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魏泽宇 李乾宸)转眼又是新的一年,考研刚刚结束,接踵而至的就是毕业季、找工作。除了考研和找工作,毕业生们是否还有别的选择?来自扬州大学的张钰敏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去支教。“索玛花”是杜鹃花在彝语中的叫法,在彝族居多的四川山区中,有这样一朵“索玛花”,她为山区孩子们绽放,为孩子们传播知识的花粉。这个来自山东莱州的90后女孩,2014年六月在大学毕业后参加了索玛花支教,现执教于四川省越西县布海小学,已近半年。
毫无顾虑前往 去后对当地现状大吃一惊
“当时没有任何顾虑,抱着一腔热血就来了。”张钰敏对记者说。半年前的她本是扬州大学园植学院的一名普通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夕面临着和别人一样的选择:考研或找工作。但她觉得应该做更有挑战性和有意义的事情,于是机缘巧合下,她参加了索玛花公益助学活动,开始了她的支教生涯。
刚来到布海小学所在的越西县尔赛乡时,张钰敏还有诸多的不适应。据她介绍,当地时不时会断水断电,有时候还会没信号。当地人多为彝族,由于缺水,甚至几周才洗一次澡。“这儿条件还算好的,在有些支教地点,打个电话要翻一个山头。”有次张钰敏去学生家中家访,床的不远处就是猪圈。“我原本有过生活条件艰苦的心理准备,但到了这看到这些还是吓了一跳。”
遇上一群长着“魔鬼角”的天使 痛并快乐着
张钰敏现在是布海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还是一个班的班主任。每天早上七点就要到校。“大学生时候经常赖床,9、10点钟起床是常有的事,现在每天早起,身体都有了新的生物钟了。”她说,有时一天九节课,还要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一年级的孩子还小,有些顽皮。不少孩子们不爱做作业,她要不时叮嘱他们去完成。“前几天有孩子把试卷撕了,我查了半天也没查出来。”各种状况频出,免不了有焦头烂额的时候。
但有时孩子们也会给她带来感动。张钰敏向记者讲述了她和一个孩子的故事。孩子名叫吉么王且日,平时爱调皮捣蛋。一次班上人顽皮,张钰敏老师就自然联想到吉么并责怪了他。“他当时都不说话,后来才知道是误会了他。”错怪学生后,张钰敏向他道歉并给他写了检查。吉么当时不说话,下课后却递给张一张纸条,张打开一看,上面写着:“老师,我也错了。”“当时我的眼泪就止不住了,真的是很感动。”张钰敏把孩子们称为长着“魔鬼角”的“天使”。“虽然他们有时顽皮,很闹心,但闹心之外,更多的是感动。”
师资力量少 呼吁大家一齐支教
张钰敏刚来支教时,因为人手不够,她和另一位老师就需要一人教两个年级的课。“一天九节课就是这么来的。”那时初来乍到,加上课程繁多,她在应对时不免会有些手忙脚乱。“现在稳定下来。只带一个年级,要比之前好多了,但老师还是缺。”
据张钰敏介,一批支教老师多数只有十人。她们那一批就只有八人,所以师资力量格外紧张。这其中有像她一样的毕业生,也有休学支教的,甚至还有辞去工作来支教的。“我们的队长33岁了,是辞去了十年的工作来支教的。”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像她一样,义无反顾地来到这里为孩子们奉献自己的青春。
编辑: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