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执教感悟

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王新华 发布时间:2018-05-30 来源: 《江苏教育报》

  ■阜宁县益林初级中学 王新华

  长期以来,对于中学生的成长,人们大多将焦点集中在其身体健康、饮食安全、学业成绩等方面,心理健康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然而,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升学压力不断增大,当下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为此,对于教师来说,尤其是对政治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一个亟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目前,社会各个领域都在进行着重大的变革,躁动起伏、变化迅速的社会环境给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带来了强烈的心理冲击,这就要求中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勇于担当、乐观自信,才能够坦然面对现实的挑战,勇敢承受挫折与失败。

  同时,家长的一言一行也会对中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部分家长缺乏积极向上的家庭教育观,或自身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或对子女过分溺爱,这都会对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或偏激行为。

  此外,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开始逐步呈现出趋向成熟但仍不稳定的矛盾特征,如逆反心理与盲目崇拜并存、自立意识与依赖思想并存、求知欲望与知识无用观并存等。加之当下学业竞争日益激烈,学生又缺少或没有找到正确的解压渠道,不少中学生产生心理障碍也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

  针对上述现象,在政治课教学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金钱观”教育,让学生科学认识金钱的作用,了解获取和使用金钱的正确途径,自觉抵制不正确的“金钱观”诱惑。

  其次,结合政治教材中“矛盾”“联系”“发展”等知识点,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一是让学生懂得“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以此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

  二是通过对“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教学,让学生懂得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因此,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也未必“黑”,关键在于自己,以此帮助学生消除多疑、嫉妒、逃避责任等心理障碍。

  三是利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原理,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坚定必胜信念。

  四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中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面对中学生因社会多元文化的碰撞、价值取向的冲突、道德行为的失范而诱发的心理障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高对多元文化的判断和选择能力,使其懂得: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个人的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面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的现象,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任其发展,而应身体力行,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学生健康茁壮成长,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责任编辑:陈路

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发布时间:2018-05-30   
来       源:《江苏教育报》  

  ■阜宁县益林初级中学 王新华

  长期以来,对于中学生的成长,人们大多将焦点集中在其身体健康、饮食安全、学业成绩等方面,心理健康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然而,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升学压力不断增大,当下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为此,对于教师来说,尤其是对政治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一个亟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目前,社会各个领域都在进行着重大的变革,躁动起伏、变化迅速的社会环境给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带来了强烈的心理冲击,这就要求中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勇于担当、乐观自信,才能够坦然面对现实的挑战,勇敢承受挫折与失败。

  同时,家长的一言一行也会对中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部分家长缺乏积极向上的家庭教育观,或自身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或对子女过分溺爱,这都会对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或偏激行为。

  此外,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开始逐步呈现出趋向成熟但仍不稳定的矛盾特征,如逆反心理与盲目崇拜并存、自立意识与依赖思想并存、求知欲望与知识无用观并存等。加之当下学业竞争日益激烈,学生又缺少或没有找到正确的解压渠道,不少中学生产生心理障碍也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

  针对上述现象,在政治课教学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金钱观”教育,让学生科学认识金钱的作用,了解获取和使用金钱的正确途径,自觉抵制不正确的“金钱观”诱惑。

  其次,结合政治教材中“矛盾”“联系”“发展”等知识点,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一是让学生懂得“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以此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

  二是通过对“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教学,让学生懂得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因此,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也未必“黑”,关键在于自己,以此帮助学生消除多疑、嫉妒、逃避责任等心理障碍。

  三是利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原理,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坚定必胜信念。

  四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中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面对中学生因社会多元文化的碰撞、价值取向的冲突、道德行为的失范而诱发的心理障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高对多元文化的判断和选择能力,使其懂得: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个人的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面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的现象,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任其发展,而应身体力行,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学生健康茁壮成长,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