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关注 > 正文

暑假,安全“不放假”(图)

作者:周灵综合 发布时间:2015-10-20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编者按: 本周,江苏中小学开始放暑假了。暑假,是放飞快乐的时节,也是安全事故高发时节。不论是居家还是外出,如何让“熊孩子”快乐安全地度过清凉一夏,成了许多爸爸妈妈头疼的问题。小编就“居家”“饮食”“交通”“游玩”等方面的安全问题进行了一些梳理,希能够帮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而有意义的假期。

【居家安全】

暑期居家安全家长该注意啥?

暑假来临,原本在学校安分守己乖乖上课的孩子们拥有了大量在家的时间,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多。近日,全国各地高发的儿童居家伤亡事故让人不寒而栗。一项统计数据显示,61.2%的儿童伤害发生在家中。不少市民都非常担心孩子暑期安全问题,有网友盘点总结了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建议网友们都来自查。

1、关键词:跌撞

家庭中最常见意外伤害是跌伤

7月5日,南京一住宅小区内,一名6岁男童从17楼阳台坠下后身亡。令人痛惜的类似事件,近日来屡有发生。有统计数据显示,家庭中发生率最高、最常见的意外伤害就是跌伤。包括儿童从窗户或阳台上跌落

,在地面滑倒,被地板上的玩具或其他物体绊倒,在台阶上摔倒等。家长们要注意的是,家居中的阳台、楼梯、桌椅、橱柜、梁柱等,对于儿童来说都有危险。

◎对策

在窗口、阳台安装坚固的防护栏。家具尽可能靠墙摆放,确保牢固,以免儿童攀爬、推摇时弄倒家具被砸伤。不宜将床、沙发、桌椅等有利于幼儿攀爬的家具倚窗而放。家具摆设的尖角边缘要加防护措施,儿童能够着的家具上不要放置危险物品。台阶、过道上不要堆放杂物,在地上或孩子摔倒时身体可能接触到的地方不要留置尖锐物、易碎品。在浴缸或淋浴间内装上扶手,卫生间应铺上防漏垫或使用防漏装修材料。当地上有水时,马上要擦干。

在家中所有门的上方装上安全门卡,或用厚毛巾系在门把手上,一端系在门外面的把手上,另一端系在门里面的把手上。当风吹过时,即使把门吹动也不会关上。用棉花、棉布做成门把手套,套在门把手上。 <<<详细

暑期儿童居家安全的十三个方法

暑期已经来临,有许多家长因忙于工作而无暇照看孩子,只好让孩子一个人居家玩耍或学习,如何保证孩子在家的安全,特别是10岁以下的儿童一人在家的安全,就成了许多家长要操心的大事。家长除了向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外,还可以借鉴以下十三个方法。

1、家里光滑的地面要保持干燥,特别是卫生间、厨房和凉台,以免孩子摔伤。

2、药品或化学品等放置在上锁的抽屉和箱子里。

3、窗台边没有可以攀爬的凳子或桌子。

4、窗台上要有防护栏杆。

5、家中的点火用具放在上锁的抽屉中。

6、家中装有厌恶报警器。

7、成人用的带尖头的用具和小物件,如见到等放在上锁的抽屉里。

8、电插座加盖。

9、家中的暖瓶或饮水器放在孩子不易碰到的地方。

10、家长的茶几等四角均为圆角、桌子上铺玻璃为锐角的地方要打磨。

11、家长是否装有一氧化碳探测器。

12、是否把急用电话号码放在电话机旁。

13、家长每天出门前要与孩子进行上述安全沟通。

警惕:家中花草慎重养 以防孩子受其毒

导读: 喜欢在家里养些花花草草的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了:花草虽然美丽,但有的盆栽植物其实“包藏祸心”,时刻威胁着孩子的健康。

成都一名小学生出于好奇,扯了块滴水观音的枝叶放在嘴里嚼了一口,结果嘴部立即肿胀,送到医院抢救后还一度被下达了病危通知书。目前这名学生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喜欢在家里养些花花草草的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了:花草虽然美丽,但有的盆栽植物其实“包藏祸心”,时刻威胁着孩子的健康。

黑名单: 滴水观音、花烛、黄杜鹃、含羞草、一品红、状元红

专家指出,成都这名学生的惊魂经历,主要是因为滴水观音茎内的白色汁液和滴下的水有毒。据了解,皮肤接触滴水观音的汁液就会发生瘙痒或强烈刺激,眼睛接触汁液可引起严重的结膜炎,甚至失明。误食后会有恶心、咽部和口部不适、胃部灼痛等症状,严重的还会窒息,导致心脏麻痹死亡。因此,有小孩尤其是幼儿的家庭不宜种植滴水观音。幼儿分辨事物的能力差,而且抵抗力低,一旦接触到滴水观音,后果不堪设想。

除了滴水观音外,还有些植物是不能入口的,否则轻的引发口咽部不适、疼痛,重则导致呕吐等。如花烛一旦被孩子误食,嘴里会烧痛、肿胀、起泡、吞咽困难,嗓音也会变得嘶哑。黄杜鹃花叶子和花粉酿制的花蜜都有毒,误食后嘴里会感觉火烧火燎,并出现流口水、恶心、呕吐等症状。此外,含羞草、一品红和状元红等花草也都带毒,因此都不能出现在有幼儿的家庭。

儿科医师提醒,如果家中有上述带毒植物,家长要尽量让孩子远离,更不能让孩子接触甚至舔、咬这些植物。一旦孩子出现问题,要尽快送医院,送医院途中可用手指抠孩子的喉咙来催吐,减轻毒物对孩子的威胁。 <<<详细

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十忌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不同用途的家用电器陆续地涌入家门。冼衣机、电视机、电冰箱、电脑等在家庭中已相当普遍,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很容易出现各种意外事故,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人们的健康乃至生命。而小学生面对这些庞大的电器时,更要十二分地小心,保证用电安全。

1、家长要购买有安全保险的各种电器,不能因为贪图便宜而购买一些安全不过关的电器。

2、家用电器的摆放要注意防潮,远离易燃物。

3、不要超负荷使用电器。

4、使用电热器时人不能离开。

5、雷雨天不要收看电视。

6、使用完家用电器,随手切断电源。

7、在电器运行过程中,不要用湿手触摸开关或是金属外壳。

8、在使用吹风机等时,不要把线缠绕在手上。

9、自己单独在家时,不要因为好奇而去触摸、研究各种电器。

10、如果电器不小心着火,千万不要试图用水去扑灭它。

11、一旦电器着火,要立刻向人求助或报警,不要自己冒险。

目前,因家用电器使用不当而造成的事故也逐渐增多,轻则烧坏电器重则引起火灾及人员伤亡,人们很有必要了解一些安全使用电器常识。

如何预防烧伤烫伤的发生

暑假里,孩子穿衣单薄,肌肤裸露较多,容易造成磕碰伤和烧烫伤。据了解,夏季里,外伤和烧烫伤的小患者都比其他季节要多。万一孩子放暑假时一个人在家被烫着了应该怎么办?下面给您介绍了一些处理烧烫伤的小常识。

由热油、热水等造成的小面积烫伤如未造成皮肤裂伤,应立即脱离热源,并用冷水冲或用冰块、冷毛巾冷敷20分钟左右,这样既可以减轻疼痛,又可降低损伤程度。在烫伤两小时内,最好不要将油性外用药涂在伤口上,以免阻止热量散发。尤其要注意的是,如果表皮起泡,千万不要将泡弄破,以免造成伤口恶化或感染。刘主任还指出,人们烫伤后,习惯将牙膏、大酱或酱油抹在伤处,岂不知这样不但不会减轻症状,而且阻止了热量散发,会使症状加重。一旦烧烫伤引起皮肤破裂或伤到眼睛,孩子应立即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到烧伤专科就医。

家长平时还应教育孩子,万一遇到轻微外伤,造成少量流血的,应该首先用流水冲洗伤口,再使用一些外用消炎药,如果外伤严重,流血较多,则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预防家庭烧烫伤小贴士:

1、家中暖壶等高温容器放在高处或孩子不易碰到之处;

2、在厨房做饭时,人不离开或关上门,以防止孩子突然闯入;

3、做饭时,将热壶把手尽量朝向炉灶后壁,使孩子不易碰到;

4、点火用具,如打火机、火柴放在孩子不易取到之处;

5、煤气不用时关掉总开关,以防孩子模仿点火;

6、孩子不在周围或厨房时,再从微波炉中取出食物;

7、盛有热食物的热容器,如电饭煲等,不放在地上和低处;

8、电器插座放置高处或加盖,检查暴露在外的电线是否有破损或有明显暴露;

9、用微波炉加热的婴儿食品或奶类,取出后要摇匀并冷却片刻;

10、教育孩子不要碰浴缸的水龙头,洗澡时,尽量让孩子远离热水源。

【饮食安全】

孩子暑期饮食小知识

导读: 暑假正值气温最高,气候闷热的盛夏。为了调节体温,人体的血液多流向体表,体内各器官的血液相对有所减少,胃肠的功能受到影响,造成消化呼吸率降低,食欲不佳。又由于出汗较多,内分泌功能受到干扰,人也会不思饮食,食量减少。所以夏季常出现“苦夏”现象。

小朋友还处在生长发育期,胃肠功能还不够成熟,所以合理安排暑期的饮食,增加食欲,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充分提供,减少因“苦夏”给孩子身体造成的不利影响,保护好孩子的肠胃是十分重要的。

在炎热的暑期,孩子在饮食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饭菜饮食宜清淡

夏季最好给孩子吃清淡易消化、少油腻的食物。夏季是瓜果蔬菜的旺季,如黄瓜、西红柿、莴笋、扁豆等含有丰富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无机盐等物质。可用这些蔬菜做些凉菜,在菜中加点蒜泥,既清凉可口,又有助于预防肠道传染病;在菜中加点醋,也能增加食欲。不妨多让孩子饮用西瓜汁、鲜果汁,但不宜在饭前大量饮水或喝大量冷饮。

预留饭菜最好别弄凉菜

暑假期间,许多家长都会事先为孩子做好午饭,中午孩子自己用微波炉热一下就行。不过,预留饭菜也有一定讲究,家长为孩子留的午饭最好是当天早上做的,并放入冰箱保存,最好不要留凉拌菜。过冷的水和食物都应提醒孩子们在常温下放5~10分钟再吃,尤其是在感觉特别热的时候,不能马上吃太凉的东西。 <<<详细

暑期饮食安全

饮食卫生

夏季天气热,湿度大,而孩子抵抗力又相对较低,如果饮食不当很容易引起腹泻、食物中毒或其他消化道疾病。经了解,现阶段,已经进入了肠道疾病高发期,肠道门诊内的小患者时有出现,因此,家长们应尤其注意孩子暑期的饮食卫生。

在暑假中,许多家长都会事先为孩子做好午饭,中午孩子自己热一下就行了。不过,留饭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家长给孩子留的午饭最好是当天早上做的,并放入冰箱保存,最好不要留凉拌菜。过凉的水和食物都应该让孩子在常温下放5-10分钟再吃,尤其是在感觉特别热的时候,不能马上吃太凉的东西。冰果一次只能吃1-2个,大盒的冰淇淋不要一口气吃完。此外,要叮嘱孩子,吃水果之前要洗净,必要时可以在冷水中泡半个小时,然后冲洗干净再吃。

此外,暑假期间,一系列的同学聚会和旅游活动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美味也诱惑着我们,很容易造成暴饮暴食,损害身体健康。因此,暑假期间应加强注意,避免暴饮暴食。

除此之外,还要做到生活规律,放松心态,做好预防工作,增强抵抗力,少熬夜,多吃清淡健康食品。对美味佳肴应以品尝为主,一次不宜吃得过多、过饱。多吃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以促进胃肠蠕动。同时,更要注意不要随便吃街边小吃摊上的食物,防止,消化道和场胃的疾病发生。

药物安全

很多家庭都备有一定量的各类药品,孩子由于好奇心强,趁家长不在家想方设法取出来玩弄品尝,吃错药引起严重后果的事情也时有所闻。家长应事先告诉孩子药不能乱吃,吃错药物会中毒,然后教会他们认识一些常用药品,让他们了解药品的名称、用途以及误吃的危险性,这样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于那些毒性很大的药物,要特别保管。

小学生暑期饮食安全资料

1.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2.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3.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4.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5.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

6.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中小学夏季(暑期)安全知识学习之饮食篇(图)

夏季饮食小常识

1、补充充足维生素。

2、补充水和无机盐。

3、适量地补充蛋白质。

4、冰箱内取出食品别急吃。

夏季饮食九注意

1、选购安全规格食品。

2、选择卫生地点就餐。

3、烹调食品要熟,不能半生不熟。

4、煮熟的食物应立即食用,隔顿、隔夜的食物最好不要 食用。

5、生熟食品不可混放。

6、拒绝变质食品。

7、保持厨房清洁卫生。

8、安全食用蔬菜:食用蔬菜坚持采用“一洗、二浸、三烫、四冲”的方法。

9、合理营养,荤素搭配,科学饮食,切忌暴饮暴食。

夏季儿童饮食问题

儿童在夏季往往食欲不振、厌食或食量减少,那么我们 该怎么办呢?

1、夏季最好给孩子吃清淡易消化、少油腻的食物。

2、要营养丰富,优质蛋白要充足供应。

3、水要饮够还要注意补盐。

4、少吃含糖的雪糕、冷饮等。<<<详细

【交通安全】

小学生交通注意事项

挥灯信号 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行;黄灯亮时,不准行人通行,但已进入人行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行人通行;黄灯闪烁时,行人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人行横道信号灯 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绿灯闪烁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已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

行人必须遵守的规定 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靠右边行走;穿越马路须走人行横道;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要左顾右盼,注意车辆来往,不准追逐,奔跑;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不准爬马路边和路中的护栏、隔离栏,不准在道路上推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行走时,哪些情况最危险呢?

(1)横穿马路很容易出危险。

(2)三五成群横着走在非人行道上,这样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3)上、下班高峰过后,马路上车辆稀少,因为路中车少人稀思想麻痹。麻痹加麻痹就等于危险。

(4)行走时一心两用,边走边看书,或边走边想问题,或边走边聊天,边走边玩……这样做,可能车子不来撞你,你倒自己去撞车子,因此也十分危险。

小学生安全知识——骑车安全

(1)不满12周岁的孩子,不能在道路上骑车。这是交通规则规定的。

(2)不打伞骑车。

(3)不脱手骑车。

(4)不骑车带人。

(5)不骑病车。

(6)不骑快车。

(7)不与机动车抢道。

(8)不平行骑车。<<<详细

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常识

一、人与交通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中的四件大事。“行”就是交通。当我们迈开双脚一踏伤道路,就同交通发生了联系。所以,人是离不开交通的,人一离开交通,就会寸步难行。

人参与道路交通活动,可以走路、骑车,也可以驾车和乘车。由于他们采取的交通方式不同,称呼也不同。我们统称将走路的人称为“行人”;把驾驶自行车的人称作为“骑车人”;把开汽车的人称作“驾驶员”或“司机”;把乘坐车辆的人称为“乘车人”。

在交通活动中,行人、骑车人、驾驶员、乘车人,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还应该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讲究文明,注意安全。

二、道路

早先,世界上并没有路,只是人走的多了,才踩处一条条小路。后来,人们为了生活,开始自己筑路、造桥、挖地下通道。久而久之,在我们的大地上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通路网。

道路是专门给人和车辆通行的地方。它划分成人行道、和车行道两大块,车行道又划分为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人走路时,应该走在人行道上,没划分人行道的地方应靠路边走;机动车在机动车道上行驶;自行车、人力车等非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这样各行其道,就能够避免人与车辆相撞的事故。

在市区车行道的交叉口上,有一条一条用白色直线连成的“走廊”,这是人行横道。行人要横过车行道时,应该从人行横道内通过。

人行天桥、人行地道,也是道路的组成部分,时专门为行人横过道路时使用的。

三、车

用轮子转动的交通工具,称为车。

相传在我国古代,奚仲创造了“推车”,相土发明了“马车”,王亥制造了“牛车”。而发明第一辆汽车的是德国人本茨。汽车发明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当今,道路已进入了“汽车时代”,汽车是道路交通的主角。在我国,不仅拥有相当数量的汽车,而且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自行车”,因此被称为“自行车王国”。

在道路上通行的车辆五花八门,式样繁多,但不外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两类大。机动车是用发动机作为动力的车辆,如客车、货车、摩托车、拖拉机等等;非机动车是用人力(非机械为动力)来带动的,如自行车、三轮车、架子车等。由于它们的性能不同,所以道路交通法规规定:

机动车走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必须走非机动车道。

一切行人,都必须让执行任务的警车、消防车、工程救险车、救护车先行。

这样就能保证在道路上互不干扰。<<<详细

安全锤的使用方法

正确使用安全锤:

1、拿起安全锤,锤击钢化玻璃的四个角的地方,不要敲击中间部,中间部分最为结实。

2、因为有些玻璃是有贴膜的,所以玻璃破碎以后不会立即脱落,我们可以用脚踹开。

3、玻璃脱落以后要及时有序地跳出车体,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注意事项:

1、关键是要用安全锤的尖端敲击四个角,敲中间是不行的。

2、经试验,用钥匙、高跟鞋鞋跟(除金属鞋跟)都是不能敲碎钢化玻璃的。

补充:用安全锤敲打玻璃的四角及边缘,然后将整块玻璃推出窗外。

敲击玻璃的方法:

一是朝车窗周边敲,因为车窗上的钢化玻璃中间部分最牢固,四角和边缘最薄弱,若乘客敲击车窗中间部分,窗口破损部位比较小,突破时间较慢,不利于乘客快速出逃。

二是在车窗玻璃一点上敲击,玻璃受力面小,所以能很快击碎玻璃。如果用锤子乱敲一阵,受力不均匀,钢化玻璃不容易碎。

注意: 以上方(针对公交车,动车玻璃不同,破窗方式也有不同)。

怎样注意交通安全?交通安全自护自救知识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内容,其中的“行”,要涉及交通问题。同学们平日里上学、放学,节假日外出、旅游,除了步行以外,还要骑自行车、乘公共汽(电)车,路程更远的,要乘火车、乘船。所以,交通安全问题是我们必须重视的,要从小树立交通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确保交通安全。

(一)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最好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结伴外出时,不要相互追逐、打闹、嬉戏;行走时要

专心,注意周围情况,不要东张西望、边走边看书报或做其他事情。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二)骑自行车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骑自行车外出比起走路,不安全的因素增加了,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如下:

1、要经常检修自行车,保持车况完好。车闸、车铃是否灵敏、正常,尤其重要。

2、不要在马路上学骑自行车;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要骑自行车上街。

3、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不逆行;转弯时不强行猛拐,要提前减慢速度,看清四周情况,以明确的手势示意后再转弯。

4、经过交叉路口,要减速慢行、注意来往的行人、车辆;不闯红灯,遇到红灯要停车等候,待绿灯亮了再继续前行。

5、骑车时不要双手撒把,不多人并骑,不互相攀扶,不互相追逐、打闹。<<<详细

【游玩安全】

遇到溺水者如何施救(图)

一、解救上岸

方法一: 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绳索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方法二: 若没有救护器材,大人可以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溺水者因为逃生潜意识会挣扎、会死死勒紧救护者,救护者应有充分准备并避免。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尽量不要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或当时可以利用的竹竿、木板、绳索等物件进行营救。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未成年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这也是学校为什么要强调学生去游泳要由家长带领。

二、上岸后的施救

打120电话,请医生救援。找较健壮者,将溺水者头朝下,由健壮者双手抓住溺水者小腿,背部贴着溺水者腹部,在平地上慢跑几十秒。这样既可以倒出气管和肺中的水,又可以帮助心肺复苏。

溺水急救常识

溺水是指被水淹的人由于呼吸道遇水刺激发生痉挛,收缩梗阻,造成窒息和缺氧,需要紧急抢救。<<<详细

电梯受困小策略

电梯给生活在都市的人带来不少方便,但如果电梯坏了,受困者需掌握以下自救方法,确保安全,获得救援。

一、保持镇定,并且安慰困在一起的人,向大家解释不会有危险,电梯不会掉下电梯槽。说明电梯槽有防坠安全装置,会牢牢夹住电梯两旁的钢轨,安全装置也不会失灵。

二、利用警钟或对讲机求援,如无警钟或对讲机可拍门叫喊,如怕手痛,可脱下鞋子敲打,并请求立刻找人来营救。

三、如不能立刻找到电梯技工,可请外面的人打电话叫消防员。消防员通常会把电梯绞上或绞下到最接近的一层楼,然后打开门。就算停电,消防员也能用手动器,把电梯绞上绞下。

四、如果外面没有受过训练的救援人员在场,不要自行爬出电梯。

五、千万不要尝试强行推开电梯内门,即使能打开,也未必够得着外门。想要打开外门安全脱身当然更不行。电梯外壁的油垢还可能使人滑倒。

六、电梯天花板若有紧急出口,也不要爬出去。出口板一打开,安全开关就使电梯煞住不动。但如果出口板意外关上,电梯就可能突然开动令人失去平衡,在漆黑的电梯槽里,可能被电梯的缆索绊倒,或因踩到油垢而滑倒,从电梯顶上掉下去。

七、在深夜或周末下午被困在商业大厦的电梯,就有可能几小时甚至几天也没有人走进电梯。在这种情况下,最安全的做法是保持镇定,候机求援。最好能忍受饥渴、闷热之苦,保住性命,注意倾听外面的动静,如果看门人经过,要设法引起他的注意。如果不行,就等到上班时间再拍门呼救。<<<详细

意外扭伤的急救措施

在关节外面的关节囊、韧带及肌腱,就是扭伤。扭伤最常见于踝关节、手腕子及下腰部。发生在下腰部的扭伤,就是平常说的闪腰岔气。

痛是必然出现的症状,肿及皮肤青紫、关节不能转动,都是扭伤的常见表现。

急救措施

1、在运动中扭伤手指,应立即停止运动。首先是冷敷,最好用冰。但一般没有准备,可用水代替。将手指泡在水中冷敷15分钟左右,然后用冷湿布包敷。再用胶布把手指固定在伸指位置。如果一周后肿痛继续,可能是发生了骨折,一定要去医院诊治。

2、如踝关节扭伤,首先是要静养。用枕头把小腿垫高。可用茶水或酒调敷七厘散,敷伤处,外加包扎。

3、腰部扭伤也是要静养。应在局部作冷敷,尽量采取舒服体位,或者侧卧,或者仰平卧屈曲,膝下垫上毛毯之类的物品。止痛后,最好是找医生来家治疗。

注意事项

1、腰肌扭伤,最重要的是安静,慌慌张张地跑医院是使疾病加重的原因。如果处理不当,会反复发作,可能发展成椎间盘脱出。

2、为防止再度发生踝关节扭伤,要在鞋底外侧后半段垫高半公分(即在外侧钉一片胶皮或塑料),以保护韧带。

3、腰扭伤者最好睡硬板床,扎宽腰带,并锻炼腰肌。<<<详细

旅游安全避险知识

1.自然灾害避险知识

海啸

●感觉强烈地震或长时间的震动时,需要立即离开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处避难,全团尽量集中。

●如果收到海啸警报,没有感觉到震动也要立即离开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处避难。通过当地向导或媒体随时掌握信息,在没有解除海啸警报之前,切勿靠近海岸。

崩塌

●夏汛时节,在选择去山区峡谷郊游时,一定要事先收听当地天气预报。

●雨季时,切忌前往有危岩等崩塌危险的地段。

●旅行途中,不能在凹形陡坡、危岩突出的地方避雨、休息和穿行,不能攀登危岩。

泥石流

●切忌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处团队集中宿营。

●如遇泥石流,在最短最安全的路径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切忌顺着泥石流前进方向奔跑。

●不要停留在坡度大,土层厚的凹处;不要上树躲避。

2.旅行活动避险知识

乘坐飞机

●在机场时,要注意自己的行李不被陌生人夹入危险品;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警。

●登机后,首先熟悉距离最近的安全出口;要认真阅读机上的安全知识介绍,看乘务员的介绍和示范;发现问题或可疑之处立即报告。

●飞行中按要求系好安全带;遇到空中减压立即戴上氧气面罩。

●万一出现紧急情况,一定要保持镇静,要及时解开安全带,积极自救逃生。<<<详细

本期策划:周灵

编辑:周灵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