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执教感悟

一“减”激起千层“浪”

作者:蒋 岭 发布时间:2020-07-03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尝试着将课堂教学“四十分钟”进行优化:减去五分钟,形成“三十五分钟”课堂时间。

一“减”激起千层“浪”

  ■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 蒋岭

  减去五分钟,增加了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效率,指单位时间里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就是一节课内,教师完成了多少的预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掌握的“知识储量”。“课堂教学效率”是评价教学优劣的重要指标和整个教学过程运作状态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志。原来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被减去了五分钟,教师一以贯之安排的“四十分钟容量”面临着完成不了,该如何解决?无形中,这是一种倒逼教师思考自身课时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教学意图的准确性以及教学流程的取舍。学生的需求、教师的教学如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要素——知识点的传授实现最优配置,最终达成教学“质”与“量”目标的提升。

  减去五分钟,增加了师生互动频率。理想的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场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一边倒”的教学现象依旧存在:教师过少的引导、评判,“主体意识”占据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被动地听说读写。减去五分钟,无形之中就要求教师在“粗放”与“精细”之间进行把握,正所谓“抓大放小”,讲究实效。为此,教师一定要考虑:课堂教学的主体对象是学生,教师的“主导”必然是在充分了解“主体”的基础进行的。这样一来,增加互动的频率也就成了课堂教学的唯一选择。互动的课堂少不了“训”与“练”的互动:学生“练”前,教师进行启发、诱导的“训”;学生“练”中,教师进行校正、纠偏的“训”;学生“练”后,教师进行中肯、评价的“训”。这样的“互动频率”,为的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最终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减去五分钟,增加了课间情境概率。所谓“情境”,就是可以产生更强学习动力、可以使人获得更好学习智慧的一种时空和主客体条件。或者说,是一种结构,它能够把人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充分调动起来。教育之所以要设置一种情境,就是要形成这种最佳的学习条件。减去课堂的五分钟,去了哪里呢?我们还给了课间休息的时间——15分钟,给予学生更多的“玩乐”,让学生在课间有更多的欢愉。这样,“情境”的愉悦会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被激发,从而调动自身的各种心理因素向更深更广的知识领域去探究。

  减去五分钟,增加了专业思考速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许多教师重复着“昨日”的工作: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没有闲暇时间去思考自身的专业,这样的课堂教学会“日落西山”。而教师个体内在的专业化提高,需要以学校文化为基石,特别是学校要为教师搭建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创设一个“团队”,形成真正的研究氛围。“三十五分钟”是一个新的课题,它会让整个教师“团队”重新思考课堂教学,逐渐养成“学习——实践——思——再学习——再实践”的习惯,继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减去五分钟,增加了教师发展的内在机制,是学校变革、教师发展、教学质量提升的兴奋点。

责任编辑:陈路

一“减”激起千层“浪”
发布时间:2020-07-03   
来       源:《江苏教育报》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尝试着将课堂教学“四十分钟”进行优化:减去五分钟,形成“三十五分钟”课堂时间。

一“减”激起千层“浪”

  ■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 蒋岭

  减去五分钟,增加了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效率,指单位时间里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就是一节课内,教师完成了多少的预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掌握的“知识储量”。“课堂教学效率”是评价教学优劣的重要指标和整个教学过程运作状态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志。原来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被减去了五分钟,教师一以贯之安排的“四十分钟容量”面临着完成不了,该如何解决?无形中,这是一种倒逼教师思考自身课时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教学意图的准确性以及教学流程的取舍。学生的需求、教师的教学如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要素——知识点的传授实现最优配置,最终达成教学“质”与“量”目标的提升。

  减去五分钟,增加了师生互动频率。理想的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场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一边倒”的教学现象依旧存在:教师过少的引导、评判,“主体意识”占据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被动地听说读写。减去五分钟,无形之中就要求教师在“粗放”与“精细”之间进行把握,正所谓“抓大放小”,讲究实效。为此,教师一定要考虑:课堂教学的主体对象是学生,教师的“主导”必然是在充分了解“主体”的基础进行的。这样一来,增加互动的频率也就成了课堂教学的唯一选择。互动的课堂少不了“训”与“练”的互动:学生“练”前,教师进行启发、诱导的“训”;学生“练”中,教师进行校正、纠偏的“训”;学生“练”后,教师进行中肯、评价的“训”。这样的“互动频率”,为的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最终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减去五分钟,增加了课间情境概率。所谓“情境”,就是可以产生更强学习动力、可以使人获得更好学习智慧的一种时空和主客体条件。或者说,是一种结构,它能够把人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充分调动起来。教育之所以要设置一种情境,就是要形成这种最佳的学习条件。减去课堂的五分钟,去了哪里呢?我们还给了课间休息的时间——15分钟,给予学生更多的“玩乐”,让学生在课间有更多的欢愉。这样,“情境”的愉悦会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被激发,从而调动自身的各种心理因素向更深更广的知识领域去探究。

  减去五分钟,增加了专业思考速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许多教师重复着“昨日”的工作: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没有闲暇时间去思考自身的专业,这样的课堂教学会“日落西山”。而教师个体内在的专业化提高,需要以学校文化为基石,特别是学校要为教师搭建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创设一个“团队”,形成真正的研究氛围。“三十五分钟”是一个新的课题,它会让整个教师“团队”重新思考课堂教学,逐渐养成“学习——实践——思——再学习——再实践”的习惯,继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减去五分钟,增加了教师发展的内在机制,是学校变革、教师发展、教学质量提升的兴奋点。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