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举办首届女性教育论坛——
教育专家共议女师范生培养
本报讯(记者 吕玉婷 通讯员 陶赋雯) 3月6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举行了一场以“圆梦师范,关爱女生”为主题的女性教育论坛,这是省内首次举办的以关爱女师范生发展为主题的论坛。本次论坛邀请了镇江市少年宫党支部书记金燕、南京师大教育科学学院班主任研究中心主任齐学红、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园长章丽、江苏二师院学前教育学院院长尹坚勤等4位教育专家,围绕女师范生心理特征及差异化、专业化的女师范生培养方式等重点问题进行探讨。
“从心理视角来看,较之男性的理性思维,女性的感性思维使其具有更强的识别能力,女教师能够第一时间对儿童的行为作出敏感的识别,并进行安抚等相应举动。”在尹坚勤看来,女性具有与生俱来的亲和力,在教育过程中,这种犹如母亲般温柔而友善的说服力,是女教师独特的优势。
然而,齐学红指出,女性特有的思维品质、心理结构并没有在当前的师范教育中发挥出优势。“这些宝贵的女性经验往往被忽视。”她告诉记者,随着我国教育专业化、科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当前的师范教育逐渐走向“去师范性”,师范教育倾向于“批量化生产”。社会大众及教育系统习惯用计量化的标准来衡量教师的质量和学校的质量,但真正好的教师并非简单地追求知识量的积累、教学技能的提升,修养、内涵也是衡量好教师的重要标准,可这恰恰无法量化。她建议,对于女性教育者(师范生)的评价标准更应回归人本身,使女性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女性特质对教育的特殊意义不可忽视,但目前女师范生“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得男师范生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香饽饽”,尤其在学前教育阶段,免费男幼师培养项目的出台和实施便是很好的例证。4位专家一致认为,男性与女性对于教育的作用各有优缺,应扬长避短,目前师资队伍建设中适当补给男教师非常必要。
“对男女教师的选择标准不同,代表着我们对男女教师期望不同。”作为学前教育的专家,在章丽眼中,只有在男女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幼儿才能形成健全的性格人格,兼具男性和女性特质的教师是最理想的,因此对男女教师的标准虽有相对的区分,但没有严格的归属,具有普适性。
对此,具有丰富一线教育教学经验的金燕也表示赞同,她说:“教育的目的不是区分性别化,而是给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因此不应过分区别师范生和教师的性别差异。”此外,金燕还勉励现场的女师范生们,女性通过自己的努力,同样也可以成为“大师”“名师”“教育家”,女师范生要有这样的职业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