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高校

亮出“最强大脑”,开启智慧人生

作者:韩佳怡 发布时间:2020-11-10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韩佳怡进一步落实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第三次党代会报告精神,围绕学院“三教”改革实施办法,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应用实践水平,今年八月底,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学院五位博士进驻紧密型合作企业盛虹集团,开展为期一年驻企实践。 

  实施“2+3+2”成长计划,助力博士群体全面提升 

  为了更好帮助新进博士完成教师“七个一”成长工程,助力新进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学院对接企业需求,根据博士团每个人的研发方向,制定了“2+3+2”成长计划。“2”是为每位博士配备“双导师”,校内外各一名“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一对一交流指导;“3”是围绕“技术、环保、检测(纺织品检测、环保检测)”三个研究方向,破解企业印染领域的共性难题,助力企业技术创新,提升研发能力;“2”则是完成活页教材编写和提升自身职教能力,学院依据“三教”改革实施办法,要求博士围绕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编写活页教材,科研反哺教学,提高自身应用实践技能。 

  作为“企业导师”,盛虹印染高级工程师钱工表示,博士深入企业一线,缩短基础研究和企业一线研发应用的距离,对企业和市场的感知就会更全面、更精准。

    践行“七个一”成长工程,硬核破解企业技术难题 

  自进校以来,纺艺学院“博士天团”多次深入我院紧密型合作企业(江苏省第一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盛虹集团调研学习,并于今年8月底正式进驻企业挂职实践,王丽丽博士的科研方向是纺织品的酶催化染色以及淀粉酶法改性技术在纺织中的应用,涉及改进染整加工工艺、开发新型原料的产品等多方面,与盛虹集团的攻关方向不谋而合。夏剑雨博士的主攻方向为环境废水处理应用及膜材料应用、超强纳米纤维素丝的制备研究;朱圳博士则主攻新型生物质吸附材料对染料废水的处理等环境工程技术;曹天天博士科研方向则为高端智能面料、疏水材料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段冬海博士则瞄准超支化聚乙烯功能化改性与石墨烯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这些前沿性科研方向和盛虹印染领域的发展定位高度契合。 

  王丽丽博士表示新进教师下企业跟岗实践,进入到行业龙头企业一线,“零距离”接触生产和研发,他们的科研无疑将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这里找到施展才华的新舞台,对新入职教师职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厚植“以学生为中心”工作情怀就智慧人生 

  “双师型”教师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根植于校企合作,是产教深度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抓手,为了提升实践实效,此次学院派驻博士进企业脱产实践,一方面“搭平台”,实践期间免除教学工作量要求,制定个性化成长计划,按照《学院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暂行办法》帮助新进教师顺利成长,完成教师“七个一”工程;另一方面“竖梯子”,要求博士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总结梳理印染行业多年来“卡脖子”技术难点,并就如何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数字化”印染技术方面开展科研实验,助力企业创新技术的突破,做好校企合作纽带,为产教深度融合奠定好基础。同时还需要完成相应的如编写活页式教材、完成横纵课题等实战项目,促进专业发展和实践教学,提升“双师”素质。 

  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学院院长周燕表示,无论是“搭平台”还是“竖梯子,学院助力都在搭与竖上,其根本是需要老师思想解放,自我革命,尽早谋划,解决专业实践和内在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提升企业实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厚植“以学生为中心”这个工作情怀,立足职业教育定位,把握职业教育规律和本质,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如此循环往复,把企业真实项目、工作案例等生产关键新技术和新标准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指导,知识常教常新,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成就彼此的智慧人生。 

 

    

(来源: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耿美琳

亮出“最强大脑”,开启智慧人生
发布时间:2020-11-10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韩佳怡进一步落实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第三次党代会报告精神,围绕学院“三教”改革实施办法,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应用实践水平,今年八月底,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学院五位博士进驻紧密型合作企业盛虹集团,开展为期一年驻企实践。 

  实施“2+3+2”成长计划,助力博士群体全面提升 

  为了更好帮助新进博士完成教师“七个一”成长工程,助力新进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学院对接企业需求,根据博士团每个人的研发方向,制定了“2+3+2”成长计划。“2”是为每位博士配备“双导师”,校内外各一名“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一对一交流指导;“3”是围绕“技术、环保、检测(纺织品检测、环保检测)”三个研究方向,破解企业印染领域的共性难题,助力企业技术创新,提升研发能力;“2”则是完成活页教材编写和提升自身职教能力,学院依据“三教”改革实施办法,要求博士围绕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编写活页教材,科研反哺教学,提高自身应用实践技能。 

  作为“企业导师”,盛虹印染高级工程师钱工表示,博士深入企业一线,缩短基础研究和企业一线研发应用的距离,对企业和市场的感知就会更全面、更精准。

    践行“七个一”成长工程,硬核破解企业技术难题 

  自进校以来,纺艺学院“博士天团”多次深入我院紧密型合作企业(江苏省第一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盛虹集团调研学习,并于今年8月底正式进驻企业挂职实践,王丽丽博士的科研方向是纺织品的酶催化染色以及淀粉酶法改性技术在纺织中的应用,涉及改进染整加工工艺、开发新型原料的产品等多方面,与盛虹集团的攻关方向不谋而合。夏剑雨博士的主攻方向为环境废水处理应用及膜材料应用、超强纳米纤维素丝的制备研究;朱圳博士则主攻新型生物质吸附材料对染料废水的处理等环境工程技术;曹天天博士科研方向则为高端智能面料、疏水材料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段冬海博士则瞄准超支化聚乙烯功能化改性与石墨烯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这些前沿性科研方向和盛虹印染领域的发展定位高度契合。 

  王丽丽博士表示新进教师下企业跟岗实践,进入到行业龙头企业一线,“零距离”接触生产和研发,他们的科研无疑将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这里找到施展才华的新舞台,对新入职教师职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厚植“以学生为中心”工作情怀就智慧人生 

  “双师型”教师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根植于校企合作,是产教深度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抓手,为了提升实践实效,此次学院派驻博士进企业脱产实践,一方面“搭平台”,实践期间免除教学工作量要求,制定个性化成长计划,按照《学院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暂行办法》帮助新进教师顺利成长,完成教师“七个一”工程;另一方面“竖梯子”,要求博士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总结梳理印染行业多年来“卡脖子”技术难点,并就如何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数字化”印染技术方面开展科研实验,助力企业创新技术的突破,做好校企合作纽带,为产教深度融合奠定好基础。同时还需要完成相应的如编写活页式教材、完成横纵课题等实战项目,促进专业发展和实践教学,提升“双师”素质。 

  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学院院长周燕表示,无论是“搭平台”还是“竖梯子,学院助力都在搭与竖上,其根本是需要老师思想解放,自我革命,尽早谋划,解决专业实践和内在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提升企业实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厚植“以学生为中心”这个工作情怀,立足职业教育定位,把握职业教育规律和本质,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如此循环往复,把企业真实项目、工作案例等生产关键新技术和新标准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指导,知识常教常新,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成就彼此的智慧人生。 

 

    

(来源: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耿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