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柳青是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服务学院的大一学生。放寒假前的几天,她的宿舍俨然成为了一个临时片场。小石手持苹果手机当导演,她的同学分别扮演用人单位的主考官和应聘者,共同演绎自己设计的毕业生面试脚本,台词则全是英文。“这可是我们今年英语口语考试的内容哦,英语考得怎么样,全靠平时实战练习!”小石说。据她介绍,从2010年开始,这种新颖的考试方式就已经在该校《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启用,并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在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层出不穷。2009年9月,学校专门成立了素质教育部,该部门除了做好职业素质课程的教学工作外,更关注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部根据大学生身心特点,对《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亲切实用的教学内容、别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形式多样的评价体系让学生“爱上课、不逃课、找课上”。
为了开发出更多新鲜、有趣,又能让学生学以致用的课程,素质教育部下足了功夫。2010年9月,面向全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技能英语》受到了学生的热捧。该课程由来自美国加州的汤姆和佩吉夫妇执教,他们活泼、轻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觉耳目一新。“这门课让我们大家都有了接触外教的机会。第一次上课时,我感觉既新奇又胆怯,不敢在课堂上发言,但一学期以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微电子学院学生渠针针说,“我的英语口语进步得很快,再也不怕和老外交流了。现在,只要有《技能英语》课,我每次都是早早地去占位子!”
在干净整洁的计算机房上数学课,这是素质教育部的另一个创举。上课时,学生用C++编程进行数值运算,并将运算结果抄录在《实验手册》上。据素质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他们专门针对计算机类学生进行的数学课程改革,将《工程数学》与计算机编程结合,实现了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无缝对接,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上这样的课,任课教师只需在电脑上向学生演示编程过程,并给予学生适当指导。靠一支粉笔、一份PPT讲课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有效的课堂改革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而在课堂之外,“学科社团”的兴起更是让学生欣喜不已。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如今的“学科社团”再也不是平淡无味的“鸡肋”,而是学生课余时间里的“香饽饽”。以该校最大的学生社团“数学建模社团”为例,成员接近500人。平日里,该社团通过邀请专家开设讲座、观看数学电影、开展数学知识竞赛、组织数学文化节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让学生玩得开心、学得轻松。2010年至2012年,该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2项、全国二等奖5项;在第十一届省数学竞赛中,全校共有86名学生参赛,获奖率达到了100%。
时至今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一系列教学改革成效日益显现,校园里的学习气氛日渐浓厚,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对于英语、数学这些基础科目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层面。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文化底蕴得到增强,在以后走向社会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学院院长张旭翔说。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