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 > 正文

盐城工学院瘤背石磺培育项目取得重要突破

作者:高留才 发布时间:2015-09-08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8月23日,由盐城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黄金田教授主持,盐城市水产生产服务站和射阳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共同在射阳河口主持瘤背石磺幼体公益放流活动,放流总量达6600万只。

放流分原始滨海湿地和开发后人工滨海湿地两种放流形式,瘤背石磺幼体放流总量达6600万只。这是该品种全球首次批量培育出的苗种,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人工放流。

盐城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黄金田教授主持瘤背石磺繁育项目,历经8年的研究,在瘤背石磺亲贝培育、卵的附集、幼体孵化、幼虫培育等方面都取得重大突破,为今后的物种保护工作和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瘤背石磺俗称土海参,又名海赖子,隶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肺螺亚纲,生长在海边的高潮带,是界于海洋和陆地过渡带的动物,身体呈卵圆形,裸露无壳,外观似海牛,被认为是一种进化的贝类。瘤背石磺作为一种美味珍品在沿海已广泛认同,富含各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亟待保护的珍贵物种。

在滨海湿地瘤背石磺生长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在生物多样性物种成员中扮演判定环境优劣的的指示生物的角色,该放流活动对沿海的环境修复和物种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沈大雷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