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大家论道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作者:周有利 发布时间:2020-06-05 来源: 《江苏教育报》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在家乡上小学、中学时,我常常哼唱《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这首歌。我喜欢它的旋律,喜欢旋律中温馨流转的画面:在乡间的小路上,有暮归的老牛以及老牛上的牧童和牧童吹响的短笛,再有蓝天夕阳、云彩晚霞和谐共生……这是一幅怎样生动活泼的画面呀!我从师范学校毕业至今,工作近30 年,一直在乡村小学任教,乡间的小路也越来越宽、越来越美,“乡间的气息”始终荡漾在我的心怀。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周有利

  “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乡间的气息是生命的气息,更是辛勤劳作的气息。

  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农夫”。课堂就是我的责任田,我的学生犹如棵棵秧苗正急切地等待着来自我的“ 知识的甘霖”的浇灌。所以,从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激情满怀、豪情万丈,当然难免有“干旱”和“雨涝”,可我仍不改志,努力找寻着属于我的那片“缤纷的云彩”。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刚工作上的第一节公开课,那天教的是一首古诗。我对照教参一句一句给学生翻译,让学生一句一句记在笔记本上,我翻译完了,学生记下来了,这节课也就结束了。课后,我自鸣得意,心想这样学生记好后背下来不就懂了吗,考试也就能得高分了。然而,课后的点评,让我开始意识到教学没有这么简单。

  语文教学因为教的是鲜活的文字,字里行间透着光亮的人物、鲜活的形象和优美的故事。究竟应该教给孩子们怎样的语文?我开始有了阅读和思考的习惯。我自费订阅了《人民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等杂志。那时,每个月月初,我都会迫不及待地等着邮递员的到来,想尽快阅读到新一期的杂志。20世纪90年代初,教育界掀起了“素质教育大讨论”的热潮,我阅读了原国家教委主任柳斌先生在《人民教育》上撰写的《谈素质教育》《再谈素质教育》等文章,对我启发很大,让我醍醐灌顶。我开始意识到,课堂不能只想着考试分数,不能一味“填鸭式”地灌输,只有促进学生自我主动学习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教育。这种思考的意识和阅读的习惯一直陪伴着我,成了我每天生活的必需。多年来的阅读不仅厚实了我的专业基础,更让我有了专业自信。记得在徐州市首届教师“读书与发展”演讲大赛中,我获得了一等奖且县区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被授予了“徐州市优秀读书个人”称号。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学习、思考所积累的、所沉淀的,不就是那一片片“缤纷的云彩”吗?不论何时何地都能装扮起心中最美的“一抹霞”。

  “荷把锄头”在肩上

  人总要有一种不甘示弱的骨气,有一种壮志在胸的豪气,还有一种为了心中的理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士气。我尽管工作在农村,但从没有为此而自卑,相反我认为农村才是最为广阔的舞台。如果说前10年是我在更多地阅读积淀,那么后20年则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努力追求专业化发展。只有专业化发展,教师才能享受专业的尊严,才能拥有专业的幸福。

  要成就专业化发展,只有走教育科研之路。从2003 年开始,我意识到读书不能太随意、不能为读而读,写文章也不能太散漫、不能为写而写,要围绕一定的主题(专题)去做基于真实问题的研究性阅读和研究性写作,即要做真实的课题研究。语文教学涵盖的内容很多,涉及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识字写字、口语交际等,不可能哪个方面都进行深度研究。在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我选择了阅读教学。针对语文教学内容选择设计不当等问题,我确立主持了“小学语文和谐共生阅读教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建构的研究”等多个省市级课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并非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在成就团队中成就自我。印象最深的是,2004年,当时的邳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徐武汉主持了徐州市重点招标课题“教师教学行为与教学有效性研究”,我作为其中子课题“教师设计行为与教学有效性研究”的主持人加入了研究团队。作为核心组成员,我与伙伴们共同制订计划、共同磨课、共同探讨、共同反思,进行了3 年的扎实实践,团队和我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教育研究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为努力构建我的学科教学主张,2013 年我又立项主持了江苏省“十二五”重点自筹课题“‘象思维’理念下,小学文学文本‘言外之意’的审美实践研究”。在3年的研究中,我总结提出了基于“言意关系”的儿童“言意生命”的教育主张,在儿童“言意互转”“言意表现”中不断提升儿童的言意品质,完善儿童的言意人格。课题研究成果《言外之意:基于审美交往的课程建构》《回归言意教育的“生命家园”》等多篇文章在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中获奖,并获得“感动人物奖”和“杰出水手奖”;成果文章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全文转发。研究,让我的语文课变得更加本色、扎实、灵动。课堂上,我着力从语文课程“言意关系”的视角阐述我的“儿童言意生命”教育主张,倡导“循文明象”“体言悟意”“意以言表”过程理念,最终追求在一个个独特的“言意生命”互动与交往中培育儿童求真意识、养护向善情怀和引领审美生活。

  作为在田间劳作的“农夫”,我扛起了课题研究这把“锄头”,在自己的“责任田”里辛勤耕作,又有读书思考随时“施肥”,我从中听到了我和我的孩子们、我的团队生命拔节的声响。忙碌中有收获,艰辛中有快乐。正是这种专业化的研究,让我感受到做教师的尊严、体验到做教师的幸福。

  还有一支短笛隐约在吹响

  不论是“荷把锄头”在肩上,还是笑意漾在脸上的幸福,我依然在守护,守护乡村的孩子,守护自己的心灵,守护自己的教育信念和专业理想。因为农村的孩子更需要专业培育,农村的教师更需要专业引领,农村的学校更需要专业打造。

  2014年9月,我被引进到张家港市锦丰镇工作。尽管苏南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面貌看不出城市和乡村的差距,但“乡间的小路”已融入了我的心里,那是一条属于自己的被注入梦想和洒满鲜花的小路。

  我依然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依然要在这条小路上继续追逐着我的梦想。你听,还有一支短笛隐约在吹响……

  (周有利,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现任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陈路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发布时间:2020-06-05   
来       源:《江苏教育报》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在家乡上小学、中学时,我常常哼唱《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这首歌。我喜欢它的旋律,喜欢旋律中温馨流转的画面:在乡间的小路上,有暮归的老牛以及老牛上的牧童和牧童吹响的短笛,再有蓝天夕阳、云彩晚霞和谐共生……这是一幅怎样生动活泼的画面呀!我从师范学校毕业至今,工作近30 年,一直在乡村小学任教,乡间的小路也越来越宽、越来越美,“乡间的气息”始终荡漾在我的心怀。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周有利

  “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乡间的气息是生命的气息,更是辛勤劳作的气息。

  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农夫”。课堂就是我的责任田,我的学生犹如棵棵秧苗正急切地等待着来自我的“ 知识的甘霖”的浇灌。所以,从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激情满怀、豪情万丈,当然难免有“干旱”和“雨涝”,可我仍不改志,努力找寻着属于我的那片“缤纷的云彩”。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刚工作上的第一节公开课,那天教的是一首古诗。我对照教参一句一句给学生翻译,让学生一句一句记在笔记本上,我翻译完了,学生记下来了,这节课也就结束了。课后,我自鸣得意,心想这样学生记好后背下来不就懂了吗,考试也就能得高分了。然而,课后的点评,让我开始意识到教学没有这么简单。

  语文教学因为教的是鲜活的文字,字里行间透着光亮的人物、鲜活的形象和优美的故事。究竟应该教给孩子们怎样的语文?我开始有了阅读和思考的习惯。我自费订阅了《人民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等杂志。那时,每个月月初,我都会迫不及待地等着邮递员的到来,想尽快阅读到新一期的杂志。20世纪90年代初,教育界掀起了“素质教育大讨论”的热潮,我阅读了原国家教委主任柳斌先生在《人民教育》上撰写的《谈素质教育》《再谈素质教育》等文章,对我启发很大,让我醍醐灌顶。我开始意识到,课堂不能只想着考试分数,不能一味“填鸭式”地灌输,只有促进学生自我主动学习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教育。这种思考的意识和阅读的习惯一直陪伴着我,成了我每天生活的必需。多年来的阅读不仅厚实了我的专业基础,更让我有了专业自信。记得在徐州市首届教师“读书与发展”演讲大赛中,我获得了一等奖且县区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被授予了“徐州市优秀读书个人”称号。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学习、思考所积累的、所沉淀的,不就是那一片片“缤纷的云彩”吗?不论何时何地都能装扮起心中最美的“一抹霞”。

  “荷把锄头”在肩上

  人总要有一种不甘示弱的骨气,有一种壮志在胸的豪气,还有一种为了心中的理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士气。我尽管工作在农村,但从没有为此而自卑,相反我认为农村才是最为广阔的舞台。如果说前10年是我在更多地阅读积淀,那么后20年则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努力追求专业化发展。只有专业化发展,教师才能享受专业的尊严,才能拥有专业的幸福。

  要成就专业化发展,只有走教育科研之路。从2003 年开始,我意识到读书不能太随意、不能为读而读,写文章也不能太散漫、不能为写而写,要围绕一定的主题(专题)去做基于真实问题的研究性阅读和研究性写作,即要做真实的课题研究。语文教学涵盖的内容很多,涉及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识字写字、口语交际等,不可能哪个方面都进行深度研究。在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我选择了阅读教学。针对语文教学内容选择设计不当等问题,我确立主持了“小学语文和谐共生阅读教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建构的研究”等多个省市级课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并非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在成就团队中成就自我。印象最深的是,2004年,当时的邳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徐武汉主持了徐州市重点招标课题“教师教学行为与教学有效性研究”,我作为其中子课题“教师设计行为与教学有效性研究”的主持人加入了研究团队。作为核心组成员,我与伙伴们共同制订计划、共同磨课、共同探讨、共同反思,进行了3 年的扎实实践,团队和我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教育研究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为努力构建我的学科教学主张,2013 年我又立项主持了江苏省“十二五”重点自筹课题“‘象思维’理念下,小学文学文本‘言外之意’的审美实践研究”。在3年的研究中,我总结提出了基于“言意关系”的儿童“言意生命”的教育主张,在儿童“言意互转”“言意表现”中不断提升儿童的言意品质,完善儿童的言意人格。课题研究成果《言外之意:基于审美交往的课程建构》《回归言意教育的“生命家园”》等多篇文章在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中获奖,并获得“感动人物奖”和“杰出水手奖”;成果文章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全文转发。研究,让我的语文课变得更加本色、扎实、灵动。课堂上,我着力从语文课程“言意关系”的视角阐述我的“儿童言意生命”教育主张,倡导“循文明象”“体言悟意”“意以言表”过程理念,最终追求在一个个独特的“言意生命”互动与交往中培育儿童求真意识、养护向善情怀和引领审美生活。

  作为在田间劳作的“农夫”,我扛起了课题研究这把“锄头”,在自己的“责任田”里辛勤耕作,又有读书思考随时“施肥”,我从中听到了我和我的孩子们、我的团队生命拔节的声响。忙碌中有收获,艰辛中有快乐。正是这种专业化的研究,让我感受到做教师的尊严、体验到做教师的幸福。

  还有一支短笛隐约在吹响

  不论是“荷把锄头”在肩上,还是笑意漾在脸上的幸福,我依然在守护,守护乡村的孩子,守护自己的心灵,守护自己的教育信念和专业理想。因为农村的孩子更需要专业培育,农村的教师更需要专业引领,农村的学校更需要专业打造。

  2014年9月,我被引进到张家港市锦丰镇工作。尽管苏南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面貌看不出城市和乡村的差距,但“乡间的小路”已融入了我的心里,那是一条属于自己的被注入梦想和洒满鲜花的小路。

  我依然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依然要在这条小路上继续追逐着我的梦想。你听,还有一支短笛隐约在吹响……

  (周有利,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现任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