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闪烛光 传递浓浓爱意
中国矿大志愿者团队“烛光体”与残障学生心连心
“我想做一名记者,可以采访好多名人。大哥哥,这次你们来我们学校,我都想好这篇稿子的题目了,叫‘周末大联欢’,怎么样?”这是徐州市特殊教育中心盲生刘康在和前来“联欢”的大哥哥聊天时说的一番话。他口中的“大哥哥”,是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位普通青年志愿者。而这群来自中国矿大的志愿者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烛光体”。
9年如一日,关爱残障学生
“这些大学生很不容易。每年到特校来献爱心的人有不少,可像他们这样,坚持9年的真不多。他们每隔一两个星期就来,风雨无阻;来一趟,要花2个多小时。”说起“烛光体”,徐州特教中心盲部主任靳军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孩子们可喜欢这些大学生了。志愿者刚走进校园,他们就听到了脚步声,一个个迫不及待地迎了上来。和志愿者在一起,孩子们一点儿也不紧张,他们聊体育明星,谈周边的新闻,说最近的学习情况,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要分别时,孩子们依依不舍,但并不难过,因为他们知道,下星期这些“大朋友们”还会再来。
2004年3月,中国矿大材料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部门,“烛光体”也同时诞生。成立伊始,这群志愿者就来到徐州市特教中心,在这里建立了共建基地。从那时起,“与特殊孩子们心连心”成为这个青年志愿团队的核心理念。
到目前为止,“烛光体”累计支教已超过150次,在校期间平均每月支教3次,支教时长超过300小时,1200人次参与;在徐州特教中心举办适合残疾儿童的活动累计30余场(次),每年组织2次全校大学生向聋哑孩子捐衣捐物活动。
除了课程,还有丰富的活动
“烛光体”来到特校,并不是简单地和孩子们坐在一起聊聊天。除了每学年心理、军事、科普、哑剧、英语、阅读、游戏、音乐等8门课程的常规支教外,他们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矿大一日游”是其中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每年4月份,“烛光体”会制订好详细的游览方案,做好充分准备,迎接特殊孩子到矿大校园里来。在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参观图书馆、博物馆、食堂等,还可以在大学校园里和大学生们一起做游戏。这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举办联欢会则是“烛光体”的“保留项目”。每年10月份以及元旦,他们都会与特教中心开展大联欢。志愿者和特校师生一起,各展才艺、各显其能,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此外,“烛光体”还会不定期地组织其他活动。在聋部,他们举办了哑剧模仿、趣味运动、棋类大赛,深受师生们的欢迎。在盲部,他们举办了徐州市首届“烛光杯”盲人辩论赛,盲孩子们积极参与、挑战自我;而盲童相声大赛、乐器大赛等活动,更是为孩子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盲聋孩子能够参加这些活动,对他们的社会性成长非常重要,一方面,锻炼了他们相应的技能,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其沟通能力。”徐州特教中心校长裴洪光说。而“烛光体”队长龚威则表示,他们最大的心愿,是希望让孩子们懂得,残障只是人的一个侧面,并非全部。“即使身有残障,但只要努力学习,同样可以挖掘并发展自己的特长,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
不只是奉献,更是一种历练
“这些孩子或听不见,或看不见,但我从他们脸上看到的不是自卑,不是哀怨,而是纯真的笑颜和自信骄傲的神情。”“回去的路上,我脑海中不断地浮现出小朋友们坚强的面庞,我在心中不断地问自己:如果我和他们一样,我会像他们一样坚强吗?”……这是志愿者们的活动感言。特殊孩子面对不幸所表现出来的坚强和乐观,对大学生来说,是实实在在的震撼。支教活动的意义,不仅体现在特殊孩子身上,对于志愿者们来说,同样受益匪浅。
2012年10月,“烛光基金”成立。这是“烛光体”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烛光募捐”后的成果,“烛光体”的精神也由此扩大到整个校园,更多的人开始了解“烛光体”,帮助“烛光体”。他们或者捐献一些物品,或者参与爱心义卖,或者加入到与特殊孩子的互动中。大学生的心灵得到了洗礼,爱心也得到传递。
“闪闪烛光,传递浓浓爱意”——这是“烛光体”的口号,也是对他们9年如一日奉献爱心的最好诠释。“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让这份爱心不断传递、历久弥新。”龚威说。
编辑:沈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