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大家论道

理性之美:高品质高中的办学底色

作者:周 艳 发布时间:2019-03-13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周艳

  理性代表着智慧之光、文明之光和未来之光。理性教育成为我们的办学追求,理性之美是我们高品质办学的精神底色。

  厚重文化之美:以美养心

  我校始建于1906年,是中国共产党在连云港市的诞生地,是早期革命斗争的中心,涌现出了李超时、冯菊芬、武同儒、汤曙红等革命英烈和林枫、惠浴宇、陈伟达等一批革命前辈,他们赤诚爱国、坚持真理、坚毅勇敢、奋发进取的革命精神,为学校一代代学子树起了一个伟岸的精神坐标,形成了学校特有的文化基因。

  校史精神育人。学校英才辈出,有画坛巨擘朱德群、版画家彦涵、科学家陈吉余院士、哲学家王玖兴、名著《红日》作者吴强、体坛功臣韩永年……宣传学校先贤事迹,号召师生学习他们始终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联结在一起的奉献精神和卓越品质。

  理想信念育人。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学校每年开展“学雷锋”“学保尔”等主题活动,通过奉献、责任、爱国主题课程,提升学生的家国意识、责任意识,为理性教育奠基。

  传统文化育人。我校晨会均有诗歌朗诵表演;每学期邀请名家进校园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本土的非遗项目传人为学生表演、示范、授课,让海中学子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魅力。

  品格修养之美:以美润德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1906年,首任校长沈云沛明确办学目标“尤重在考核学生品行”。1928年,时任校长董淮主张“培养合理人生”,锤炼学生“坚毅、勇敢、亲爱、精诚”品质。百十余年来,学校积极培养学生诚信、爱心、信念、责任等素养,理性教育滋润着海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整合校外德育资源。我们融合学校德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基地教育,构建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对家庭、社区的宣传教育,自主参与基地教育,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达到自我教育的目标。

  遵循国家课程规划。我们以“盛德厚学”为核心,建设以“身心健康、方法思维、理想导航、家国责任”为导向的四大课程群,培养学生勇于挑战、战胜自我的勇敢品质,坚持不懈、追求卓越的科学品质,亲近志趣、热爱人生的亲爱品质,忠诚奉献、责任担当的精诚品质。

  敬业乐学之美:以美求真

  1938届校友陈吉余院士回忆在校生活时说:“尊师爱生是海州中学的优良传统。”学校坚持“四统一”,即队伍建设和教书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治学与关注社会相统一、传播真理与恪守规范相统一,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秀、荣辱与共、追求卓越的“海中命运共同体”,推动学校取得一次次突破。

  坚持盛德立身。教职工讲求“守正、重行、养心”,坚持“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统一;干部党员注重提升“四自”能力,即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升;教师注重“三力”发展,即终身学习力、专业发展力、应对变革力。

  坚持厚学立本。学校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养能创新、专业化、专家型的名师梯队;推行泛在学习,引领师生优化教与学;创设适合师生潜能充分发挥、个性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

  多元评价之美:以美育才

  理性教育的适切定位是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及评价。

  多元评价课程。我们围绕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开齐、开足和上好国家规定课程,建构具有“盛德厚学”特色的“一本三群”高品质课程体系,树人为本,以人、自然、社会为主题,建设人文学科、自然科学、艺体实践课程群。

  多元评价教师。我们不以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唯一标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关注个体差异及发展需求,不仅注重对教师知识、技能的评价,更注重教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育人方式及成效。

  多元评价学生。我们不仅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程度,也评价学生个性发展状况;不仅评价学生高考达成情况,也评价学生发展潜力和进步程度;不仅注重纸质评价,也重视实践评价;不仅突出教师评价,也重视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实践基地评。

  实践创新之美:以美启智

  只有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才能形成创新人才辈出、拔尖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创新管理模式。我们积极探索适应不同年级班级、不同类型学生、不同课程、不同时段的管理体制,实行信息化管理、目标管理、绩效管理,加强各学科中心的动态管理,以质量监督与评价推进学科科学发展。

  创新课程模式。为了彰显“目标整体性、结构多元化、教学差异性、选择灵活性”课程文化特征,学校深化省课程基地、省品格提升工程的内涵建设,创新课程教学,实施分层教学、分类选修、分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我们构建基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导向的多维整合模型,促进学生知识学习向实践创新的迁移,打造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创新课程空间。我们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内容、方法和形式的变革,构建智慧教室、实验室、信息中心、智慧书屋“四位一体”的学习体系,实现泛在学习。

  发展生态之美:以美向善

  学校生态体现“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学生生态体现在“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我们积极建设“高品质海中生态”,即以生态文明为准则的生态价值体系,以项目生态化和生态项目化为主体的生态项目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建设文明生态。我校百十余年老校的主体建筑群,融入书院文化和民国建筑元素,体现当代建筑发展趋势,校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协调发展。

  实现项目生态。我们以省级课程和省级课题项目为建设教学生态的抓手,将课程改革、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生态结合,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教学生态。

  建设生态治理体系。我们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步伐,建立动态的制度审查与更新机制,保证学校章程和制度符合发展要求;完善学校治理机构,增加家长和社区在学校决策中的参与度,建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

  形成良性循环生态。我校小班化教学生态模式已运行10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开展,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我们与荷兰卡尔斯中学深度互访交流已4年,为“一带一路”教育发展提交了成功的“海中方案”。

  (周艳,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现任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陈路

理性之美:高品质高中的办学底色
发布时间:2019-03-13   
来       源:《江苏教育报》  

  ■周艳

  理性代表着智慧之光、文明之光和未来之光。理性教育成为我们的办学追求,理性之美是我们高品质办学的精神底色。

  厚重文化之美:以美养心

  我校始建于1906年,是中国共产党在连云港市的诞生地,是早期革命斗争的中心,涌现出了李超时、冯菊芬、武同儒、汤曙红等革命英烈和林枫、惠浴宇、陈伟达等一批革命前辈,他们赤诚爱国、坚持真理、坚毅勇敢、奋发进取的革命精神,为学校一代代学子树起了一个伟岸的精神坐标,形成了学校特有的文化基因。

  校史精神育人。学校英才辈出,有画坛巨擘朱德群、版画家彦涵、科学家陈吉余院士、哲学家王玖兴、名著《红日》作者吴强、体坛功臣韩永年……宣传学校先贤事迹,号召师生学习他们始终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联结在一起的奉献精神和卓越品质。

  理想信念育人。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学校每年开展“学雷锋”“学保尔”等主题活动,通过奉献、责任、爱国主题课程,提升学生的家国意识、责任意识,为理性教育奠基。

  传统文化育人。我校晨会均有诗歌朗诵表演;每学期邀请名家进校园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本土的非遗项目传人为学生表演、示范、授课,让海中学子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魅力。

  品格修养之美:以美润德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1906年,首任校长沈云沛明确办学目标“尤重在考核学生品行”。1928年,时任校长董淮主张“培养合理人生”,锤炼学生“坚毅、勇敢、亲爱、精诚”品质。百十余年来,学校积极培养学生诚信、爱心、信念、责任等素养,理性教育滋润着海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整合校外德育资源。我们融合学校德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基地教育,构建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对家庭、社区的宣传教育,自主参与基地教育,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达到自我教育的目标。

  遵循国家课程规划。我们以“盛德厚学”为核心,建设以“身心健康、方法思维、理想导航、家国责任”为导向的四大课程群,培养学生勇于挑战、战胜自我的勇敢品质,坚持不懈、追求卓越的科学品质,亲近志趣、热爱人生的亲爱品质,忠诚奉献、责任担当的精诚品质。

  敬业乐学之美:以美求真

  1938届校友陈吉余院士回忆在校生活时说:“尊师爱生是海州中学的优良传统。”学校坚持“四统一”,即队伍建设和教书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治学与关注社会相统一、传播真理与恪守规范相统一,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秀、荣辱与共、追求卓越的“海中命运共同体”,推动学校取得一次次突破。

  坚持盛德立身。教职工讲求“守正、重行、养心”,坚持“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统一;干部党员注重提升“四自”能力,即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升;教师注重“三力”发展,即终身学习力、专业发展力、应对变革力。

  坚持厚学立本。学校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养能创新、专业化、专家型的名师梯队;推行泛在学习,引领师生优化教与学;创设适合师生潜能充分发挥、个性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

  多元评价之美:以美育才

  理性教育的适切定位是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及评价。

  多元评价课程。我们围绕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开齐、开足和上好国家规定课程,建构具有“盛德厚学”特色的“一本三群”高品质课程体系,树人为本,以人、自然、社会为主题,建设人文学科、自然科学、艺体实践课程群。

  多元评价教师。我们不以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唯一标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关注个体差异及发展需求,不仅注重对教师知识、技能的评价,更注重教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育人方式及成效。

  多元评价学生。我们不仅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程度,也评价学生个性发展状况;不仅评价学生高考达成情况,也评价学生发展潜力和进步程度;不仅注重纸质评价,也重视实践评价;不仅突出教师评价,也重视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实践基地评。

  实践创新之美:以美启智

  只有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才能形成创新人才辈出、拔尖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创新管理模式。我们积极探索适应不同年级班级、不同类型学生、不同课程、不同时段的管理体制,实行信息化管理、目标管理、绩效管理,加强各学科中心的动态管理,以质量监督与评价推进学科科学发展。

  创新课程模式。为了彰显“目标整体性、结构多元化、教学差异性、选择灵活性”课程文化特征,学校深化省课程基地、省品格提升工程的内涵建设,创新课程教学,实施分层教学、分类选修、分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我们构建基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导向的多维整合模型,促进学生知识学习向实践创新的迁移,打造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创新课程空间。我们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内容、方法和形式的变革,构建智慧教室、实验室、信息中心、智慧书屋“四位一体”的学习体系,实现泛在学习。

  发展生态之美:以美向善

  学校生态体现“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学生生态体现在“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我们积极建设“高品质海中生态”,即以生态文明为准则的生态价值体系,以项目生态化和生态项目化为主体的生态项目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建设文明生态。我校百十余年老校的主体建筑群,融入书院文化和民国建筑元素,体现当代建筑发展趋势,校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协调发展。

  实现项目生态。我们以省级课程和省级课题项目为建设教学生态的抓手,将课程改革、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生态结合,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教学生态。

  建设生态治理体系。我们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步伐,建立动态的制度审查与更新机制,保证学校章程和制度符合发展要求;完善学校治理机构,增加家长和社区在学校决策中的参与度,建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

  形成良性循环生态。我校小班化教学生态模式已运行10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开展,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我们与荷兰卡尔斯中学深度互访交流已4年,为“一带一路”教育发展提交了成功的“海中方案”。

  (周艳,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现任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