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风采

为人的成长创造最大空间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办学侧记

作者:潘玉娇 许妍 发布时间:2022-11-02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本报记者 潘玉娇 许妍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由南京师范大学于1999年领衔创建,设有初中部、高中部和国际部,在校学生超过2600人。该校位于高校林立的南京仙林大学城,毗邻南京师范大学等众多高等教育资源,拥有修身治学的天然优势。

  办学20余年,从最初南师大创办者“回归教育本真,探寻教育规律”的初心,到如今真正成为众多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好学校,南师附校所倚靠的,是决策者始终坚守的“为人的成长创造最大空间”的办学理念,以及努力践行“面向人人、适合人人”的教育实践。也正因此,许多中考成绩平平无奇的孩子,在这里实现了学业生涯的一次“逆袭”。“我们承认差距、正视差距、尊重差距,耐下心来帮助孩子们补回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培养等方面的缺失,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静待花开。”该校校长陆一鹏道出了附校教育的真谛。

  办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

  步入南师附校校园,廊桥、扇亭、方亭、六角亭、半亭、云墙……一个个富有文化气息的古典元素映入眼帘,一池欢腾的锦鲤与绿树葱茏的九曲长廊相映成趣。与之对应的,是校内一应俱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独立的图书馆、体育馆、运动场、艺术中心、教学楼、击剑房、武术馆、舞蹈房、灯光操场……匠心打造的校园环境,为学生修养身心、发展兴趣、张扬个性提供着丰富多样的平台。

  据介绍,近3年来,学校共投资5000多万元用于升级改造、增添设备设施,包括24间独立琴房、7间专业音乐教室、3间舞蹈教室、1间多功能剧场、9间美术名师工作室、1个艺术展览馆、1个艺术图书馆、10间专业画室、4个包含沙龙空间的独立式艺术中心。“我们的艺术中心拥有全套多媒体数字化教学系统,大疆无人机、各类相机、镜头组、平板灯、稳定器等专业拍摄设备应有尽有。”该校青年古筝演奏家凌旭丹自豪地说,“极具现代感的艺术中心如今是每位访客必到的‘打卡点’。”

  在一系列或古典或现代的校内建筑中,南师附校的艺术主题图书馆看上去并不起眼,但初次来访的人,往往被其海量的珍贵典藏书籍震撼到。学校每年投入超过80万元,从世界各地购买原版艺术书籍和外文杂志,包括《Science》《Natural》《Cell》等权威期刊,为学生打开了解世界科学前沿和古今艺术成就的大门。全国发行量仅215卷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和《浮世绘》(珍藏版),俱是“镇馆之宝”。“这些书籍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学生暂时看不懂不要紧,只要他愿意看,能够感受到艺术的伟大与辽阔,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该校图书馆馆长张建平说。这位馆长曾在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工作31年,担任馆长16年,先后参与南师大敬文图书馆、汕头大学图书馆等图书馆的设计,他的一席话道出了图书资源建设的真正价值。

  南师附校全部实行小班化教学,每个教室在建造之初,就被设计为只能容纳30-40人(约60-90平方米),且均配备了可移动桌椅、智能触控黑板等智能化教学设备,为充足的师生互动奠定了基础,让学习变得富有效率。

  细节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钢琴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大特色,采访中记者发现,无论是普通教室还是艺术教室,无论教学场馆还是食堂,都摆放着可供学生演奏的钢琴,随时随地满足学生弹奏和表演的需要,累计100余架,且24个独立琴房的大门永远为学生敞开,无需申请、无需预约,任何一个学生都可在其中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开放是该校办学的显著特色,学校的各场馆、资源,包括老师的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从不上锁,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学校还面向社区、周边单位免费开放学校资源。“我们希望学生的学习不限于教室,课程也不限于书本,学生更不应止步于学校围墙之内。”陆一鹏说,“我们努力建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让孩子们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健康成长。”

  让学生拥有课程的“最大选择权”

  在南师附校,“安徽宏村写生”是很多学生高中阶段难忘的经历。活动于每年的5—6月举行,为期半个月,高一、高二年级有兴趣学习美术的学生都可以报名。写生期间,除了有班主任和美术专业教师跟随,学校还会邀请十几位“业界大腕”实地指导并开设专业讲座。

  对于学业紧张的高中校来说,连续9年组织去外省实地写生并不容易。一开始,有些家长对这项活动表示不理解,耽误这么多时间值不值得?孩子安全如何保证?然而,宏村之行给孩子们带来的变化,让家长们从最初的质疑转为支持。“每年前往宏村的队伍从最初的四五十人,发展到如今的近400人,最初单纯的写生活动成了特色校本课程。”副校长靖雷是宏村写生活动的主要负责人,每年开展活动前,他都要带领相关教师前往宏村踩点,落实每一个细节,确保每位学生学有所获。

  每一年宏村写生结束,该校还会举办展览并将作品汇集成册。2014年至今,该校累计收集学生画作13000件(留校优秀作品4200件)、举办画展7次、邀请150多位国内外艺术家和教授参观指导。9年时间,学生们的作品集占据了图书馆满满的一墙书柜。每每毕业生回校探望,都会翻看这些作品集,在他们眼里,“宏村写生”不仅是一次专业学习活动,更是他们在追逐梦想过程中的一道靓丽风景。正如南师大美术学院院长刘赦在宏村写生作品展上所言:“这正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当代真正的艺术教育方向。”

  与传统的普通高中相比,南师附校的课程,总有那么一点儿“与众不同”。在这里,每个孩子除了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还要完成30个课时的美术学习、30个课时的钢琴学习。此外,每位女生还有30课时的舞蹈和健美操必修,每位男生要修满30课时的足球及武术。

  如何让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学生学好这些课程,学校在不断探索中逐步打造并完善了艺术、体育、舞蹈、传媒、音乐等课程的“四级体系”,将“分层教学”很好地融入其中。以美术四级课程体系为例:30课时必修的艺术兴趣培养课面向全校学生;艺术一级培养主要面向对美术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为其开设选修课,内容包括美术史论、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二级培养设有12个社团课,包括创意色彩、趣味衍纸、雅韵国画等;艺术三级培养针对的是有意向在未来选择相关专业的学生,课程内容更为专业,包括九大美院招生的考试科目和省美术统考的科目。

  “学生学满30课时,感到不满足,就可以申请选修;选修达到一定水平还想继续学,那就申请进社团;如果打算将美术作为自己未来的专业方向,还可以进入专业班学习。”靖雷说,这些年,南师附校“四级体系”不断完善与丰富,现如今可向学生提供200多门选修课、200多个社团、8门外语课等与之配套,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兴趣培养、知识拓展、能力提升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该校的语言、文化课程也提供了多样化选择。“哪怕只有一位学生有需求,我们也一定会为他开课!”陆一鹏如是说,也如是做。2021年,曾有两位学生选修德语,学校照样开课并配备优质师资。课程公平是最大的公平,“众多的可能性和选择,总能让我们的孩子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总能让我们的孩子找回自信。”

  这样的自由选择,还体现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允许每个孩子自主参与、策划、组织学生社团、学生俱乐部并给予全方位支持。看似简单的规定,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每每遇到问题,他们认真投入其中,出主意、想对策,而不再仅仅跟着教师的指令行动。曾有家长感慨,仅仅一年时间,孩子的变化几乎让人认不出,“以前只要在人前讲话就紧张得不得了,现在居然可以神采飞扬地当众演讲,还特别有自己的想法。”

  “四级课程体系”之外,南师附校的实践活动也是异彩纷呈。生物模型制作大赛、国际交流、博物馆观展、学农实践、学术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学子提供多元发展平台。即便近年来受疫情影响,该校也基本做到每周有艺术交流、艺术沙龙;每月有艺术讲座,音乐会;每年有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共有来自15个国家的近40位艺术家来校举办讲座;国内艺术家来附校举办讲座超过100场;学校举办的各类各级艺术交流、文艺汇演、文化节等共计千余场,参加人数5万人次左右。

  为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诗和远方”,该校每年都安排1次为期20天的欧洲艺术访学和交流、3次外出写生活动、4次以上公益性艺术志愿者活动、5次省级美术展览、20多场国内外艺术大家的艺术讲座……这一切,让孩子们拓宽了视野,收获了一幅“世界艺术地图”,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艺术特色学校建设带来的获得感、成功感、自信感。据统计,2017年至今,学生获得艺术类国际奖项8次、国家级奖项256次,省、市、区级奖项更是不胜枚举。

  “我们不‘挑’学生,但我们能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与热情,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学习效果就不会差。”陆一鹏说,这已成为附校每一位老师的共识。目前,南师附校已经与22个国际著名艺术院校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为学生汲取世界艺术营养、走向世界艺术殿堂铺好路、搭好桥。

  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在南师附校,每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教师,背后可能都有着并不平凡的经历与成绩,这是该校下大力气建设教师队伍的力证,也是其为学生打造“最大成长空间”的底气。这些教师中,有的在当年的专业高考中拔得头筹;有些在国内外专业大赛(含奥运会)中获得奖牌;有的在著名高校长期钻研;有的在基础教育界深耕多年……专业方面,他们无可挑剔,对待学生,他们更是尽心尽力。教师们的精心耕耘,成就了孩子们的美好未来。

  该校现有250多名专职专任教师,其中拥有博士、硕士学历的占三分之二,具有海外相关经历背景的占50%,英、德、日等语言专业外教达40人。学校共有全职艺术教师52人,其中美术教师26人、音乐教师17人(含钢琴、舞蹈、声乐、小提琴、长笛、古筝、手风琴等专业)、传媒编导及播音主持教师9人,另有特聘艺术教授17人。有体育教师20人,其中具有国家健将称号的14人。除办好校内艺术课程,该校还抽调优秀艺术教师帮助周边学校指导艺术教学、搭建艺术平台、建设社团活动。

  以美术组为例,南师附校拥有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师资,26位全职美术专业教师中,80%硕士研究生毕业,其中6人毕业于中央美院等著名艺术院校。世界著名艺术大家、亚美尼亚功勋艺术家Gagik也被聘为该校美术教师。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南师附校成为全国美术教育示范单位,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在南师附校的艺术中心门前,有一面艺术墙,上面置有所有专业教师的照片与简历,体育馆也有体育教师的全家福。即使新入校的学生,也能对学校的艺体师资情况一目了然。学校采用“选师制”,每学期开学,美术教师和钢琴教师们登台亮相并逐一自我介绍,学生再根据自身喜好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师求教。一段时间以后,若学生觉得不合适,还可以申请更换,而最受欢迎的教师,则会受到学校的表扬和奖励。

  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南师附校要求音乐教师每人每年举办一场音乐会,美术教师每人每年举办一次展览,传媒教师每人每年主持一场活动,每位教师每学期进修1-2次。同时,鼓励教师们走出国门,到优秀艺术院校、体育院校或相关机构拓宽眼界、学习深造。2017年至今,该校艺术类师生到国内外高校和兄弟学校交流的人数超过3000人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的南师附校教育之花芬芳满园。据统计,近8年来国外知名院校教授和学生以及港澳台师生到附校交流的人数超过2000人次,国内高等院校教师到附校进行交流的人数超过1500人次,教育部门领导、兄弟学校教师以及关心附校艺术教育发展的社会人士到附校交流的人数超过10000人次,学校每年承接区、市比赛与展演活动10次以上。近3年,该校连续成为省、市艺术教育年会与示范课、公开课比赛所在校。学校每年都有大批学生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中央美院、鲁迅美院等知名高校。

  “真正令我们开心的不仅是孩子们提高了多少分、有了多高的升学率,更是孩子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找到了让他们接受更大挑战的底气与自信。”陆一鹏说,“如果说我校取得了一点成功的话,那是因为我们的老师是蹲下身来把每一个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般对待。”

图为该校校园一景

图为该校图书馆一角

图为该校教师正在授课

图为该校学生正在写生

图为该校学生在踢足球

图为该校美术课堂

图为该校收集的学生画作

责任编辑:陈路

为人的成长创造最大空间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办学侧记
发布时间:2022-11-02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潘玉娇 许妍

  ■本报记者 潘玉娇 许妍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由南京师范大学于1999年领衔创建,设有初中部、高中部和国际部,在校学生超过2600人。该校位于高校林立的南京仙林大学城,毗邻南京师范大学等众多高等教育资源,拥有修身治学的天然优势。

  办学20余年,从最初南师大创办者“回归教育本真,探寻教育规律”的初心,到如今真正成为众多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好学校,南师附校所倚靠的,是决策者始终坚守的“为人的成长创造最大空间”的办学理念,以及努力践行“面向人人、适合人人”的教育实践。也正因此,许多中考成绩平平无奇的孩子,在这里实现了学业生涯的一次“逆袭”。“我们承认差距、正视差距、尊重差距,耐下心来帮助孩子们补回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培养等方面的缺失,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静待花开。”该校校长陆一鹏道出了附校教育的真谛。

  办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

  步入南师附校校园,廊桥、扇亭、方亭、六角亭、半亭、云墙……一个个富有文化气息的古典元素映入眼帘,一池欢腾的锦鲤与绿树葱茏的九曲长廊相映成趣。与之对应的,是校内一应俱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独立的图书馆、体育馆、运动场、艺术中心、教学楼、击剑房、武术馆、舞蹈房、灯光操场……匠心打造的校园环境,为学生修养身心、发展兴趣、张扬个性提供着丰富多样的平台。

  据介绍,近3年来,学校共投资5000多万元用于升级改造、增添设备设施,包括24间独立琴房、7间专业音乐教室、3间舞蹈教室、1间多功能剧场、9间美术名师工作室、1个艺术展览馆、1个艺术图书馆、10间专业画室、4个包含沙龙空间的独立式艺术中心。“我们的艺术中心拥有全套多媒体数字化教学系统,大疆无人机、各类相机、镜头组、平板灯、稳定器等专业拍摄设备应有尽有。”该校青年古筝演奏家凌旭丹自豪地说,“极具现代感的艺术中心如今是每位访客必到的‘打卡点’。”

  在一系列或古典或现代的校内建筑中,南师附校的艺术主题图书馆看上去并不起眼,但初次来访的人,往往被其海量的珍贵典藏书籍震撼到。学校每年投入超过80万元,从世界各地购买原版艺术书籍和外文杂志,包括《Science》《Natural》《Cell》等权威期刊,为学生打开了解世界科学前沿和古今艺术成就的大门。全国发行量仅215卷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和《浮世绘》(珍藏版),俱是“镇馆之宝”。“这些书籍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学生暂时看不懂不要紧,只要他愿意看,能够感受到艺术的伟大与辽阔,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该校图书馆馆长张建平说。这位馆长曾在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工作31年,担任馆长16年,先后参与南师大敬文图书馆、汕头大学图书馆等图书馆的设计,他的一席话道出了图书资源建设的真正价值。

  南师附校全部实行小班化教学,每个教室在建造之初,就被设计为只能容纳30-40人(约60-90平方米),且均配备了可移动桌椅、智能触控黑板等智能化教学设备,为充足的师生互动奠定了基础,让学习变得富有效率。

  细节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钢琴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大特色,采访中记者发现,无论是普通教室还是艺术教室,无论教学场馆还是食堂,都摆放着可供学生演奏的钢琴,随时随地满足学生弹奏和表演的需要,累计100余架,且24个独立琴房的大门永远为学生敞开,无需申请、无需预约,任何一个学生都可在其中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开放是该校办学的显著特色,学校的各场馆、资源,包括老师的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从不上锁,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学校还面向社区、周边单位免费开放学校资源。“我们希望学生的学习不限于教室,课程也不限于书本,学生更不应止步于学校围墙之内。”陆一鹏说,“我们努力建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让孩子们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健康成长。”

  让学生拥有课程的“最大选择权”

  在南师附校,“安徽宏村写生”是很多学生高中阶段难忘的经历。活动于每年的5—6月举行,为期半个月,高一、高二年级有兴趣学习美术的学生都可以报名。写生期间,除了有班主任和美术专业教师跟随,学校还会邀请十几位“业界大腕”实地指导并开设专业讲座。

  对于学业紧张的高中校来说,连续9年组织去外省实地写生并不容易。一开始,有些家长对这项活动表示不理解,耽误这么多时间值不值得?孩子安全如何保证?然而,宏村之行给孩子们带来的变化,让家长们从最初的质疑转为支持。“每年前往宏村的队伍从最初的四五十人,发展到如今的近400人,最初单纯的写生活动成了特色校本课程。”副校长靖雷是宏村写生活动的主要负责人,每年开展活动前,他都要带领相关教师前往宏村踩点,落实每一个细节,确保每位学生学有所获。

  每一年宏村写生结束,该校还会举办展览并将作品汇集成册。2014年至今,该校累计收集学生画作13000件(留校优秀作品4200件)、举办画展7次、邀请150多位国内外艺术家和教授参观指导。9年时间,学生们的作品集占据了图书馆满满的一墙书柜。每每毕业生回校探望,都会翻看这些作品集,在他们眼里,“宏村写生”不仅是一次专业学习活动,更是他们在追逐梦想过程中的一道靓丽风景。正如南师大美术学院院长刘赦在宏村写生作品展上所言:“这正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当代真正的艺术教育方向。”

  与传统的普通高中相比,南师附校的课程,总有那么一点儿“与众不同”。在这里,每个孩子除了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还要完成30个课时的美术学习、30个课时的钢琴学习。此外,每位女生还有30课时的舞蹈和健美操必修,每位男生要修满30课时的足球及武术。

  如何让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学生学好这些课程,学校在不断探索中逐步打造并完善了艺术、体育、舞蹈、传媒、音乐等课程的“四级体系”,将“分层教学”很好地融入其中。以美术四级课程体系为例:30课时必修的艺术兴趣培养课面向全校学生;艺术一级培养主要面向对美术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为其开设选修课,内容包括美术史论、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二级培养设有12个社团课,包括创意色彩、趣味衍纸、雅韵国画等;艺术三级培养针对的是有意向在未来选择相关专业的学生,课程内容更为专业,包括九大美院招生的考试科目和省美术统考的科目。

  “学生学满30课时,感到不满足,就可以申请选修;选修达到一定水平还想继续学,那就申请进社团;如果打算将美术作为自己未来的专业方向,还可以进入专业班学习。”靖雷说,这些年,南师附校“四级体系”不断完善与丰富,现如今可向学生提供200多门选修课、200多个社团、8门外语课等与之配套,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兴趣培养、知识拓展、能力提升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该校的语言、文化课程也提供了多样化选择。“哪怕只有一位学生有需求,我们也一定会为他开课!”陆一鹏如是说,也如是做。2021年,曾有两位学生选修德语,学校照样开课并配备优质师资。课程公平是最大的公平,“众多的可能性和选择,总能让我们的孩子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总能让我们的孩子找回自信。”

  这样的自由选择,还体现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允许每个孩子自主参与、策划、组织学生社团、学生俱乐部并给予全方位支持。看似简单的规定,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每每遇到问题,他们认真投入其中,出主意、想对策,而不再仅仅跟着教师的指令行动。曾有家长感慨,仅仅一年时间,孩子的变化几乎让人认不出,“以前只要在人前讲话就紧张得不得了,现在居然可以神采飞扬地当众演讲,还特别有自己的想法。”

  “四级课程体系”之外,南师附校的实践活动也是异彩纷呈。生物模型制作大赛、国际交流、博物馆观展、学农实践、学术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学子提供多元发展平台。即便近年来受疫情影响,该校也基本做到每周有艺术交流、艺术沙龙;每月有艺术讲座,音乐会;每年有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共有来自15个国家的近40位艺术家来校举办讲座;国内艺术家来附校举办讲座超过100场;学校举办的各类各级艺术交流、文艺汇演、文化节等共计千余场,参加人数5万人次左右。

  为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诗和远方”,该校每年都安排1次为期20天的欧洲艺术访学和交流、3次外出写生活动、4次以上公益性艺术志愿者活动、5次省级美术展览、20多场国内外艺术大家的艺术讲座……这一切,让孩子们拓宽了视野,收获了一幅“世界艺术地图”,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艺术特色学校建设带来的获得感、成功感、自信感。据统计,2017年至今,学生获得艺术类国际奖项8次、国家级奖项256次,省、市、区级奖项更是不胜枚举。

  “我们不‘挑’学生,但我们能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与热情,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学习效果就不会差。”陆一鹏说,这已成为附校每一位老师的共识。目前,南师附校已经与22个国际著名艺术院校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为学生汲取世界艺术营养、走向世界艺术殿堂铺好路、搭好桥。

  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在南师附校,每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教师,背后可能都有着并不平凡的经历与成绩,这是该校下大力气建设教师队伍的力证,也是其为学生打造“最大成长空间”的底气。这些教师中,有的在当年的专业高考中拔得头筹;有些在国内外专业大赛(含奥运会)中获得奖牌;有的在著名高校长期钻研;有的在基础教育界深耕多年……专业方面,他们无可挑剔,对待学生,他们更是尽心尽力。教师们的精心耕耘,成就了孩子们的美好未来。

  该校现有250多名专职专任教师,其中拥有博士、硕士学历的占三分之二,具有海外相关经历背景的占50%,英、德、日等语言专业外教达40人。学校共有全职艺术教师52人,其中美术教师26人、音乐教师17人(含钢琴、舞蹈、声乐、小提琴、长笛、古筝、手风琴等专业)、传媒编导及播音主持教师9人,另有特聘艺术教授17人。有体育教师20人,其中具有国家健将称号的14人。除办好校内艺术课程,该校还抽调优秀艺术教师帮助周边学校指导艺术教学、搭建艺术平台、建设社团活动。

  以美术组为例,南师附校拥有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师资,26位全职美术专业教师中,80%硕士研究生毕业,其中6人毕业于中央美院等著名艺术院校。世界著名艺术大家、亚美尼亚功勋艺术家Gagik也被聘为该校美术教师。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南师附校成为全国美术教育示范单位,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在南师附校的艺术中心门前,有一面艺术墙,上面置有所有专业教师的照片与简历,体育馆也有体育教师的全家福。即使新入校的学生,也能对学校的艺体师资情况一目了然。学校采用“选师制”,每学期开学,美术教师和钢琴教师们登台亮相并逐一自我介绍,学生再根据自身喜好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师求教。一段时间以后,若学生觉得不合适,还可以申请更换,而最受欢迎的教师,则会受到学校的表扬和奖励。

  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南师附校要求音乐教师每人每年举办一场音乐会,美术教师每人每年举办一次展览,传媒教师每人每年主持一场活动,每位教师每学期进修1-2次。同时,鼓励教师们走出国门,到优秀艺术院校、体育院校或相关机构拓宽眼界、学习深造。2017年至今,该校艺术类师生到国内外高校和兄弟学校交流的人数超过3000人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的南师附校教育之花芬芳满园。据统计,近8年来国外知名院校教授和学生以及港澳台师生到附校交流的人数超过2000人次,国内高等院校教师到附校进行交流的人数超过1500人次,教育部门领导、兄弟学校教师以及关心附校艺术教育发展的社会人士到附校交流的人数超过10000人次,学校每年承接区、市比赛与展演活动10次以上。近3年,该校连续成为省、市艺术教育年会与示范课、公开课比赛所在校。学校每年都有大批学生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中央美院、鲁迅美院等知名高校。

  “真正令我们开心的不仅是孩子们提高了多少分、有了多高的升学率,更是孩子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找到了让他们接受更大挑战的底气与自信。”陆一鹏说,“如果说我校取得了一点成功的话,那是因为我们的老师是蹲下身来把每一个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般对待。”

图为该校校园一景

图为该校图书馆一角

图为该校教师正在授课

图为该校学生正在写生

图为该校学生在踢足球

图为该校美术课堂

图为该校收集的学生画作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