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 > 正文

苏大“政产学研用”助桑茧技术研究取得突破

作者:唐景莉 孙宁华 丁姗 发布时间:2015-09-08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政产学研用”助桑茧技术取得突破

苏州大学用茧丝制“人工皮肤”

常见的蚕丝是白色的,而苏州大学却研制出红、黄、绿色的天然彩茧。近日,在2011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评奖中,以苏州大学为主要完成单位的“天然彩色桑蚕茧丝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一等奖。该成果得益于苏州大学近年来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发展理念。

作为一所在纺织和丝绸教学、研究领域有着百年历史的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拥有全国高校唯一的从栽桑、养蚕、制丝、织绸、印染后整理到服装设计的完整丝绸产业链学科群。基于良好的丝绸科研基础,2008年12月,国内纺织丝绸行业唯一的国家工程实验室——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落户苏州大学。

实验室成立后,苏州大学联合西南大学农业部蚕学重点开发实验室、浙江丝绸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苏豪国际集团公司等业内知名研究机构和龙头企业,在技术研究和创新、产品开发和推广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也在产业布局、人才引进、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实验室政策上的托底和经济上的支持。

与其他重点实验室不同的是,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任务是引领全国整个丝绸行业的升级换代。“目前,实验室科研人员的所有课题项目全部来自企业。企业从生产过程中直接发现问题,我们则列入课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为丝绸企业行业服务。”实验室执行主任、苏州大学纺织服装工程学院院长陈国强说。

目前,国内外对丝绸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利用天然蚕丝蛋白极好的生物相容性,开发有别于传统丝绸的丝蛋白支架材料,用于骨折等组织修复。在这方面,苏州大学的研究成果颇有后劲:李明忠教授课题组近年来在生物医用蚕丝材料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并与江苏苏豪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进行丝蛋白创面修复材料系列产品开发。烧伤、创伤患者不再需要移植自体皮,而是以天然蚕丝制成的“人工皮肤”替代,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蚕丝丝素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和可调控的生物降解性,用它来制作的创面修复产品安全可靠,能够有效促进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痊愈率,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有着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李明忠说。

“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让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得以迅速转化为生产力。2010年,由实验室科研人员选育成功的四眠细纤度家蚕新品种,被农业部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列为重大科研成果。新品种家蚕不仅产量高而且缫制的生丝品位全部达5A级以上,且已在南通市建立4个示范基地进行推广,实现蚕农增收超过30%。而另一项雄蚕丝项目自产业化以来已累计增加产值15.5亿元,新增利税1.7亿元,促进农民增收1.39亿元。

编辑:沈大雷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