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派教育 > 大家论道 > 正文

家庭教育的异化与回归

作者:殷涛 发布时间:2017-03-29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总体而言,人们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充分。但现实中,家庭教育又常常被弱化,特别是异化。家庭教育窄化成为“家教”,家长成了老师的助教或“家庭教师”,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家庭教育需要回归应有的“家”。

 

  爱的加油站

  父母之爱是天地间最古老、最伟大、最无私的爱,给孩子以心灵的滋养和灵魂的洗礼。它不会因孩子的颜值高低、成绩好坏而有差异,就像冯小刚在女儿成人礼上说的,“亲爱的女儿,我想告诉你,无论是你欢乐还是你流泪,任何时候你回头,爸爸就在你身后。”

  尊重信任,静待花开。在这样的家里,孩子的人格被尊重,差异也被尊重。父母知道,由于个性、环境、行为的差异,不同的孩子的发展进程也是不同的,就像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父母清楚,孩子是发展中的人,既然还在“发展中”,就会不完美,有时候还很“丑陋”,会犯错误,会失败。但父母信任孩子,总能在关键的时候给予孩子帮助与指导,让孩子健康成长。

  成长的引路人

  树立“成长比成功重要”的观念。蔡元培说过,“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比如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敢于梦想、勇于担当、学会感恩、懂得宽容等。理想的家庭充盈浓浓的书香,不乏民主的交流、激情的鼓励和果断的放手。有人研究了半个世纪来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生平,发现他们的家庭教育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鼓励孩子立志,尊重孩子的选择,具有启迪意义的教子方法。

  家长比教师更了解孩子的秉性、气质,更有利于独辟蹊径,寻找到最适合孩子发展的路径。许多我们所熟知的年轻的成功者:刘翔、丁俊晖、郎朗都是优势教育理念培养的结果。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家长不妨身体力行,做个德高行洁的示范者,做个与时俱进的学习者,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孩子自然心慕手追,不令而行。

  沟通家校的使者

  家长的误区常在于:要么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把孩子送进学校就事不关己;要么动不动就对学校教育指手画脚,弄得教师束手束脚,孩子左右为难。家长要做好家校沟通的使者。

  保持家庭内部“一个声音”。父母之间、隔代之间往往教育观念相左,教育行为不一,这样的家庭教育容易导致孩子无所适从,乃至察言观色,趋利避害,不仅错误得不到纠正,久之还可能形成双重人格。家庭内部要统一思想,明确分工和职责,配合默契,不缺位,不越位,在原则问题上不偏袒、不迁就,严而有格。

  家长要主动“访校”“访师”。平时保持联系,积极利用网络、电话等与老师交流,虚心听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不断改进完善。

  家长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接触现实社会,在广阔的天地里增长见识,体悟人生,饱览无字之书。

  功夫在诗外。家庭教育不能仅仅关注孩子的家庭作业和分数,只有让家庭教育归位,孩子才能走得更远。

(作者单位:常州市朝阳中学)

责任编辑:李月昭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