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派教育 > 大家论道 > 正文

新技术成全人的教育

作者:马张留 发布时间:2017-01-1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更多的新技术走进课堂,成为必然趋势,未来的教育教学会借助新技术发生重大变化。新技术手段为教育教学服务,有助于实现人的现代化,即实现人的思想观念、素质能力、行为方式、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现代转型,新技术成全人的教育。

  实体学校不会消失 教育是以人为本的实践活动。将注意力聚焦在新技术,而不是更加关注人自身的需求,人与人、人与新技术之间的连接方式,显然是本末倒置的行为,也不会对教育产生积极的意义。我们相信新技术、依赖新技术,但不能盲目崇拜新技术,而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这一阶段的孩子理解力有待提高,自控力较弱,未来的中小学实体学校仍然存在。孩子待在家里,对着电脑学习,虽然省去了家长接送的麻烦,避免了上学、放学期间校门口的交通拥堵,但其弊端更加突出。孩子们不能成为一个个孤独的“在线学习终端”,他们需要的“朋友圈”,不是电脑上、手机里的一个程序,而是实实在在地与他人合作、互动、交流,共同进步,一起成长。

  数据给力科学管理 积极利用新技术带来的便利条件改革教育教学,有助于学习者得到适合的个性化教育。在未来课堂中,学校和教师可以实现对学生的“私人定制”,尽可能满足更多孩子的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与新技术融合,通过多种载体的介入,借助数据分析系统,可以实现网络化测试与评估、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将学生的学习进程、弱点充分暴露,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促进学生持续学习、科学学习。在网络上建立学生电子档案,教师和家长可以随时、及时掌握学生的性格、爱好、心理素质、学业成绩等各项数据。教师还可以根据同一年龄段不同学生的大量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学生学习规律、认知规律、差异发生点等有价值的信息,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学生学习形式多样 当下有一个现象迫切需要所有教师关注与思考。现在的年轻人虽有接受教育的需求,却特别反感甚至反抗简单粗暴的被动学习。未来的年轻人将会越来越重视和强调自身的独立意识,他们往往拒绝外在的强加。如果学生在课堂中,人在心不在,“无用功”做得再多也没有意义。教师用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教育学生,传承人类智慧的结晶,这些都没错,关键是以何种方式进行传播更有效。总的原则是,学生学习的形式必须多样化。借助新技术的强大功能,寓教于乐,让学生以开放的心态主动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中学)

责任编辑:李月昭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