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 > 正文

工科男拿起针线也是有模有样!(图)

作者:马腾跃 许玉 杨甜子 发布时间:2017-04-20 来源: 中国江苏网

  扬子晚报网4月19日讯(通讯员 马腾跃 许玉 记者 杨甜子) 4月17号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刺绣艺术大师赵红育老师来到南航,为学生教授刺绣。50人的课堂有将近三分之一的男同学,这些平时学习航空航天相关专业的工科男,拿起针线也是有模有样。

  据悉,该门《刺绣》公选课一共五个课时,通过五堂课的学习,教会学生辫子、圈套、缠针、打籽等五种以上的针法,并能完成一件作品。该课程属于南航文化素质基地系列课程之一,此前,南航已经开设了昆曲、剪纸等“非遗”公选课。

  在南航将军路校区的一间大教室里,学生们早早来到教室,每个学生的桌子上都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刺绣半成品和绣线,一边认真听老师讲解,一边拿着针线进行着实地演练。柔美的刺绣和南航的理工氛围相碰撞,场景却很是融洽。

  课上,赵红育分类别为大家介绍苏绣,而后重点为大家介绍了“无锡精微绣”。精微秀是赵红育老师首创,“以针代笔,以线代墨”,刺绣细部时能将一根丝线分成70至80分之一,精微秀之精美令同学们接连感叹。讲到滚针、辫子、套针、缠针等操作性针法时,赵老师走下讲台为同学们一一辅导。

  工业设计专业的李映嘉同学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的理科男,坐在教室后排却绣得一手比部分女生还要精致的刺绣,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我是学习设计方面专业的,想接触一下其他形式的设计,可能会给我带来灵感。这也是平日枯燥的学习中的一种乐趣。”

  机械工程专业的大三女生翟云飞和吴宁,每周一晚专程乘坐校车从南航明故宫校区来到将军路校区上课。“我们理工学校需要这种人文艺术氛围的课程。”吴宁还告诉记者,从小受到妈妈的影响,自己对于刺绣这种形式的艺术很喜爱,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一定会坚持学习刺绣。

  采访中,赵红育老师表示南航是她前来授课的第一所高校,“讲课既是传播,也是传承,在学生心里播下一颗种子,这个最重要。”赵老师还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专职人员,但是有了作品也需要受众、有喜欢的人来感受,要有人能够读懂它、欣赏它,培养的是一双双发现美的眼睛。

 

 

摄影:王鑫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