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视点

致教师:开学了,眼前不能只有分数,更要有世界!

作者:夏 风 发布时间:2020-04-20 来源: “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

  “2020年的开端非比寻常,这场全球共同经历的抗疫行动注定将载入史册,而我们所有人,包括教师与学生正是目击者。面对人类世界进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教育能做什么?面对世界这本活生生的教科书,教师能做什么?本文作者夏风告诉我们,尝试在人类世界进程中把握教育,建立大教育观,站在未来的角度思考教育何为,也许是这个特殊的新学期给所有老师的启示。”

  截至4月12日,全球大流行病已导致188个国家关闭所有学校,15.7亿学生受到影响,占全球学生总数的91.3%。

  面对人类世界进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我们应该及时反思人类和世界的关系。教育是人类世界进程的关键要素,需要我们不断思考、深化认识、付诸努力。

  教育观:面向世界的教育

  这场全球大流行病的发生,让人类再一次清醒地意识到自身所面临的生存危机。自诞世以来,人类一直在各类危机挑战中谋求生存和延续。

  在与瘟疫、饥荒、灾害的斗争过程中,人类不断加强合作,共享信息;不断汲取教训,积累经验;不断获取知识,掌握规律。

  这些知识和规律代代相传,让人类得以应对接踵而至的各种挑战。这种传递,就是教育。

  我们把今天疫情斗争中发现的规律、实现的技术,呈现给后人。多年后,他们不再为今天的病毒而恐慌,正如今天的我们不再绝望地面对霍乱、鼠疫——不仅仅是医学,还有化学、数学、工程、物理,每一门学科的教育,都在呈现人类活动的科学理论与伟大实践。教育就是把人类的发现、实现,有效地呈现在学习者面前,推动学习者再发现、再实现、再呈现,由此产生推动人类世界前进的动力。

  人类发展的过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展示世界的过程;教育发生的过程,是发现、实现和呈现传递转化的过程。教育伴随人类世界进程而生,并如影随形,相嵌相契。

  今天,在疫情面前的我们,会更深刻地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当这种传递不能发生或受到影响,当集体记忆被遗忘、群体智慧被遗漏,人类将随时面临自然世界的沉重打击。

  既然教育是一种传递,就意味着人类发展必须依靠信息共享与行动合作,这种共享和合作在人人之间、群体之间、代际之间不断发生、迭代升级。每一个人都在共享人类智慧,一代代人因教育而关联在一起。

  正如这场疫情所告诉我们的,在全球化时代,我们每一个人,以及我们每一个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休戚相关。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必然的选择——在浪涛汹涌、潮汐澎湃的人类世界进程中,我们需要同心同德,同舟共济。

  诸如“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重要教育主张,在时代发展过程中,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今天,我们不仅需要关注生活,也需要关注生态;不仅需要立足社会,也需要立足世界——在发生深刻变革的世界里,人类需要更睿智地审视我们所置身的世界,构筑我们所向往的世界。我们需要从更漫长的时间轴线、更宏大的空间视野、更辽阔的人类进程来诠释教育。

  教育即世界。回溯教育的本源和初心,我们需要建立大教育观(Big Education),从世界的角度思考教育——教育贯穿于人类世界进程的始终。教育在世界的酝酿和烘托之中,世界在教育的描摹和勾勒之下。有什么的教育,就会向我们呈现怎样的过去,就能引领我们去实现怎样的未来。教育让人类掌握认识世界的方法,提升改造世界的能力。

  着眼于世界的教育,应该传递这样一种价值观——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之大变局,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面对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等全球正在面临的问题,我们需要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注重共享与合作,以教育推动人类世界进程的可持续发展——凝聚人类共同智慧,传递人类共同价值,谋求人类共同利益。

  方法论:面向未来的教育

  疫情让人类日常生活受到巨大冲击。我们眼前的这幕疫情,正在改变教育。

  你从未想到,从伊朗到伊拉克,从捷克到意大利,全球约91%的学生,在这个时刻,必须接受一个决定——推迟开学时间或停止在校学习。学校是人群聚集区域,是各种风险的高发地。

  超过15亿的孩子自出生以来,从未面临过这种情况。现在,他们不得不待在家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们将失去教育。

  在中国,人们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有效的联系。虽然一些方式还不够成熟,总体效果还有待加强,但我们会看到,这种及时的调整和应对确实起到了很重要的替代作用,这是困境突围的唯一选择、不二方案、明智之举。

  不仅教育,我们也发现,在疫情期间的民众生活、社会管理,也和历次疫情期间有着明显不同。每一个家庭在自我隔离,但彼此并不孤立。在互联网、新媒体的支持下,信息的交换一直在发生,公共的交流一直在继续。网上公告的及时发布、行程轨迹的长线追踪、大数据的全面对比,网格化的对应服务,让信息传送、风险排查、数据分析、资源配置更趋有效、更趋精细、更趋合理。

  人类社会生活方式会随着世界进程的各种变化而及时调整,教育变革是其中应有之义。从工业革命发生到信息化时代,教育的方式在不断改进——从黑板粉笔到翻转课堂,信息技术的兴起,让课堂富有了时代气息;从集中上课到走班教学,选择权利的凸显,让学生激发了学习兴趣。

  我们需要更理性地面对世界、面对教育,包括使用理性的思维、理性的态度、理性的方式。

  今天,我们的科技加速发展,世界也在加速发展。传统的教育迎来更大的发展契机。神经科学、基因工程正在对人类自身进行解密;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正在为社会发展提升效率。

  面对疫情发生,我们拿出了前所未有的教育策略;

  面对时代发展,教育要具备无与伦比的变革勇气。

  教育反映世界进程,学校折射社会关系。未来学校的发展,要有效契合社会的发展;未来教育的革新,要有效应对世界的革新。教育即世界,世界是动态的世界,教育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在方略、方式、方法等各方面,要与时俱进,因时制宜。

  将要建设明日世界的孩子们,正在今天的学校里学习。他们需要感悟科学的方法,掌握科学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方法论,得以从容应对当下世界或未出现、未来世界即将出现的种种难题。

  主体性:面向人人的教育

  在这场疫情之中,人人都在增长见识,这就是学习——学习是对世界的发现。

  我们会发现,全世界都是生动的教材。对风险的防范,对危机的处理,对公众的动员,对疫情的阻击,有正面的范本,有反面的案例。

  每一个人都在现身说法。科学家在通宵达旦,验证机理;医疗队在舍生忘死,治病救人;志愿者在夜以继日,尽心竭力。

  每一个人的行动,或构成对他人的教育;每一个人的人生,或能从他人处获得学习。这种教育的发生,在有意与无意之间,或显而易见、了然于目,或潜移默化、悄无声息。

  其实,每一个人在自我生命的进程中,都在不断发现,跟进学习、经受教育。

  教育的发生,不以学校为边界;学习的发生,不以学制为限期。我们需要形成的共识是,教育和学习要面向人人,体现全程。每一个人都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对变化世界的不断反应中提升行动力。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疫情抗争记中,每一位家长都会明白,每一个家庭也是一所学校,自己也是孩子的老师,生活里有最好的教育。

  教育即世界。教育为每一个孩子展开眼前辽阔的世界,丰富心中浩瀚的世界。教育既参与塑造每一个人内心所独有的世界,又参与建造每一个人眼前所共有的世界。世界是每一个人的世界,教育是每一个人的教育。人人都是学习者,人人都是教育者。学生、家长、教师,都应该成为教育和学习的主体。

  当人人都意识到自己是教育者、学习者,教育会从狭义的校园里走出来,真正把生命、生活、生态融合到一起,我们会更好地着眼于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每一个人都正在享受人类世界进程带来的各种便利,每一个人都应该承担对这个世界的责任。教育是一种传递,学习是一种继承。每一个人都需要继承,每一个人也需要在继承中学会给予。

  今天的疫情终将结束,人类必将取得胜利。但是,在人类世界进程中,我们还会面临很多挑战。一百年后的人们,如何回望今天的这一幕;今天的我们,又该如何去向他们诠释这一幕?我们和他们,是不断深思、铭刻于心,还是逐渐淡忘,不以为意?

  在深深的黑夜里,和蔼的父亲盘腿坐在篝火前,跟孩子讲故事。前不久,这里刚刚经历了一场疫情。他告诉孩子,看不见的魔鬼会顺着手指,爬进肚子里。要想防止它们的偷袭,必须学会洗手。年幼的孩子点点头,似懂非懂,眼睛扑闪扑闪的,眸子里有火光、有星辰、有眼前即将用一生去面对的世界……

  这一幕,是发生在不久的将来,还是遥远的过去?故事里,是有用的知识,还是无意的隐喻?

  人类在经受惊涛骇浪的洗礼之后,必然更加坚强而笃定。照亮黑暗的火炬,必将燃成地平线上最灿美的晨曦。

  因教育,必铭记;

  因教育,得传递。

  (作者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教育创新文晖奖获得者、三峡大学特聘教授)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0年第7期

  本期编辑:庄元

  作者:夏风

责任编辑:陈路

致教师:开学了,眼前不能只有分数,更要有世界!
发布时间:2020-04-20   
来       源:“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  
作       者:夏 风

  “2020年的开端非比寻常,这场全球共同经历的抗疫行动注定将载入史册,而我们所有人,包括教师与学生正是目击者。面对人类世界进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教育能做什么?面对世界这本活生生的教科书,教师能做什么?本文作者夏风告诉我们,尝试在人类世界进程中把握教育,建立大教育观,站在未来的角度思考教育何为,也许是这个特殊的新学期给所有老师的启示。”

  截至4月12日,全球大流行病已导致188个国家关闭所有学校,15.7亿学生受到影响,占全球学生总数的91.3%。

  面对人类世界进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我们应该及时反思人类和世界的关系。教育是人类世界进程的关键要素,需要我们不断思考、深化认识、付诸努力。

  教育观:面向世界的教育

  这场全球大流行病的发生,让人类再一次清醒地意识到自身所面临的生存危机。自诞世以来,人类一直在各类危机挑战中谋求生存和延续。

  在与瘟疫、饥荒、灾害的斗争过程中,人类不断加强合作,共享信息;不断汲取教训,积累经验;不断获取知识,掌握规律。

  这些知识和规律代代相传,让人类得以应对接踵而至的各种挑战。这种传递,就是教育。

  我们把今天疫情斗争中发现的规律、实现的技术,呈现给后人。多年后,他们不再为今天的病毒而恐慌,正如今天的我们不再绝望地面对霍乱、鼠疫——不仅仅是医学,还有化学、数学、工程、物理,每一门学科的教育,都在呈现人类活动的科学理论与伟大实践。教育就是把人类的发现、实现,有效地呈现在学习者面前,推动学习者再发现、再实现、再呈现,由此产生推动人类世界前进的动力。

  人类发展的过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展示世界的过程;教育发生的过程,是发现、实现和呈现传递转化的过程。教育伴随人类世界进程而生,并如影随形,相嵌相契。

  今天,在疫情面前的我们,会更深刻地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当这种传递不能发生或受到影响,当集体记忆被遗忘、群体智慧被遗漏,人类将随时面临自然世界的沉重打击。

  既然教育是一种传递,就意味着人类发展必须依靠信息共享与行动合作,这种共享和合作在人人之间、群体之间、代际之间不断发生、迭代升级。每一个人都在共享人类智慧,一代代人因教育而关联在一起。

  正如这场疫情所告诉我们的,在全球化时代,我们每一个人,以及我们每一个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休戚相关。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必然的选择——在浪涛汹涌、潮汐澎湃的人类世界进程中,我们需要同心同德,同舟共济。

  诸如“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重要教育主张,在时代发展过程中,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今天,我们不仅需要关注生活,也需要关注生态;不仅需要立足社会,也需要立足世界——在发生深刻变革的世界里,人类需要更睿智地审视我们所置身的世界,构筑我们所向往的世界。我们需要从更漫长的时间轴线、更宏大的空间视野、更辽阔的人类进程来诠释教育。

  教育即世界。回溯教育的本源和初心,我们需要建立大教育观(Big Education),从世界的角度思考教育——教育贯穿于人类世界进程的始终。教育在世界的酝酿和烘托之中,世界在教育的描摹和勾勒之下。有什么的教育,就会向我们呈现怎样的过去,就能引领我们去实现怎样的未来。教育让人类掌握认识世界的方法,提升改造世界的能力。

  着眼于世界的教育,应该传递这样一种价值观——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之大变局,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面对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等全球正在面临的问题,我们需要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注重共享与合作,以教育推动人类世界进程的可持续发展——凝聚人类共同智慧,传递人类共同价值,谋求人类共同利益。

  方法论:面向未来的教育

  疫情让人类日常生活受到巨大冲击。我们眼前的这幕疫情,正在改变教育。

  你从未想到,从伊朗到伊拉克,从捷克到意大利,全球约91%的学生,在这个时刻,必须接受一个决定——推迟开学时间或停止在校学习。学校是人群聚集区域,是各种风险的高发地。

  超过15亿的孩子自出生以来,从未面临过这种情况。现在,他们不得不待在家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们将失去教育。

  在中国,人们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有效的联系。虽然一些方式还不够成熟,总体效果还有待加强,但我们会看到,这种及时的调整和应对确实起到了很重要的替代作用,这是困境突围的唯一选择、不二方案、明智之举。

  不仅教育,我们也发现,在疫情期间的民众生活、社会管理,也和历次疫情期间有着明显不同。每一个家庭在自我隔离,但彼此并不孤立。在互联网、新媒体的支持下,信息的交换一直在发生,公共的交流一直在继续。网上公告的及时发布、行程轨迹的长线追踪、大数据的全面对比,网格化的对应服务,让信息传送、风险排查、数据分析、资源配置更趋有效、更趋精细、更趋合理。

  人类社会生活方式会随着世界进程的各种变化而及时调整,教育变革是其中应有之义。从工业革命发生到信息化时代,教育的方式在不断改进——从黑板粉笔到翻转课堂,信息技术的兴起,让课堂富有了时代气息;从集中上课到走班教学,选择权利的凸显,让学生激发了学习兴趣。

  我们需要更理性地面对世界、面对教育,包括使用理性的思维、理性的态度、理性的方式。

  今天,我们的科技加速发展,世界也在加速发展。传统的教育迎来更大的发展契机。神经科学、基因工程正在对人类自身进行解密;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正在为社会发展提升效率。

  面对疫情发生,我们拿出了前所未有的教育策略;

  面对时代发展,教育要具备无与伦比的变革勇气。

  教育反映世界进程,学校折射社会关系。未来学校的发展,要有效契合社会的发展;未来教育的革新,要有效应对世界的革新。教育即世界,世界是动态的世界,教育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在方略、方式、方法等各方面,要与时俱进,因时制宜。

  将要建设明日世界的孩子们,正在今天的学校里学习。他们需要感悟科学的方法,掌握科学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方法论,得以从容应对当下世界或未出现、未来世界即将出现的种种难题。

  主体性:面向人人的教育

  在这场疫情之中,人人都在增长见识,这就是学习——学习是对世界的发现。

  我们会发现,全世界都是生动的教材。对风险的防范,对危机的处理,对公众的动员,对疫情的阻击,有正面的范本,有反面的案例。

  每一个人都在现身说法。科学家在通宵达旦,验证机理;医疗队在舍生忘死,治病救人;志愿者在夜以继日,尽心竭力。

  每一个人的行动,或构成对他人的教育;每一个人的人生,或能从他人处获得学习。这种教育的发生,在有意与无意之间,或显而易见、了然于目,或潜移默化、悄无声息。

  其实,每一个人在自我生命的进程中,都在不断发现,跟进学习、经受教育。

  教育的发生,不以学校为边界;学习的发生,不以学制为限期。我们需要形成的共识是,教育和学习要面向人人,体现全程。每一个人都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对变化世界的不断反应中提升行动力。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疫情抗争记中,每一位家长都会明白,每一个家庭也是一所学校,自己也是孩子的老师,生活里有最好的教育。

  教育即世界。教育为每一个孩子展开眼前辽阔的世界,丰富心中浩瀚的世界。教育既参与塑造每一个人内心所独有的世界,又参与建造每一个人眼前所共有的世界。世界是每一个人的世界,教育是每一个人的教育。人人都是学习者,人人都是教育者。学生、家长、教师,都应该成为教育和学习的主体。

  当人人都意识到自己是教育者、学习者,教育会从狭义的校园里走出来,真正把生命、生活、生态融合到一起,我们会更好地着眼于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每一个人都正在享受人类世界进程带来的各种便利,每一个人都应该承担对这个世界的责任。教育是一种传递,学习是一种继承。每一个人都需要继承,每一个人也需要在继承中学会给予。

  今天的疫情终将结束,人类必将取得胜利。但是,在人类世界进程中,我们还会面临很多挑战。一百年后的人们,如何回望今天的这一幕;今天的我们,又该如何去向他们诠释这一幕?我们和他们,是不断深思、铭刻于心,还是逐渐淡忘,不以为意?

  在深深的黑夜里,和蔼的父亲盘腿坐在篝火前,跟孩子讲故事。前不久,这里刚刚经历了一场疫情。他告诉孩子,看不见的魔鬼会顺着手指,爬进肚子里。要想防止它们的偷袭,必须学会洗手。年幼的孩子点点头,似懂非懂,眼睛扑闪扑闪的,眸子里有火光、有星辰、有眼前即将用一生去面对的世界……

  这一幕,是发生在不久的将来,还是遥远的过去?故事里,是有用的知识,还是无意的隐喻?

  人类在经受惊涛骇浪的洗礼之后,必然更加坚强而笃定。照亮黑暗的火炬,必将燃成地平线上最灿美的晨曦。

  因教育,必铭记;

  因教育,得传递。

  (作者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教育创新文晖奖获得者、三峡大学特聘教授)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0年第7期

  本期编辑:庄元

  作者:夏风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