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余家大中型企业到江苏大学招聘
被应聘单位“挑刺”,毕业生反省“自身准备不足”
本网讯 (通讯员吴奕 张明平)11月17日,江苏大学举办了首场2013届毕业生大型供需洽谈会。中国重工、一拖集团、上汽集团等300多家大中型企业组团来到江苏大学招纳贤才,镇江地区一万余名应届大学毕业生把招聘会挤了个水泄不通。“平均成绩80分以上”“担任过院校学生干部”“独立或组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招聘企业越来越高的用人标准,让不少毕业生措手不及,他们纷纷表示“鸭梨山大”。
“今年的就业市场有点冷,招聘的企业不少,但是招聘人数在缩减,对大学生的经历要求很高。”逛了一圈招聘市场后,江苏大学电气学院大四学生柳笠投了3份简历,其实从9月到现在他已经参加了6次招聘会,投了20多份简历,“被拒了很多次,有的是在面试环节,有的是直接拒收简历,挺郁闷的。”柳笠所在的自动化专业就业不错,看到一个专业的同学纷纷收到了offer,他也非常着急。“应聘了很多家企业,我感觉企业很看重学生的成绩,要求有社团活动经历,对我们自动化专业学生动手能力要求也很高。”柳笠在大学期间成绩一般,只参加过一个乒乓球协会,没有参加过专业相关的电子设计竞赛和创新实验,这些都成了他的“硬伤”。
“我的专业成绩排名第一,去台湾建国科技大学交流过半年,是学生社团江帆工作站的站长……”招聘现场,记者看到了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高秋霞自信地和企业HR推荐自己。各方面条件优秀的高秋霞想去大型企业工作,但是目前还处于“待定”状态,没有得到心仪的offer。回想起自己应聘、面试的经历,她觉得还有很多方面做得不够好,“现在很多面试都是纯英文面试,和面试官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没有问题,但是一涉及到专业知识的英语,说起来就很磕巴。在专业面试环节会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课外如果能多看些专业学习视频和文献资料会有更大帮助。”
“学历高了,工作却更难找了!”为工作寻寻觅觅,研究生感到了“就业之痛”,企业也有感叹,“现在研究生只顾闷头写论文,实践能力有待提高。”江大汽车学院研究生张世金在招聘市场里绕了一圈,迟迟没有投递简历,招聘会前他已经投过丰田、上汽、金龙、淮柴等很多家汽车公司,都没能应聘上,这样的经历让张世金感到很无奈,“我的要求不高,只要专业对口、有上升空间,也不在乎一开始挣多少钱。”张世金的研究方向是新能源,目前在就业市场上需求量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发挥。“当时选方向就凭自己感兴趣,也没考虑到找工作的问题,还是实践经验太少了。”张世金说,如果能够重来,他会好好安排自己的研究生三年,“研一学习打基础,研二去企业实习找方向,研三写论文。”
江苏大学心理健康中心副主任李晓波教授告诉记者,进入招聘季后不少同学屡屡面试,但是屡试屡挫,归根到底的原因在于自身“准备不足”,他认为成功就业需要长短线两方面的准备,“长线准备要求大学生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兴趣点、想找什么样的工作并为此做足功夫,短线准备就是要提升自自己的求职技能。”
“当前,就业结构性矛盾日趋突出,总量压力持续加大,就业形势较为严峻。”江苏大学学工处副处长谭成也提醒2013届大学毕业生要客观、理性地看待就业形势,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不应过分关注薪资水平和就业地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编辑:沈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