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高校

在南医,他们是师生;在前线,他们是战士(图)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江苏教育报”微信公众号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队伍中,有这样的一群师生,曾经,他们是朝夕相处的良师益友。如今,他们是并肩战疫的战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他们在前线,在后方,在每一个需要他们的地方,共同传承着一份特殊的使命与职责。

【一】

徐红出征照

  照片中的姑娘,是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0级本科生徐红,目前就职于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2月10日,她接到医院通知于2月12日凌晨到达黄石市阳新县。2月19日徐红代表江苏医疗队参加名为共结“苏新”并肩战疫的会议。

鲁翔副校长在黄石工作的场景

  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她遇到了江苏援黄石医疗队总指挥、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院长鲁翔。

徐红与鲁翔副校长遇见的会议

  “在除夕值夜班那天,我看到湖北疫情严重的新闻,我和另外九个同事一起签下请战书,希望能为前线做点什么。”徐红回忆:“虽然因为各种原因我没有留在南京工作,但是我总觉得从南京医科大学毕业的学生,代表着学校的形象,所以不管在哪里我都严格要求自己!”

  “医生主要负责病情诊断,下达医嘱,具体执行的就是护士了。作为一名护士,我们和患者直接接触,负责吃药,输液,穿刺,吃饭,病情观察,监测呼吸,循环等等。”说到自己的工作,徐红的言语透着自豪:“我现在一般是八个小时的班,偶尔需要值班12小时。监护室我们轮流值岗,4小时一班,但是要提前1小时穿防护服,脱防护服也要1小时。”

  如果说六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是一个考验,那么隔离衣防护服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隔离衣防护服密不透风,还有三层无菌手套,我们操作起来难度就加大了。护目镜容易起雾,经常会看不清东西,走路不方便。说话要大声,晚上特别打扰患者休息,经常夹杂手语。因为不习惯缺氧状态,有的时候会胸闷,走不动路。下班以后脸上都是压痕,我们还互相调侃就跟毁容了一样。”

  她们的辛苦没有白费,治愈人数逐渐增加,就是对她们工作最好的肯定!

徐红学习笔记

  作为南京医科大学曾经的一员,她也将刻苦学习的精神带去了阳新县。“等我结束这次的支援任务,还要参加今年的同等学历硕士研究生国家统考。临床综合分子生物是我的弱项,我就把书带过来,有空看看。”

  白天她是白衣天使,坚守自己的岗位,履行自己的职责,治病救人;晚上她是认真的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

徐红和她的同事们在阳新

【二】

  能和徐红一样,有幸能在前线与自己曾经的老师并肩作战的人,并不多。但是在后方的南医学子们心中都牵挂着在前线的老师们,南医大护理学院全体研究生们,向他们工作在一线的护理部老师们,表达内心的敬意与思念: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战“疫”天使们:

  去往湖北的您们,一切可安好?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不论是在平时医院工作中,还是在这次疫情突然爆发的特殊时期,未曾改变。

  “为人医者,尽我本能。”

  正如陆蓓蓓老师在填写报名表时所说:“我是白衣天使中的一员,在这场战役中,我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哪怕是救下一个人,也算是不忘初心,致敬那些用生命诉说这份职业的前辈们。”是的,师长们、前辈们是我们的灯塔,总是指引着我们的方向!

  “非典”时期,因为年龄较小,感觉离我们很遥远。但今年的新冠疫情,切切实实离我们这么近,不仅仅因为我们是医学生,更因为你们,我们最最敬爱的老师,以及无数校友都奔赴了这无硝烟的战场!

  我们记得,本科实习期间的带教、我们的雪倩老师,在坐上去武汉的列车前,对我们说:“是的,就是这身白大褂,给了我前进的勇气与微笑的力量。”

  我们记得,李晨老师坚定的说:“抗击病情,就是我的本职工作。”而他的老公更是用“作为一名军人,我非常能够理解你,就像如果发生了战争,我一定会上前线一样”支持她。

  我们记得,临行前关切和嘱托太多,却来不及说的陶连珊老师,草草与送她出征的丈夫和女儿拍了张全家福。我们记得,95年出生的学妹祁佳丽为了支援武汉一线推迟了婚期……

  这一幕幕还在眼前,而与你们分别已是半月有余。是你们用专业的护理力量守护着每一个生命,是你们用坚定的信念保护了后方的每一个我们。你们用义无反顾的勇气展示着一往无前的姿态。

  作为护理人,我们渴望与你们并肩作战,我们渴望到祖国最需要的战场;但我们知道,身为研究生的我们,亦有现在的使命与责任。

  请你们相信,我们会一起坚守后方,照护好身边的人,宣传健康知识,担任志愿者,做一切力所能及的工作,做好随时支持一线的准备,我们都是护理人,是护理事业的接班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一种勇气,一种力量,也是一种民族精神!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你们逆行的背影诠释了南丁格尔精神,是我们最好的榜样,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战“疫”天使们,你们辛苦了,向你们致敬!

  相距甚远,不能聚首,转寄文墨,时通消息,唯盼你们平安归来。

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全体研究生
2020年2月25日

南医大护理学院研究生

【三】

  除了护理学院的研究生们,还有许多南医研究生的导师们,目前都正在一线奋战疫情。

左祥荣教授在武汉

  第一临床医学院2019级重症医学专硕王婷婷,她的导师是第一临床医学院重症医学的左祥荣教授,国家应急医疗队成员,这次前往武汉方舱医院,是医疗队的副队长。

  王婷婷春节就从家中返回南京,返回工作岗位,但因为由温州返回的同车次乘客有确诊人员,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王婷婷进了医学观察隔离。

  得知导师要出征的时候,她还在隔离中:“左老师出发的那天晚上,师兄才在群里说导师要去武汉了,就感觉很突然。然后我就给导师发了条微信,只能微信送别。看着师兄们去送导师,我还是很羡慕的,也感到非常惋惜……”

  于是王婷婷给左祥荣教授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左老师:

  您辛苦了!自您出征武汉已半月有余,学生甚是思念!您是否安好?工作是否顺利?您整装待发之时,学生因由温返宁,尚在隔离,未能送行,深以为憾!在网络视频中、照片中急切的搜索您的身影,再多的镜头,于我也只感星星点点,好想多说一句话、多喊一声“老师”,可现实只允许我默默祈祷。

  回忆那日,听闻您接到支援武汉的紧急通知,学生心绪复杂。一边为您要去武汉而担忧,湖北疫情严峻,工作势必繁重;一边又些许害怕,听闻武汉物资紧缺,怕您得不到周全防护;一边又不忍不住为有您这样的师长而感到骄傲,您是学生的榜样,有朝一日,望学生能与您一样,尽职报国!

  十七年前,“非典”肆虐,学生尚在稚龄,不懂那场令人闻风色变的疫病到底给国家与人民带来了多大的影响,更不知奋战在前线的前辈们到底经历着怎样的险境。十七年后,“新冠”来袭,学生已是一名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知道前线的师长们不止经受身体的劳累,还要承受心理的压力。学生能想象您温柔而耐心地握着患者的手给他们打气,让他们要对自己有信心,与病毒对抗到底的画面。您平时总是教导学生,要体谅每一位患者的情绪,除了医好身,更要医好心。

  ……

  作为医生的您,救治千万病人于水火;作为导师的您,传道授业解惑于学生;而您同时也是家里的顶梁柱,却在祖国需要您的时候舍小家救大家!这是您给学生上的宝贵的关于人生、关于职业、关于责任、关于取舍的一堂课,“今天的您,就是明天的我”,学生会铭记在心。

  听说,春天来到的时候,武汉的樱花格外风度翩翩,您,值得一场樱花飞舞的赞许。

  学生等您平安凯旋!此致

  敬礼!

第一临床医学院2019级重症医学专硕 王婷婷
二〇二〇年二月二十四日

【四】

  在湖北抗疫的前线,除了导师、毕业生、还有南京医科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当得知鼓楼医院开始召集组建前往武汉前线的支援团队时,在读博士生急诊科倪杰立刻报上了自己的名字,并积极争取前往一线。

  “我在选择这条道路之初,就有这样的初心,而一直所接受的教育和培养也不断坚定我的信念:平时默默在幕后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不过若是国家或社会对我们有了更大的需要,我将会义无返顾地投身进去,践行自己的使命!”

倪杰与同事们

  最令倪杰感动的,是急诊科的同事们和领导的支持,连夜给倪杰准备了足够的n95口罩等防护消毒用品,并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保重,有什么困难和我们讲,一定解决”.而她的导师徐标,也在百忙中亲自到达机场给她和心脏科的逆行者们送行。“临上飞机前导师还拍了拍我的肩。我当时真的突然明白了导师对我无言的期望和嘱托。”

倪杰与导师徐标

  逆行的旅程可谓艰苦,倪杰所在的团队整建制接管了一个重症病区,所在医疗团队的所有物资,全都是从江苏自己带来的。然而艰苦的环境中,倪杰找到了最大的安慰——

  “坚持并不困难,我到这儿才体悟到众志成城这个词的强大。面对困难时的‘一呼百应’,将会给我们给患者带来多么坚定的必胜信心和磅礴力量。”

倪杰武汉工作中

【五】

  这些南医人的身份各有不同,有的是在读研究生,有的是已经毕业,还有的是导师们。

  他们在前线,是战士,在南医,是学生们心中牵念的师长、朋友、亲人、同学。

  截止目前,出征湖北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医务人员中,共有研究生导师 40人,在读博士(在职专业学位博士)24人,研究生毕业生80人。

  请,一定,平安回归!

 

  来源:南京医科大学

  微信编辑:陈思洋

责任编辑:陈路

在南医,他们是师生;在前线,他们是战士(图)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       源:“江苏教育报”微信公众号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队伍中,有这样的一群师生,曾经,他们是朝夕相处的良师益友。如今,他们是并肩战疫的战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他们在前线,在后方,在每一个需要他们的地方,共同传承着一份特殊的使命与职责。

【一】

徐红出征照

  照片中的姑娘,是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0级本科生徐红,目前就职于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2月10日,她接到医院通知于2月12日凌晨到达黄石市阳新县。2月19日徐红代表江苏医疗队参加名为共结“苏新”并肩战疫的会议。

鲁翔副校长在黄石工作的场景

  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她遇到了江苏援黄石医疗队总指挥、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院长鲁翔。

徐红与鲁翔副校长遇见的会议

  “在除夕值夜班那天,我看到湖北疫情严重的新闻,我和另外九个同事一起签下请战书,希望能为前线做点什么。”徐红回忆:“虽然因为各种原因我没有留在南京工作,但是我总觉得从南京医科大学毕业的学生,代表着学校的形象,所以不管在哪里我都严格要求自己!”

  “医生主要负责病情诊断,下达医嘱,具体执行的就是护士了。作为一名护士,我们和患者直接接触,负责吃药,输液,穿刺,吃饭,病情观察,监测呼吸,循环等等。”说到自己的工作,徐红的言语透着自豪:“我现在一般是八个小时的班,偶尔需要值班12小时。监护室我们轮流值岗,4小时一班,但是要提前1小时穿防护服,脱防护服也要1小时。”

  如果说六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是一个考验,那么隔离衣防护服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隔离衣防护服密不透风,还有三层无菌手套,我们操作起来难度就加大了。护目镜容易起雾,经常会看不清东西,走路不方便。说话要大声,晚上特别打扰患者休息,经常夹杂手语。因为不习惯缺氧状态,有的时候会胸闷,走不动路。下班以后脸上都是压痕,我们还互相调侃就跟毁容了一样。”

  她们的辛苦没有白费,治愈人数逐渐增加,就是对她们工作最好的肯定!

徐红学习笔记

  作为南京医科大学曾经的一员,她也将刻苦学习的精神带去了阳新县。“等我结束这次的支援任务,还要参加今年的同等学历硕士研究生国家统考。临床综合分子生物是我的弱项,我就把书带过来,有空看看。”

  白天她是白衣天使,坚守自己的岗位,履行自己的职责,治病救人;晚上她是认真的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

徐红和她的同事们在阳新

【二】

  能和徐红一样,有幸能在前线与自己曾经的老师并肩作战的人,并不多。但是在后方的南医学子们心中都牵挂着在前线的老师们,南医大护理学院全体研究生们,向他们工作在一线的护理部老师们,表达内心的敬意与思念: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战“疫”天使们:

  去往湖北的您们,一切可安好?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不论是在平时医院工作中,还是在这次疫情突然爆发的特殊时期,未曾改变。

  “为人医者,尽我本能。”

  正如陆蓓蓓老师在填写报名表时所说:“我是白衣天使中的一员,在这场战役中,我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哪怕是救下一个人,也算是不忘初心,致敬那些用生命诉说这份职业的前辈们。”是的,师长们、前辈们是我们的灯塔,总是指引着我们的方向!

  “非典”时期,因为年龄较小,感觉离我们很遥远。但今年的新冠疫情,切切实实离我们这么近,不仅仅因为我们是医学生,更因为你们,我们最最敬爱的老师,以及无数校友都奔赴了这无硝烟的战场!

  我们记得,本科实习期间的带教、我们的雪倩老师,在坐上去武汉的列车前,对我们说:“是的,就是这身白大褂,给了我前进的勇气与微笑的力量。”

  我们记得,李晨老师坚定的说:“抗击病情,就是我的本职工作。”而他的老公更是用“作为一名军人,我非常能够理解你,就像如果发生了战争,我一定会上前线一样”支持她。

  我们记得,临行前关切和嘱托太多,却来不及说的陶连珊老师,草草与送她出征的丈夫和女儿拍了张全家福。我们记得,95年出生的学妹祁佳丽为了支援武汉一线推迟了婚期……

  这一幕幕还在眼前,而与你们分别已是半月有余。是你们用专业的护理力量守护着每一个生命,是你们用坚定的信念保护了后方的每一个我们。你们用义无反顾的勇气展示着一往无前的姿态。

  作为护理人,我们渴望与你们并肩作战,我们渴望到祖国最需要的战场;但我们知道,身为研究生的我们,亦有现在的使命与责任。

  请你们相信,我们会一起坚守后方,照护好身边的人,宣传健康知识,担任志愿者,做一切力所能及的工作,做好随时支持一线的准备,我们都是护理人,是护理事业的接班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一种勇气,一种力量,也是一种民族精神!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你们逆行的背影诠释了南丁格尔精神,是我们最好的榜样,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战“疫”天使们,你们辛苦了,向你们致敬!

  相距甚远,不能聚首,转寄文墨,时通消息,唯盼你们平安归来。

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全体研究生
2020年2月25日

南医大护理学院研究生

【三】

  除了护理学院的研究生们,还有许多南医研究生的导师们,目前都正在一线奋战疫情。

左祥荣教授在武汉

  第一临床医学院2019级重症医学专硕王婷婷,她的导师是第一临床医学院重症医学的左祥荣教授,国家应急医疗队成员,这次前往武汉方舱医院,是医疗队的副队长。

  王婷婷春节就从家中返回南京,返回工作岗位,但因为由温州返回的同车次乘客有确诊人员,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王婷婷进了医学观察隔离。

  得知导师要出征的时候,她还在隔离中:“左老师出发的那天晚上,师兄才在群里说导师要去武汉了,就感觉很突然。然后我就给导师发了条微信,只能微信送别。看着师兄们去送导师,我还是很羡慕的,也感到非常惋惜……”

  于是王婷婷给左祥荣教授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左老师:

  您辛苦了!自您出征武汉已半月有余,学生甚是思念!您是否安好?工作是否顺利?您整装待发之时,学生因由温返宁,尚在隔离,未能送行,深以为憾!在网络视频中、照片中急切的搜索您的身影,再多的镜头,于我也只感星星点点,好想多说一句话、多喊一声“老师”,可现实只允许我默默祈祷。

  回忆那日,听闻您接到支援武汉的紧急通知,学生心绪复杂。一边为您要去武汉而担忧,湖北疫情严峻,工作势必繁重;一边又些许害怕,听闻武汉物资紧缺,怕您得不到周全防护;一边又不忍不住为有您这样的师长而感到骄傲,您是学生的榜样,有朝一日,望学生能与您一样,尽职报国!

  十七年前,“非典”肆虐,学生尚在稚龄,不懂那场令人闻风色变的疫病到底给国家与人民带来了多大的影响,更不知奋战在前线的前辈们到底经历着怎样的险境。十七年后,“新冠”来袭,学生已是一名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知道前线的师长们不止经受身体的劳累,还要承受心理的压力。学生能想象您温柔而耐心地握着患者的手给他们打气,让他们要对自己有信心,与病毒对抗到底的画面。您平时总是教导学生,要体谅每一位患者的情绪,除了医好身,更要医好心。

  ……

  作为医生的您,救治千万病人于水火;作为导师的您,传道授业解惑于学生;而您同时也是家里的顶梁柱,却在祖国需要您的时候舍小家救大家!这是您给学生上的宝贵的关于人生、关于职业、关于责任、关于取舍的一堂课,“今天的您,就是明天的我”,学生会铭记在心。

  听说,春天来到的时候,武汉的樱花格外风度翩翩,您,值得一场樱花飞舞的赞许。

  学生等您平安凯旋!此致

  敬礼!

第一临床医学院2019级重症医学专硕 王婷婷
二〇二〇年二月二十四日

【四】

  在湖北抗疫的前线,除了导师、毕业生、还有南京医科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当得知鼓楼医院开始召集组建前往武汉前线的支援团队时,在读博士生急诊科倪杰立刻报上了自己的名字,并积极争取前往一线。

  “我在选择这条道路之初,就有这样的初心,而一直所接受的教育和培养也不断坚定我的信念:平时默默在幕后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不过若是国家或社会对我们有了更大的需要,我将会义无返顾地投身进去,践行自己的使命!”

倪杰与同事们

  最令倪杰感动的,是急诊科的同事们和领导的支持,连夜给倪杰准备了足够的n95口罩等防护消毒用品,并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保重,有什么困难和我们讲,一定解决”.而她的导师徐标,也在百忙中亲自到达机场给她和心脏科的逆行者们送行。“临上飞机前导师还拍了拍我的肩。我当时真的突然明白了导师对我无言的期望和嘱托。”

倪杰与导师徐标

  逆行的旅程可谓艰苦,倪杰所在的团队整建制接管了一个重症病区,所在医疗团队的所有物资,全都是从江苏自己带来的。然而艰苦的环境中,倪杰找到了最大的安慰——

  “坚持并不困难,我到这儿才体悟到众志成城这个词的强大。面对困难时的‘一呼百应’,将会给我们给患者带来多么坚定的必胜信心和磅礴力量。”

倪杰武汉工作中

【五】

  这些南医人的身份各有不同,有的是在读研究生,有的是已经毕业,还有的是导师们。

  他们在前线,是战士,在南医,是学生们心中牵念的师长、朋友、亲人、同学。

  截止目前,出征湖北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医务人员中,共有研究生导师 40人,在读博士(在职专业学位博士)24人,研究生毕业生80人。

  请,一定,平安回归!

 

  来源:南京医科大学

  微信编辑:陈思洋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