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大耄耋夫妇拍摄百花贺校庆60年
摄影/季晓苏
随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60周年校庆的临近,校园里呈现出一片喜迎校庆的气氛。昨天上午,在南航明故宫校区排球场附近,100副颜色不同,形态各异的花朵展吸引了过路师生的目光。这些照片是由南航退休教授黄飏和他的夫人朱文新拍摄的,南航60年校庆即将来临,两位老人整理了自己多年的摄影作品,做了“百花展”向师生展示,以此来表达对学校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校庆的祝福。
二老见证南航发展60年
今年的10月20日,南航将迎来60岁生日,黄飏老师也将在今年迎来自己的80大寿。黄飏老师从1952年南航建校时就来到南航,当时他只有20岁。60年来,他亲历了学校的发展与进步,也见证了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他和自己的老伴从多年拍摄的3万多张照片中,精心挑选出100张,校园里普普通通的花花草草在黄老师的镜头里却呈现出了另一番艺术美,“我们想用这种方式表达我们老南航人对学校的一份心意,也为校庆送上我们的祝福。”黄老师深情地说。
经历过抗日战争的黄老师,曾亲眼目睹过抗日战争的残忍,每看到敌人的战机在头上飞过,他都在心底里燃起航空报国的志向,“我们也要造自己的飞机,我们要保卫祖国。”1952年,黄老师被选派到南航学习机械制造专业,是南航的首届学生,学习后留校工作,从此他与南航就再也没有分开过。他将自己投身于祖国的航空事业,致力于南航的教学科研工作,在退休后的20年里也一直未停止过科学研究。回忆刚来南航时的情景,黄老师说到,南航是在抗美援朝的战火中建立的,当时办学条件十分艰苦,设备也简陋,但尽管这样,南航师生们秉承“航空报国”的精神力量,60年来在中国航空史上创造了若干个第一。现在的校园芳草鲜美、树木丛生,黄老师感慨,“我见证着学校60年的发展建设,对学校里的一草一木我都有着很深的感情,这次我挑选了一百幅花卉照片献给学校,衷心祝福学校的明天会更好。”
南航见证二老金婚50年
黄老师的老伴朱文新第一次参加工作也是在南航,1956年她来到南航,当时在教务处工作。两个人在南航相识、相知、相恋最后结婚,南航见证了两位老人的爱情。到今年,两位老人已经在一起经历了54年的风风雨雨,回忆起当初结婚时的情景,朱文新老人仍非常激动:“我们连衣服都没有做,结婚那天早上,我们在食堂吃的饭,吃完饭后去登记,登记后到夫子庙买的糖、瓜子还有栗子。晚上还是在食堂吃的饭,吃过饭后搬进了所谓的‘新房’。那个时候也没有床头柜,把两把椅子并到一起就成了床头柜,我们俩人就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结合到了一起。”朱文新回忆说,当时最奢侈的一件东西就是一瓶花,那是南航花房的钱师傅为他们的新婚送来的。“从那时起,我就很喜欢花,每天和老伴在一起走在校园里赏花是最幸福的事。”说到这里,朱文新老人也非常感谢南航:08年我们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第一期金婚典礼,校领导、离休处领导也都参加了这次典礼,学校还组织艺术学院的学生给我们表演,当年结婚时都没有这么热闹,南航还给我们补办了婚礼。
“校园里的每一朵花都没逃过我的镜头”
黄飏、朱文新两位老人都是摄影爱好者。黄老师曾在《人民摄影报》做过多年不拿工资、不拿稿费的兼职记者。说起他的摄影经历,最初是从8块钱的海鸥4相机开始的。“那个时候,拍照、冲胶片、放大等都是由我一个人来完成的,当时在纸箱子上挖个洞也就成了我的暗房。现在的摄影设备越来越好,拍的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高。”看着眼前这100副各种各样的花的照片,黄老师如数家珍似的给我们讲述他们在校园里拍摄这些花时的情景,有在明故宫校区8号楼旁边拍的“芙蓉仙子”,还有在校园路旁拍的蒲公英等等。“这么多年来,校园里各个角落的花没有能逃出我的镜头的。”黄老师笑着说。
朱文新老人退休以后,每次黄老师拍照时,她都会在身边帮忙。后来,她也加入了“南京市老年摄影协会”。说起两个人的摄影,朱文新老人称,“我对选景很讲究。” 这100多张照片的每一张也都不是一次就能拍好,为了拍出满意的效果,两位老人也是投入了不少心血。影展中有一副作品名为“小荷才露尖尖角”,为了拍摄作品中蜻蜓刚好停在荷花上的画面,两位老师足足等上了好几个小时。拍摄“昙花一现”时,两位老师和朋友们在晚上等了好几个小时才等到花开的一瞬,这张照片也是黄老师最满意的作品之一。问及对校园里的花最喜欢的是哪一种时,朱文新老人说:“最喜欢的是桂花和玉兰花,喜欢桂花的香,桂花飘香时,我每天早上都会出来跑步。”
采访结束时,朱文新老人还拉着记者的手,指着由她挑选的展板背景图片介绍说,“图片上蜿蜒葱郁的郁金香花群象征着学校的发展之路,很高兴也很荣幸能跟南航一起走过长久的发展之路,希望学校不断发展,永远辉煌。作为一项业余爱好,这是我们对学校的一片心意,一片情意。”
编辑:沈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