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 > 正文

两岸四校学子在淮阴师院联吟古典诗词

作者:张同刚 发布时间:2015-09-09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台湾辅仁大学东篱诗社几位社员低吟浅唱,在千年后的这个春天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这亘古不变的诗意之春。4月16日,第五届两岸青年古典诗词联吟大会在淮阴师范学院盛启大幕,来自两岸四校的学子携手交流古典诗词吟唱经验,增进友谊,提高古典诗词吟唱水平。

主题 两岸四校 学子同吟古诗古韵

本届联吟盛会之所以取名为古韵新妍,意思就是把古代诗词融合现代元素,再用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远离传统文化、被现代文明大潮淹没的年轻一代里培养一批传承经典的精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这个著名诗句,孕育了两岸的四个诗社:淮阴师范学院采菊诗社,台湾辅仁大学东篱诗社,江苏师范大学悠然诗社,北京师范大学南山诗社。16日,以“情”展开的“第五届两岸青年古典诗词聊吟大会”集齐了四大诗社,在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报告厅正式演出,演出围绕“知交情”“自然情”“伴侣情” “故乡情”“祖国情”“父母情”,展示了古诗古韵的真切。

现场 低吟浅唱 才子佳人“穿越”而来

在16日舞台的灯光辉映中,一位位身着古装的青年才俊,绝世佳人如“穿越”历史来到这千年之后。数位红颜,手拿轻罗小扇,浅吟低唱;几名陌上少年,轻摇折扇,轻咏浅道,向今人展现着古人吟唱的风味。一首首古诗词在他们的吟唱中,吐纳出诗人的满腔情愫。配乐悠扬婉转,如清泉沁人心脾,即使脱离内在,其本身也是一种艺术。闭起双眼,耳边回荡着诗音和乐声,如自己穿梭在青山绿水间,田园小桥上,诗意满身。

古曲的魅力震摄人的灵魂,每一个韵律都足以让人激荡。两岸合作,弦歌不缀。四校联吟的《蓼莪》是通篇的压轴,拨动无数人心灵的琴弦,从台下众人眼里闪着的晶莹的泪光就可以洞知这一切,《蓼莪》是一首儿子悼念父母的诗,悼念父母恩德,抒发失去父母的孤苦和未能终养父母的遗憾,沉痛悲怆,凄恻动人。北京师范大学南山诗社的社长秦中慧在表演完毕后抽泣着说:“吟唱的时候,我就想到了我的爸妈,情不知所起,但是一往而深。”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就在于此,纵然经过2000多年的风霜雪雨,它依旧直指人心。

感受 古典文学 充满灵性震撼人心

“我们传统文化在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寻找出路?前一段时间,有地方开展学论语热潮,爆炒孔子。我觉得这样未免也太低级,现在小孩都很有主见的,他不喜欢的,你硬逼他反倒引起逆反心理。我们什么都不做,让麦当劳、肯德基、哈根达斯全部占领我们的市场,也是错误的。”16日在联吟会现场,淮阴师范学院学生蔡振华这样说道,“传统文化里有很多精华部分,这么多年来一直滋润着我们,要看我们怎么利用它了。像这样的活动,让我们大学生从兴趣爱好出发,真诚地展示,我觉得效果更好,意义更大。”

当日参加联吟活动的另一位淮阴师范学院学生单佳凯说道:“古典就是一种神秘,因为那是演绎与诠释的结合,艺术与美感的结合。”他认为古典诗词是一种充满灵性的艺术,以其优美凝练的诗句,丰富的感情和真挚的情感,给身处21世纪的我们送来审美的愉悦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编辑:沈大雷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