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大家论道

幸福地行走在教育路上

作者:王 敏 发布时间:2020-04-10 来源: 《江苏教育报》

  1991年,17岁的我从海门师范学校毕业了。从小痴迷教育工作的我,决心在三尺讲台开始我的职业生涯。这一年,我走进了家乡的农村小学。尽管不是天资聪颖,也没有出众的才华,但我总愿意以百倍的热情认真对待工作。镇上的每一次教研活动,我都积极参加,多花时间,多看多想,即便是小型的活动主持,我都会反复练习无数遍。对自己带的班级,我更是全身心投入,每天总是第一个来到学校等待孩子们,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孩子们也以最好的成绩回报我,只要有活动、比赛,我们班总是获得最高奖项。

幸福地行走在教育路上

  ■王敏

  我的教育生涯自农村开始,农村生活的宁静使我得以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尽管思想还很稚嫩,步履有些蹒跚,但也正是这种宽松且宁静的环境,让我有了更多的沉淀。在自我的成长和感悟中,我不知不觉踏在了更高的起点上,渴望另一片天空,渴望飞得更高。

  在课堂里扎根

  向着更高纬度

  2000年,我来到了海门市东洲小学,从村小一下子来到直属小学,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但是因为从小在农村长大,再加上村小9年的工作历练,这片土地把执著追求和脚踏实地的精神植入我的生命——我坚信,不管在哪个单位,只要沉下心来,任劳任怨,必能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也深知,课堂是教师劳作的田地,只有把根深深地扎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结出的果子才会香甜。

  2001年,我获得了上市级研究课的机会,一次次试教,一次次反思,一次次改进。不知多少次,早已过了吃饭的时间,我还在教室里试讲;也不知多少次,半夜才从学校回家。我深知自己和直属小学的教师差距太大,我必须努力。尽管最终呈现的课堂还有很多的缺憾,但是对于年轻的我来说,却是一次质的飞跃。

  2008年,我有幸参加省赛课。前后修改了近二十稿,当自己千辛万苦琢磨出的教案几乎全盘被推翻时,我一度很痛苦。但我告诫自己:必须改变!一定要走出“教课文”的泥潭,迈出“教语文”的步子,践行“学语文”的方式。我强制自己拥有一种“归零”的心态,重新挖掘教材,确定内容,设计教案。在学校的多功能厅、自己的教室、家里的书房、卫生间的镜子前,我一次次地试讲,既做老师,也当学生,全程录音,仔细琢磨,不断改进。最后,我终于在比赛中获得了最高奖项的好成绩。

  从此,我便有了更多的机会历练,也在历练中不断明晰语文教育的真谛。如今的每一堂课,我都要反复追问自己:孩子到底需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学到什么程度?收获什么语文能力?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中,一堂堂好课在省市舞台上频频展示,在省市比赛中屡屡斩获最高奖项。

  在童心中沉醉

  聆听成长声音

  我天生喜欢孩子,真心觉得没有比做教师更适合我的工作了。孩子手上开裂,我会细心地为其涂上护手霜;孩子情绪有问题,我会不厌其烦地与其谈心;每次出差,最挂在心上的就是带什么礼物给孩子们……我总是创造一次次机会,让自己和孩子们陶醉在幸福的温情里。

  仅有爱生行动是不够的,我不断追问自己:我的语文教学能为孩子们的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我定位语文的三大功能:“价值引领,打下精神底色;习惯养成,形成持久学力;兴趣激发,带入读书殿堂”。我组织开展“小小怀素在成长”系列活动;我坚持每天讲一个故事;我深知阅读的重要性,每周开展大讲坛活动,每月开展班级读书会,每学期开展“读书小达人”评比,一轮又一轮地开展“爱在阅读的旅途”21天特别行动……

  一位家长曾写信给学校,她说:“我无法用笨拙的笔描写王老师,我只知道,在孩子的眼里,王老师就是她来校的幸福源泉!”因为这一句话,我长久地感动着。为学生,爱学生,那是无与伦比的幸福光景!

  在阅读中升华

  照亮前进方向

  埋头干事,固然敬业,抬头望路,方能走得更远。新教育的“专业阅读+专业写作”,拉直了我的成长路线。阅读的生命是厚重的、充实的、智慧的而又灵性的。我不是一个写作功底特别好的人,我只能做一个勤奋的人。也只有每天晚上、周末、寒暑假,我才能让忙碌的自己不断与宁静的自己对话,让自己不断接受理论的提升。苦于文学素养的匮乏,阅读文学名著,阅读各种评论;面对薄弱的课程论和哲学思想,阅读《现代课程》《论语今读》……我在反思、研究中完成提升和蜕变。天道酬勤,在各类刊物中,一篇篇凝聚着我思考的文章发表了,三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东洲小学这样一个名师辈出的团队,给了我不竭的力量和无穷的帮助。我不是一开始就有明确目标,只是随遇而安,认真工作,执著行走。因喜欢而不倦,因勤奋而充实,因开放而并蓄。走着走着,我竟然走出了一片新的境界:从海门市教坛新秀到南通市学科带头人,2016年被评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018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

  在归零中反思

  带着梦想再出发

  被评上特级教师,我喜悦而平静,因为我知道:特级教师这份荣誉既是对我的褒奖,更是对我的鞭策与激励。我深知,“成长,必须从自然到自觉,要学会主动归零,只有归零,才能腾出空间接纳新的东西”。

  我将明晰教学主张,锤炼理想课堂,希望我的语文课堂不是平淡无奇的一堆文字,而是心灵的一次次运筹,思维的一次次锤炼,漫长母语历史的一次次独特运用;我将着力教育科研,融阅读与思考于一体,融激情与理性于一体,向着更深处漫溯;我还将建设美丽团队,携手一批拥有同一尺码的教师,交流专业知识,传递教育智慧,实现优质共享,追逐教育梦想。

  岁月无痕,由近及远;人生有迹,点线相连。回忆从17岁走出师范学校,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我知道:教育的路,有千百种走法,而我幸福地走着自己的教育之路。怀揣着不变的梦想,坚守着课堂的实践,满怀着爱生的深情,吮吸着书籍的甘霖,这样的人生淡然而充实、幸福而完整。

  (王敏,海门市东洲小学教育管理集团副总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陈路

幸福地行走在教育路上
发布时间:2020-04-10   
来       源:《江苏教育报》  

  1991年,17岁的我从海门师范学校毕业了。从小痴迷教育工作的我,决心在三尺讲台开始我的职业生涯。这一年,我走进了家乡的农村小学。尽管不是天资聪颖,也没有出众的才华,但我总愿意以百倍的热情认真对待工作。镇上的每一次教研活动,我都积极参加,多花时间,多看多想,即便是小型的活动主持,我都会反复练习无数遍。对自己带的班级,我更是全身心投入,每天总是第一个来到学校等待孩子们,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孩子们也以最好的成绩回报我,只要有活动、比赛,我们班总是获得最高奖项。

幸福地行走在教育路上

  ■王敏

  我的教育生涯自农村开始,农村生活的宁静使我得以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尽管思想还很稚嫩,步履有些蹒跚,但也正是这种宽松且宁静的环境,让我有了更多的沉淀。在自我的成长和感悟中,我不知不觉踏在了更高的起点上,渴望另一片天空,渴望飞得更高。

  在课堂里扎根

  向着更高纬度

  2000年,我来到了海门市东洲小学,从村小一下子来到直属小学,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但是因为从小在农村长大,再加上村小9年的工作历练,这片土地把执著追求和脚踏实地的精神植入我的生命——我坚信,不管在哪个单位,只要沉下心来,任劳任怨,必能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也深知,课堂是教师劳作的田地,只有把根深深地扎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结出的果子才会香甜。

  2001年,我获得了上市级研究课的机会,一次次试教,一次次反思,一次次改进。不知多少次,早已过了吃饭的时间,我还在教室里试讲;也不知多少次,半夜才从学校回家。我深知自己和直属小学的教师差距太大,我必须努力。尽管最终呈现的课堂还有很多的缺憾,但是对于年轻的我来说,却是一次质的飞跃。

  2008年,我有幸参加省赛课。前后修改了近二十稿,当自己千辛万苦琢磨出的教案几乎全盘被推翻时,我一度很痛苦。但我告诫自己:必须改变!一定要走出“教课文”的泥潭,迈出“教语文”的步子,践行“学语文”的方式。我强制自己拥有一种“归零”的心态,重新挖掘教材,确定内容,设计教案。在学校的多功能厅、自己的教室、家里的书房、卫生间的镜子前,我一次次地试讲,既做老师,也当学生,全程录音,仔细琢磨,不断改进。最后,我终于在比赛中获得了最高奖项的好成绩。

  从此,我便有了更多的机会历练,也在历练中不断明晰语文教育的真谛。如今的每一堂课,我都要反复追问自己:孩子到底需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学到什么程度?收获什么语文能力?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中,一堂堂好课在省市舞台上频频展示,在省市比赛中屡屡斩获最高奖项。

  在童心中沉醉

  聆听成长声音

  我天生喜欢孩子,真心觉得没有比做教师更适合我的工作了。孩子手上开裂,我会细心地为其涂上护手霜;孩子情绪有问题,我会不厌其烦地与其谈心;每次出差,最挂在心上的就是带什么礼物给孩子们……我总是创造一次次机会,让自己和孩子们陶醉在幸福的温情里。

  仅有爱生行动是不够的,我不断追问自己:我的语文教学能为孩子们的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我定位语文的三大功能:“价值引领,打下精神底色;习惯养成,形成持久学力;兴趣激发,带入读书殿堂”。我组织开展“小小怀素在成长”系列活动;我坚持每天讲一个故事;我深知阅读的重要性,每周开展大讲坛活动,每月开展班级读书会,每学期开展“读书小达人”评比,一轮又一轮地开展“爱在阅读的旅途”21天特别行动……

  一位家长曾写信给学校,她说:“我无法用笨拙的笔描写王老师,我只知道,在孩子的眼里,王老师就是她来校的幸福源泉!”因为这一句话,我长久地感动着。为学生,爱学生,那是无与伦比的幸福光景!

  在阅读中升华

  照亮前进方向

  埋头干事,固然敬业,抬头望路,方能走得更远。新教育的“专业阅读+专业写作”,拉直了我的成长路线。阅读的生命是厚重的、充实的、智慧的而又灵性的。我不是一个写作功底特别好的人,我只能做一个勤奋的人。也只有每天晚上、周末、寒暑假,我才能让忙碌的自己不断与宁静的自己对话,让自己不断接受理论的提升。苦于文学素养的匮乏,阅读文学名著,阅读各种评论;面对薄弱的课程论和哲学思想,阅读《现代课程》《论语今读》……我在反思、研究中完成提升和蜕变。天道酬勤,在各类刊物中,一篇篇凝聚着我思考的文章发表了,三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东洲小学这样一个名师辈出的团队,给了我不竭的力量和无穷的帮助。我不是一开始就有明确目标,只是随遇而安,认真工作,执著行走。因喜欢而不倦,因勤奋而充实,因开放而并蓄。走着走着,我竟然走出了一片新的境界:从海门市教坛新秀到南通市学科带头人,2016年被评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018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

  在归零中反思

  带着梦想再出发

  被评上特级教师,我喜悦而平静,因为我知道:特级教师这份荣誉既是对我的褒奖,更是对我的鞭策与激励。我深知,“成长,必须从自然到自觉,要学会主动归零,只有归零,才能腾出空间接纳新的东西”。

  我将明晰教学主张,锤炼理想课堂,希望我的语文课堂不是平淡无奇的一堆文字,而是心灵的一次次运筹,思维的一次次锤炼,漫长母语历史的一次次独特运用;我将着力教育科研,融阅读与思考于一体,融激情与理性于一体,向着更深处漫溯;我还将建设美丽团队,携手一批拥有同一尺码的教师,交流专业知识,传递教育智慧,实现优质共享,追逐教育梦想。

  岁月无痕,由近及远;人生有迹,点线相连。回忆从17岁走出师范学校,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我知道:教育的路,有千百种走法,而我幸福地走着自己的教育之路。怀揣着不变的梦想,坚守着课堂的实践,满怀着爱生的深情,吮吸着书籍的甘霖,这样的人生淡然而充实、幸福而完整。

  (王敏,海门市东洲小学教育管理集团副总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