到各个班级看我们吃葡萄,嘴角眼睛里那惯有的笑意更浓了。

  除了葡萄,校长还种了桃树、杏树,还有草莓,更多的是各种蔬菜。在办公室门前直到校门的一大片菜地上,不仅种了葱蒜、白菜、萝卜,还种了洋葱、花生等等。到了花生、洋葱要除草的时候,五、六年级的学生就会到菜地里上劳动课。劳动课上,大家兴奋异常,对农活并不陌生的我们对于在学校里拔草、摘花生、薅洋葱似乎更觉着有趣。校长菜地里的辣椒、洋葱、茄子,摘下来经门卫兼厨师侯师傅一炒,就到了住校老师们的饭盆里。

  我所在的小学校坐落在3个自然村之间,被麦田、玉米田、棉花田以及桃林、大杨树环抱着,没有楼房,只是两排半的红砖起脊房。学校也没有眼花缭乱的课程,更没有铺天盖地的讲义、试卷,也没有各种竞赛,甚至没有什么课外书。然而,学校教学质量在全乡名列前茅,我的小学生活过得充实而又快乐,汉语拼音和算术也学得扎扎实实。我想,那不仅是因为老师们的辛勤教导,更是敬爱的史校长的功劳。

  在农村学校撤并的大潮中,我的母校大都消失了。而我最初的精神家园,给我最多快乐、自信与收获的小学也被合并了。从幼儿园到大学,我的老师有很多,给我印象深刻、让我深深受益的老师也有不少,可是,我最能清楚记得的教诲却是史校长的那些话,它们让我在学习时细心谨慎,在做人上时时自省。如今,我也做了老师。读到《窗边的小豆豆》时,我感到欣悦,却没有羡慕,因为,史校长早就给了我们一个同样的“巴学园”。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

责任编辑:李月昭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