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执教感悟

智慧搭设“云梯”,让朗读教学更接地气

作者:刘 茜 发布时间:2020-04-30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 刘茜

  伴随着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云朗读APP应运而生。这种新的朗读方式与传统的课堂朗读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在目前的教育理论中没有太多可借鉴的经验。教师如何用云朗读APP开展教学,有相当大的探索空间。云朗读虽在云端,但我们可以用智慧搭设“云梯”,使朗读教学接地气、不飘浮。

  发展学生审美 云朗读APP里有自带的配乐供学生选择,而且这个功能是必选项,朗读之前必须选择一首音乐。才开始朗读时,许多学生连读好几篇文章,用的都是一样的配乐。慢慢地,学生们开始尝试把个人情感和对文章的理解融入朗读,琢磨起音乐与文本的配合,希望感染听众,引发美的共鸣。

  例如读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一课时,有的学生开始纠结了,在QQ群里求助:“教材阅读提示中提到了文中的四季之雨,‘容貌’有别,‘性情’各异,其实是强调文中的雨特点不同;教材第11页的第一处批注也是在引导我们通过语言关注春雨和夏雨的不同特点。读春雨时,我想用舒缓的钢琴曲;读夏雨时,我想用奔放急切的弦乐……可是云朗读APP中只能选一支曲子,这可如何是好?”

  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QQ群被这颗“小火苗”点燃了,学生们纷纷积极发言,很多疑问也在彼此交流中得到解决,然后新的疑问又不断产生。我想,此时此刻,解决技术问题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交流的热情,引发思维的碰撞,分享阅读的快乐,培养阅读的能力。当有学生说这篇散文的语言很优美,并且举了很多例子之后,笔者顺势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形式、内容和写法,最后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出让语言更加生动的方法:调动多重感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联想和想象……

  激励学生探索 学习名著《骆驼祥子》时,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作品对老北京的人情风俗、市井生活、北京人独特的语言习惯等做了细致入微的描绘,阅读中你一定感受到了其中散发着的浓浓“京味儿”吧。请选择一个角度,摘抄一些片段,说说其中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虽然不是北京人,但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想用云朗读APP读出“京味儿”。于是,笔者在课前让学生们整理小说中北京人独特的语言习惯。学生们在书中找到了许多北京方言词汇,如“嘎嘣脆”等,读起来妙趣横生。用“京味儿”方言朗读名著,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学生们在用云朗读APP互评时感叹:还真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调动学生思维 文言文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教材在《陋室铭》《爱莲说》课后习题中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朗读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两篇课文都不长,所以笔者在教学时引入了朗读比赛,帮助学生夯实文言基础。

  课后,笔者让学生通过云朗读APP拓展阅读了《补充习题》上的课外文言文——苏轼的《陈氏草堂》,要求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草堂主人的追求。一名学生在QQ群里问:“参考答案中写的是一派坦诚谐趣的氛围,体现出了他们与主人气质的相契相通。但是文中有一个词‘不纳’,不纳就是不接纳、拒绝的意思,既然都拒绝了,为什么有趣?还相契相通呢?”另一名学生立刻回复:“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啊!朋友之间有啥说啥,坦诚相待。所以朗读参寥这部分的时候,要读出人物性格的直爽,还要用开玩笑的口吻读。”

  那一刻,同学们都纷纷参与讨论。孩子们自己质疑,自己解决问题,在热情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中成长,分享朗读的快乐与收获,提高语言的认知能力和品味能力。

  助力居家教学 云朗读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防控疫情期间,笔者深挖教材、设计朗读预习学案、搭建云朗读阶梯、创新云朗读教学样态,目标指向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如今,我们通过举行朗读比赛、在朗读公众号学习技能等方式,将云朗读作为现有网课教学的重要补充,融入学生的居家学习生活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朗读效率。

责任编辑:陈路

智慧搭设“云梯”,让朗读教学更接地气
发布时间:2020-04-30   
来       源:《江苏教育报》  

  ■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 刘茜

  伴随着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云朗读APP应运而生。这种新的朗读方式与传统的课堂朗读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在目前的教育理论中没有太多可借鉴的经验。教师如何用云朗读APP开展教学,有相当大的探索空间。云朗读虽在云端,但我们可以用智慧搭设“云梯”,使朗读教学接地气、不飘浮。

  发展学生审美 云朗读APP里有自带的配乐供学生选择,而且这个功能是必选项,朗读之前必须选择一首音乐。才开始朗读时,许多学生连读好几篇文章,用的都是一样的配乐。慢慢地,学生们开始尝试把个人情感和对文章的理解融入朗读,琢磨起音乐与文本的配合,希望感染听众,引发美的共鸣。

  例如读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一课时,有的学生开始纠结了,在QQ群里求助:“教材阅读提示中提到了文中的四季之雨,‘容貌’有别,‘性情’各异,其实是强调文中的雨特点不同;教材第11页的第一处批注也是在引导我们通过语言关注春雨和夏雨的不同特点。读春雨时,我想用舒缓的钢琴曲;读夏雨时,我想用奔放急切的弦乐……可是云朗读APP中只能选一支曲子,这可如何是好?”

  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QQ群被这颗“小火苗”点燃了,学生们纷纷积极发言,很多疑问也在彼此交流中得到解决,然后新的疑问又不断产生。我想,此时此刻,解决技术问题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交流的热情,引发思维的碰撞,分享阅读的快乐,培养阅读的能力。当有学生说这篇散文的语言很优美,并且举了很多例子之后,笔者顺势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形式、内容和写法,最后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出让语言更加生动的方法:调动多重感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联想和想象……

  激励学生探索 学习名著《骆驼祥子》时,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作品对老北京的人情风俗、市井生活、北京人独特的语言习惯等做了细致入微的描绘,阅读中你一定感受到了其中散发着的浓浓“京味儿”吧。请选择一个角度,摘抄一些片段,说说其中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虽然不是北京人,但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想用云朗读APP读出“京味儿”。于是,笔者在课前让学生们整理小说中北京人独特的语言习惯。学生们在书中找到了许多北京方言词汇,如“嘎嘣脆”等,读起来妙趣横生。用“京味儿”方言朗读名著,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学生们在用云朗读APP互评时感叹:还真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调动学生思维 文言文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教材在《陋室铭》《爱莲说》课后习题中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朗读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两篇课文都不长,所以笔者在教学时引入了朗读比赛,帮助学生夯实文言基础。

  课后,笔者让学生通过云朗读APP拓展阅读了《补充习题》上的课外文言文——苏轼的《陈氏草堂》,要求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草堂主人的追求。一名学生在QQ群里问:“参考答案中写的是一派坦诚谐趣的氛围,体现出了他们与主人气质的相契相通。但是文中有一个词‘不纳’,不纳就是不接纳、拒绝的意思,既然都拒绝了,为什么有趣?还相契相通呢?”另一名学生立刻回复:“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啊!朋友之间有啥说啥,坦诚相待。所以朗读参寥这部分的时候,要读出人物性格的直爽,还要用开玩笑的口吻读。”

  那一刻,同学们都纷纷参与讨论。孩子们自己质疑,自己解决问题,在热情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中成长,分享朗读的快乐与收获,提高语言的认知能力和品味能力。

  助力居家教学 云朗读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防控疫情期间,笔者深挖教材、设计朗读预习学案、搭建云朗读阶梯、创新云朗读教学样态,目标指向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如今,我们通过举行朗读比赛、在朗读公众号学习技能等方式,将云朗读作为现有网课教学的重要补充,融入学生的居家学习生活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朗读效率。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