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派教育 > 大家论道 > 正文

“差生”也可以改变世界

作者:王开东 发布时间:2017-01-1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我不能给大家许诺什么,我只有热血、辛劳、汗水和眼泪贡献给大家!”

  这是丘吉尔的演说。挥动永远的V字型手势、激情澎湃的演说震撼人心,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说,希特勒是被丘吉尔的一个手势、几篇演说打败的。这话确有几分道理。

  但是,丘吉尔却是一个公认的“差生”。依据我们的标准,很可能还是一个“双差生”。

  小学时代,丘吉尔成绩名列全校倒数第三,遭受到极大的屈辱,六年级时不得不留级。在小学转校后的一次考试中,丘吉尔不但数学不及格,拉丁文更是考了惊人的零分。晚年丘吉尔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我在功课方面收益甚少,我天天计算着学期的终了,何时可以逃避这令人生厌的奴隶生活而回到家里去……”

  不但学习成绩差,丘吉尔的自理能力更是一塌糊涂。把牙膏挤在牙刷上,3岁小孩都能做好的事,丘吉尔却怎么也学不像。难怪他的政敌讥讽他,除了能娴熟地点燃他的雪茄,丘吉尔不会料理自己的一切。

  这就是威斯顿·丘吉尔,二战时全世界最伟大的政治家。他两次当选英国首相,晚年又无可争议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就是一个“差生”丘吉尔的人生履历。

  毫不含糊地说,“差生”是一个历史现象,自从有了教育,就有了“差生”。连大教育家孔子也骂自己的学生:“朽木不可雕也。”“差生”的出现是排名教育的必然产物。

  所以然者何?

  应试教育的考试,是选拔性的考试,既然要选拔,就必然要淘汰,根据学业成绩来淘汰。淘汰谁?当然要淘汰“差生”。就算你的所有学生都是优等生,都不会被淘汰;但是,就你那所学校来说,还是会有“差生”。“差生”和“优生”都是相对而言的。也就是说,“差生”未必是一个事实,但却是一种状态。“差生”是老师的隐痛。一部教育的发展史,几乎就是老师和“差生”的斗争史;一部班级日志史,几乎就是班主任和“差生”“围剿和反围剿”的争斗史。

  既然“差生”的出现不可逆转,那么,老师如何认识“差生”、对待“差生”?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这8项智能组成。而应试教育最大的毛病在于,只按一种或两种智能来教育,来选拔、淘汰。目前我们的教育,主要以语言智能与数学逻辑智能来选拔与淘汰受教育者,忽视了其他无限丰富的优势智能的人才。

  从哲学层面来看,在所有的生物中,人类本身就是“差生”。康德一针见血:“人降生于世时,处于未完成状态,在完善人性的最初努力中需要他人的帮助和指导。人是唯一必须受教育的被造物。”相比于动物,人的缺陷一目了然。动物一出生,就能跑能跳,很多动物很快就能学会觅食和生存。天冷了,它们有浓厚的毛发阻挡严寒;天热了,他们又能自动褪去毛发,一身清爽。有的动物有锐爪和尖齿,既能爬树登高,防止天敌的攻击,又能啃食坚硬的食物,适应自然变换。而人在进化的过程中,这些先天的能力已经丧失殆尽。与动物相比,人类却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成为人。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是对人类的“转差”。

  人类是“差生”。懂得这一点,并不羞耻。人的伟大就在于,正因为自身不完美,有缺陷,才使得人具有不断更新的优越性;对缺陷的弥补,又使得人的可塑性大大增强。更重要的是,为了修补人的缺陷,人不断累积可贵的传统和经验,并逐渐孕育出文化。这种文化创造,不仅弥补了自身的缺陷,也不断地创造人本身,人成了一种虽不完美却不断追求完美的生物。

  人类是“差生”,所以,人类不断进步。“差生”是教育的增长点,是教育的价值所在。

  优秀的学生,谁都会教。换句话来说,优秀的学生换谁教都能够成才。但“差生”就不一样了,“差生”是故事所在、多样性所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所在。“差生”就像一部希区柯克的悬念大片,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底牌是什么,谁也无法预知悬念大片的结局;但正因为无法预知,也就充满着无数的可能性。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固然是人生乐事,但是,英才毕竟稀缺;更重要的是,既然已是英才,教师之功无非是锦上添花甚或是画蛇添足。唯有对“差生”的锻造,乃是雪中送炭、救人水火,方显出教育之真正力量与价值。

  教育的美妙在于,在生命的某一节点,教师和学生相遇,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在时间无垠的荒野上,恰好相遇。这只能看成是一种缘分,不管和我们相遇的这个人究竟如何。我们都将携手走过这一段旅程。这段旅程不仅是学习,还有生活,还有生命。师生交流彼此的禀赋,交换各自的思想,丰富彼此的情感,拓展各自的认识,浮游于生命的长河之上。陶行知说:“先生创造学生,学生创造老师,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活人。”这就是教育的最大要义。

  这个世界上没有“差生”,只有位置和特长未被发现者。很多“差生”,恰恰是对现有模式的不适应者,而对现有模式不适应者,极有可能是天才。因为天才往往不适应模式的束缚,因而表现得如同一个“差生”。

  “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只闪光的萤火虫。”这是丘吉尔的名言。在别人眼中,丘吉尔是一只丑陋的昆虫,但丘吉尔没有放弃,而是像一只腐草中的萤火虫,努力地发光。

  让我们记住“差生”丘吉尔,每一个“差生”都可能是天才。“差生”也可以改变世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李月昭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