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高校

打造智能制造“工匠摇篮”

作者:万 娟 发布时间:2020-06-24 来源: 《江苏教育报》

  近年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瞄准产业升级趋势和企业对智能制造人才需求,改革教育教学体系,发展专业集群,培养高素质人才——

打造智能制造“工匠摇篮”

  ■见习记者 万娟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示范高等职业院校,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在2019年度全省年度综合考核中荣获第一等次,得分位居同类院校(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首位。

  近日,在江苏职教发展高峰论坛上,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龚方红详细阐述了该校的发展思路后表示,“我们将继续培育大批智能制造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技术研发和集成创新,建成引领中小企业智能化升级的智能制造特色校,努力打造智能制造‘大国工匠’的摇篮。”

  “双标同步、三级统筹”

  构建智能制造专业集群

  江苏正由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转变,中小企业对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升温。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因时而动,以主持制定智能制造领域国家标准和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为起点,精准对接关键技术领域,打造机械技术、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制造业服务、汽车与交通技术等5个智能制造专业集群。

  龚方红介绍说,围绕智能制造,该校不断提升专业品质,结合无锡地区经济转型升级需求开设相关专业45个,并与江苏大学联合培养四年制高职本科专业人才。以数控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2个国家级“双高建设”专业群为引领,着力建设机电传统、“互联网+”模式的国家、省、校三级品牌专业体系,积极推进专业优化。

  通过明确每个专业群的核心技术方向及技术应用领域,无锡职院统筹调整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和就业面向,从专业集群——专业群——专业三个层级形成集约管理的优势。近年来,该校骨干教师主持研制智能制造领域国家技术标准及行业技术标准9项,为企业完成技术服务项目379个,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主持建成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8个国家级重点专业、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成功打造出基于技术技能积累、支撑行业转型发展的“双标同步、三级统筹”智能制造专业集群模式。

  “两融合、一对接”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丁强是无锡职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从物理课的一个小灵感,到省赛顺利答辩,再到专程赴北京与专家沟通,丁强和队友们制作并改良的“超声波密闭检测仪”,一举荣获2018年“挑战杯——彩虹人生”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国赛特等奖。“学校特别注重培养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丁强说,在校期间,他已申获实用新型专利15项、发明专利3项,并获评2019年“全国优秀共青团员”。

  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无锡职院以服务学生多元化成长成才为中心,形成“两融合、一对接”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学生个性化、多通道教育需求,该校推行学习成果认定与学分互换的“学分银行”改革。2017年,该校成立开源创新学院,聘请中船重工702所“蛟龙号”总装配师顾秋亮为技能大师,设立“顾秋亮大师工作室”,组织青年教师拜师学艺,指导创新班学生开展钳工实训,传承工匠精神。

  “我们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无锡职院党委书记朱爱胜告诉记者,该校利用大学生创业园的资源优势,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同时,建立产教深度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专业核心课程对接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近两年来,该校学生共申获专利182项,每年获得各级各类创新竞赛奖500多项,2014年以来累计获技能大赛国赛一等奖14个。

  “三聚集、两服务”

  加强校企协同育人

  无锡职院有一处占地5000平方米的智能制造工程中心,集科研、生产、培训于一体,2012年由政行企校四方合作、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2016年,依托智能制造工程中心,该校成功申获国家产教融合工程项目无锡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

  “依托基地和中心,我校不断将生产、科研中出现的新技术、新成果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沿知识,转化为教学、科技资源,建成了7大省级科技创新团队。”无锡职院副院长冯渊说。

  通过校企双向品牌互动,无锡职院与一批企业建成互信融合的共同体,与230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50多家企业为学校提供7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58家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学金或订单班,学生在世界500强企业就业人数达17.3%。同时,该校积极开展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省机械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无锡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每年完成社会培训量3万多人次;承担多项国家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4200多人次受训。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

  “凭借江苏智能制造先行优势,聚集引导、发展、服务三大动力,满足企业创新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两大服务需求,我校创建的‘三聚集、两服务’协同育人机制体制,显著提升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效果和水平。”朱爱胜说。

责任编辑:陈路

打造智能制造“工匠摇篮”
发布时间:2020-06-24   
来       源:《江苏教育报》  

  近年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瞄准产业升级趋势和企业对智能制造人才需求,改革教育教学体系,发展专业集群,培养高素质人才——

打造智能制造“工匠摇篮”

  ■见习记者 万娟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示范高等职业院校,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在2019年度全省年度综合考核中荣获第一等次,得分位居同类院校(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首位。

  近日,在江苏职教发展高峰论坛上,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龚方红详细阐述了该校的发展思路后表示,“我们将继续培育大批智能制造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技术研发和集成创新,建成引领中小企业智能化升级的智能制造特色校,努力打造智能制造‘大国工匠’的摇篮。”

  “双标同步、三级统筹”

  构建智能制造专业集群

  江苏正由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转变,中小企业对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升温。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因时而动,以主持制定智能制造领域国家标准和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为起点,精准对接关键技术领域,打造机械技术、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制造业服务、汽车与交通技术等5个智能制造专业集群。

  龚方红介绍说,围绕智能制造,该校不断提升专业品质,结合无锡地区经济转型升级需求开设相关专业45个,并与江苏大学联合培养四年制高职本科专业人才。以数控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2个国家级“双高建设”专业群为引领,着力建设机电传统、“互联网+”模式的国家、省、校三级品牌专业体系,积极推进专业优化。

  通过明确每个专业群的核心技术方向及技术应用领域,无锡职院统筹调整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和就业面向,从专业集群——专业群——专业三个层级形成集约管理的优势。近年来,该校骨干教师主持研制智能制造领域国家技术标准及行业技术标准9项,为企业完成技术服务项目379个,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主持建成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8个国家级重点专业、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成功打造出基于技术技能积累、支撑行业转型发展的“双标同步、三级统筹”智能制造专业集群模式。

  “两融合、一对接”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丁强是无锡职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从物理课的一个小灵感,到省赛顺利答辩,再到专程赴北京与专家沟通,丁强和队友们制作并改良的“超声波密闭检测仪”,一举荣获2018年“挑战杯——彩虹人生”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国赛特等奖。“学校特别注重培养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丁强说,在校期间,他已申获实用新型专利15项、发明专利3项,并获评2019年“全国优秀共青团员”。

  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无锡职院以服务学生多元化成长成才为中心,形成“两融合、一对接”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学生个性化、多通道教育需求,该校推行学习成果认定与学分互换的“学分银行”改革。2017年,该校成立开源创新学院,聘请中船重工702所“蛟龙号”总装配师顾秋亮为技能大师,设立“顾秋亮大师工作室”,组织青年教师拜师学艺,指导创新班学生开展钳工实训,传承工匠精神。

  “我们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无锡职院党委书记朱爱胜告诉记者,该校利用大学生创业园的资源优势,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同时,建立产教深度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专业核心课程对接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近两年来,该校学生共申获专利182项,每年获得各级各类创新竞赛奖500多项,2014年以来累计获技能大赛国赛一等奖14个。

  “三聚集、两服务”

  加强校企协同育人

  无锡职院有一处占地5000平方米的智能制造工程中心,集科研、生产、培训于一体,2012年由政行企校四方合作、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2016年,依托智能制造工程中心,该校成功申获国家产教融合工程项目无锡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

  “依托基地和中心,我校不断将生产、科研中出现的新技术、新成果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沿知识,转化为教学、科技资源,建成了7大省级科技创新团队。”无锡职院副院长冯渊说。

  通过校企双向品牌互动,无锡职院与一批企业建成互信融合的共同体,与230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50多家企业为学校提供7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58家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学金或订单班,学生在世界500强企业就业人数达17.3%。同时,该校积极开展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省机械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无锡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每年完成社会培训量3万多人次;承担多项国家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4200多人次受训。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

  “凭借江苏智能制造先行优势,聚集引导、发展、服务三大动力,满足企业创新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两大服务需求,我校创建的‘三聚集、两服务’协同育人机制体制,显著提升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效果和水平。”朱爱胜说。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