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视点

不用纸和笔,孩子们咋个考法?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1-17 来源: 新华日报

直击“双减”后首个期末考试——

不用纸和笔,孩子们咋个考法?

  临近寒假,我省各地中小学近日陆续举行期末考试。这是全面实施“双减”政策后的首个期末考试。记者了解到,“双减”落地前不少小学已经悄然改变了传统的期末考试形式,按照“双减”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今年各校纷纷结合各自校情推出形态各样的“无纸笔”考试,与过去相比有何创新?记者作了探访。

  怎么考?

  纸笔考试变闯关“游戏”

  1月14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珠江路校区内,记者看到了一个个盛装出席的“小南狮”,有的脸上涂上油彩,酷似威风凛凛的小狮子;有的穿着连体衣,“变身”憨态可掬的小狮子。他们当天的任务是为建校120周年做“校庆策划”,介绍校内彩虹桥,动手用照片扮靓校园,找到歌曲中出现的乐器侧滑步跑回表演节目,设计个性化的纪念徽章……一个个趣味项目,让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一个个任务中,识字能力、拼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学科要素融合递进式显现。

  和南师附小相似,很多小学都将纸笔考试变成了闯关“游戏”。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把二年级期末考试变成了“明城墙研学活动”,小朋友戴着红帽子、红围巾,抱着自己的活动手册分批次闯关。在“迷你明城我来建”项目的教室里,老师抛出一道“接地气”的闯关题——测量一段城墙,一米的长度内大约有多少块城砖,一米的高度内大约有多少块城砖。结合测量结果推测,你所在的这段城墙,大约会有几米高呢?二(5)班学生陈歆颐带着自己的测量工具,成功闯关获得了“小规划师”的称号。

  “我是冬奥小使者”“和冰墩墩畅游冬奥会”“我为冬奥吉祥物画服饰”“欢庆冬奥会”……1月11日,南京游府西街小学体育馆内设置了多个与冬奥相关的项目,孩子们以班级为单位依次参与,每完成一个项目就可以获得一个冬奥章。

  “小萌虎,你自己选一块数字饼干、一个水果模型和一个数字符号,心里默算一个结果。”在“竞技场”里,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一(6)班学生焦茜悦麻利地选了“6+1”的搭配,她说:“我算的是7,转盘转了10,跳绳就跳了10下,很轻松就得到了印章!数字6的饼干也被我吃掉了,真好吃!”

  泰州市实验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期末考试取消了笔试,取而代之的是“游考”。二年级语文期末测试中,同学们需要闯过老师们精心设计的“登山赏景”“山中摘果”“勇攀高峰”等多个环节,每一关分别设置了字词运用、背诵课文、看图说话等内容;数学期末测试则主要考查口算能力、认识单位、观察图形和数学应用,带领同学们探索发掘“单位的世界”“平行四边形的秘密”,考查他们使用工具动手实践的能力。

  考什么?

  对老师的出题能力提出新要求

  不用纸笔的考试考什么?虽然测试内容各有差别,但闯关“游戏”的形式各校基本相似。“在玩中考试”如何能对学业做一个全面的诊断,这对老师的出题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举办的素质展示会设置各种情境,考查孩子的参与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这种模式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成长特点。”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副校长胡志宏表示,“双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准设计作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纸化测评方案,教师需要从“教—学—考”各个环节多维度精心研究测评方案,这也是对教师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

  虽然是游戏形式,但每个环节都要紧扣各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用更加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方式检验学习效果。

  “学业水平绿色评价是一项科学而又严谨的工作。”在“紫琅一号向未来”绿色测评嘉年华上,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校长姜树华告诉记者,2019年始,学校一到六年级所有学生全面参与无纸测评,一二年级全部实行无纸测评,三至六年级无纸笔测试占10%。学校就课程标准、学期学科素养目标、日常课堂教学和题卡之间的关系反复研讨,依据课程目标,实现“真”测评,用测评撬动课堂变革。比如在“数学小老师”项目中,学生要完成现场讲题、情境编题(一二年级是情境故事)、分析说理三个环节。孩子们既需要有条理地讲出对题目的理解,还要说出背后的数学依据,不仅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注重数理知识的运用。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很多学校将“冬奥”话题融入学科任务。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副校长仇恬介绍,根据冬奥会的7个大项,学校设置了7个学科的闯关活动,“我们不仅仅把笔试当中的知识点转化为口头表达,更要让孩子展示出全学科综合性素养”。“和冰墩墩畅游冬奥会”项目设立了3个游戏,通过图片与数字结合的谜题形式,考查孩子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我为冬奥吉祥物画服饰”,要求孩子以分组协作的模式,为冰墩墩设计制作一件漂亮的服饰,考查的是孩子的美术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学生处副主任朱琦娜说,在游园会中学校安排好几个场馆,在竞技场中,“我们打破学科界限,‘多管齐下’考查孩子们的综合能力”。

  让学生结合身边生活,寻找自己的兴趣点,这也是老师设计考试形式的出发点之一。北京东路小学二年级年级组长丁佳佳告诉记者:“南京的孩子对城墙都很熟悉,但这种熟悉只停留于表层。城墙到底是什么时候建的,又是怎么建成的?为什么这么多年城墙还这么坚固?南京明城墙的规模在世界历史上处于什么位置?有了好奇心,有问题导向,才有了进一步了解的动力。”

  怎么评?

  让考试成为学习成长的一部分

  学期末没有直观分数的反馈,一些低年级家长开始还有些不习惯。南京市琅琊路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刘怀玉坦言,自己小时候要应对各类考试,现在学校取消排名以后,家长在如何判断孩子学习效果上存在焦虑情绪。好在学校平时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家长可以从中看到孩子个人素质的提升,“相信这些进步会逐渐转化为学习上的动力”。

  家长们对无纸化测试从陌生到熟悉,新的测试方式让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点从埋头做题转到全面发展。“接儿子的时候,他特别自豪地跟我说他全答对了,玩得很开心,还想回家试一试溜冰。”游府西街小学一(3)班陈晞杰的妈妈说,“我也希望孩子不用一味地跟别人去比,更多地关注自己,一天天积累下来,发现一学期学了这么多知识,特有成就感,挺好!”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一(6)班朱若兰的妈妈表示,因为要准备迎接游园会,女儿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生活中很多跟数学相关的问题,她会很主动地去算。”

  记者注意到,虽然考试没有分数,但不少小学都给出了综合素质评价表,上面有明确的评星细则,每一项能力从一星到三星都有细化标准。南通紫琅一小的绿色评价测评结果不仅有星级评定,还有特色的“考官建议”专栏。“口算时记住进位哦”“要是故事完整一点就更好了”……测评结果灵活呈现,集诊断性评价、增值性评价于一体。在学校研发的“校+”智能管理系统,测评结果同步上传,测评过程图片、视频等信息同步保存,学生综合素质的电子档案也可以自动生成。

  “双减”后的首个期末考试激发了小学的创新,“如何考”更将影响未来中小学的教学方向。

  “用‘乐评嘉年华’的方式来取代纸笔测验,南师附小已进行了四年多的时间,这么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我们意识到‘乐评嘉年华’最大的价值是弥补纸笔测验的局限性,指向儿童综合素养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培养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南师附小副校长袁媛说。

  南师附小一年级级部主任诸蕾介绍,经过四年多的迭代发展,“嘉年华”测评改革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实践系统,不能仅仅看作一个期末测评活动,而是贯穿整个学年的连续性学科实践活动。它是包括阅读课程、数学小游戏课程、STEAM课程等完整的课程系统,是实践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孩子们学情的反馈。寒假中,学校也会根据测评情况,给孩子持续提供丰富的学科实践活动。

  记者手记

  考试“出新”, 带动教学改革

  在各小学的测评中,记者看到,学生们普遍很喜欢游戏闯关类的测评,也有些胆小腼腆的孩子表示,表现还不够好,下次要胆大一些。

  南师附小副校长袁媛说,在考试过程中,老师们可以给予学生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尤其学习困难的孩子、胆小胆怯的孩子,可以获得再来一次的机会,呈现出更好的状态,真正感受到爱的培养与呵护。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老师的鼓励、同伴的陪伴、成功的体验,或许比考试的结果更为重要。一次考试,不仅可以成为课程的一部分,也可以成为孩子成长的一部分。

  考试可以没有分数,但不能没有对教学情况的诊断。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作为一种考试形式,老师们在“嘉年华”“游考”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一点都不比传统考试少,他们需要提前设计构思考试的内容、用开放性情景引导学生参与,鼓励学生与伙伴交流合作,全面检测学生学科知识掌握情况、知识迁移,让他们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愉悦。

  呵护孩子的天性,让教育回归本质。学校对多样化评价的探索,看到了纸笔测验看不到的成长足迹,也将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推进剂,“考什么”必将影响“教什么”“怎么教”,考试“出新”的背后,是基础教育评价机制的创新,而教育理念的演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早已在路上。

  本报记者 沈峥嵘 杨频萍 葛灵丹 蒋明睿 谢诗涵 整理 杨频萍

  原载:《新华日报》2022年1月17日,版次:9

责任编辑:陈路

不用纸和笔,孩子们咋个考法?
发布时间:2022-01-17   
来       源:新华日报  
作       者:

直击“双减”后首个期末考试——

不用纸和笔,孩子们咋个考法?

  临近寒假,我省各地中小学近日陆续举行期末考试。这是全面实施“双减”政策后的首个期末考试。记者了解到,“双减”落地前不少小学已经悄然改变了传统的期末考试形式,按照“双减”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今年各校纷纷结合各自校情推出形态各样的“无纸笔”考试,与过去相比有何创新?记者作了探访。

  怎么考?

  纸笔考试变闯关“游戏”

  1月14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珠江路校区内,记者看到了一个个盛装出席的“小南狮”,有的脸上涂上油彩,酷似威风凛凛的小狮子;有的穿着连体衣,“变身”憨态可掬的小狮子。他们当天的任务是为建校120周年做“校庆策划”,介绍校内彩虹桥,动手用照片扮靓校园,找到歌曲中出现的乐器侧滑步跑回表演节目,设计个性化的纪念徽章……一个个趣味项目,让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一个个任务中,识字能力、拼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学科要素融合递进式显现。

  和南师附小相似,很多小学都将纸笔考试变成了闯关“游戏”。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把二年级期末考试变成了“明城墙研学活动”,小朋友戴着红帽子、红围巾,抱着自己的活动手册分批次闯关。在“迷你明城我来建”项目的教室里,老师抛出一道“接地气”的闯关题——测量一段城墙,一米的长度内大约有多少块城砖,一米的高度内大约有多少块城砖。结合测量结果推测,你所在的这段城墙,大约会有几米高呢?二(5)班学生陈歆颐带着自己的测量工具,成功闯关获得了“小规划师”的称号。

  “我是冬奥小使者”“和冰墩墩畅游冬奥会”“我为冬奥吉祥物画服饰”“欢庆冬奥会”……1月11日,南京游府西街小学体育馆内设置了多个与冬奥相关的项目,孩子们以班级为单位依次参与,每完成一个项目就可以获得一个冬奥章。

  “小萌虎,你自己选一块数字饼干、一个水果模型和一个数字符号,心里默算一个结果。”在“竞技场”里,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一(6)班学生焦茜悦麻利地选了“6+1”的搭配,她说:“我算的是7,转盘转了10,跳绳就跳了10下,很轻松就得到了印章!数字6的饼干也被我吃掉了,真好吃!”

  泰州市实验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期末考试取消了笔试,取而代之的是“游考”。二年级语文期末测试中,同学们需要闯过老师们精心设计的“登山赏景”“山中摘果”“勇攀高峰”等多个环节,每一关分别设置了字词运用、背诵课文、看图说话等内容;数学期末测试则主要考查口算能力、认识单位、观察图形和数学应用,带领同学们探索发掘“单位的世界”“平行四边形的秘密”,考查他们使用工具动手实践的能力。

  考什么?

  对老师的出题能力提出新要求

  不用纸笔的考试考什么?虽然测试内容各有差别,但闯关“游戏”的形式各校基本相似。“在玩中考试”如何能对学业做一个全面的诊断,这对老师的出题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举办的素质展示会设置各种情境,考查孩子的参与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这种模式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成长特点。”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副校长胡志宏表示,“双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准设计作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纸化测评方案,教师需要从“教—学—考”各个环节多维度精心研究测评方案,这也是对教师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

  虽然是游戏形式,但每个环节都要紧扣各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用更加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方式检验学习效果。

  “学业水平绿色评价是一项科学而又严谨的工作。”在“紫琅一号向未来”绿色测评嘉年华上,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校长姜树华告诉记者,2019年始,学校一到六年级所有学生全面参与无纸测评,一二年级全部实行无纸测评,三至六年级无纸笔测试占10%。学校就课程标准、学期学科素养目标、日常课堂教学和题卡之间的关系反复研讨,依据课程目标,实现“真”测评,用测评撬动课堂变革。比如在“数学小老师”项目中,学生要完成现场讲题、情境编题(一二年级是情境故事)、分析说理三个环节。孩子们既需要有条理地讲出对题目的理解,还要说出背后的数学依据,不仅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注重数理知识的运用。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很多学校将“冬奥”话题融入学科任务。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副校长仇恬介绍,根据冬奥会的7个大项,学校设置了7个学科的闯关活动,“我们不仅仅把笔试当中的知识点转化为口头表达,更要让孩子展示出全学科综合性素养”。“和冰墩墩畅游冬奥会”项目设立了3个游戏,通过图片与数字结合的谜题形式,考查孩子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我为冬奥吉祥物画服饰”,要求孩子以分组协作的模式,为冰墩墩设计制作一件漂亮的服饰,考查的是孩子的美术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学生处副主任朱琦娜说,在游园会中学校安排好几个场馆,在竞技场中,“我们打破学科界限,‘多管齐下’考查孩子们的综合能力”。

  让学生结合身边生活,寻找自己的兴趣点,这也是老师设计考试形式的出发点之一。北京东路小学二年级年级组长丁佳佳告诉记者:“南京的孩子对城墙都很熟悉,但这种熟悉只停留于表层。城墙到底是什么时候建的,又是怎么建成的?为什么这么多年城墙还这么坚固?南京明城墙的规模在世界历史上处于什么位置?有了好奇心,有问题导向,才有了进一步了解的动力。”

  怎么评?

  让考试成为学习成长的一部分

  学期末没有直观分数的反馈,一些低年级家长开始还有些不习惯。南京市琅琊路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刘怀玉坦言,自己小时候要应对各类考试,现在学校取消排名以后,家长在如何判断孩子学习效果上存在焦虑情绪。好在学校平时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家长可以从中看到孩子个人素质的提升,“相信这些进步会逐渐转化为学习上的动力”。

  家长们对无纸化测试从陌生到熟悉,新的测试方式让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点从埋头做题转到全面发展。“接儿子的时候,他特别自豪地跟我说他全答对了,玩得很开心,还想回家试一试溜冰。”游府西街小学一(3)班陈晞杰的妈妈说,“我也希望孩子不用一味地跟别人去比,更多地关注自己,一天天积累下来,发现一学期学了这么多知识,特有成就感,挺好!”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一(6)班朱若兰的妈妈表示,因为要准备迎接游园会,女儿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生活中很多跟数学相关的问题,她会很主动地去算。”

  记者注意到,虽然考试没有分数,但不少小学都给出了综合素质评价表,上面有明确的评星细则,每一项能力从一星到三星都有细化标准。南通紫琅一小的绿色评价测评结果不仅有星级评定,还有特色的“考官建议”专栏。“口算时记住进位哦”“要是故事完整一点就更好了”……测评结果灵活呈现,集诊断性评价、增值性评价于一体。在学校研发的“校+”智能管理系统,测评结果同步上传,测评过程图片、视频等信息同步保存,学生综合素质的电子档案也可以自动生成。

  “双减”后的首个期末考试激发了小学的创新,“如何考”更将影响未来中小学的教学方向。

  “用‘乐评嘉年华’的方式来取代纸笔测验,南师附小已进行了四年多的时间,这么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我们意识到‘乐评嘉年华’最大的价值是弥补纸笔测验的局限性,指向儿童综合素养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培养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南师附小副校长袁媛说。

  南师附小一年级级部主任诸蕾介绍,经过四年多的迭代发展,“嘉年华”测评改革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实践系统,不能仅仅看作一个期末测评活动,而是贯穿整个学年的连续性学科实践活动。它是包括阅读课程、数学小游戏课程、STEAM课程等完整的课程系统,是实践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孩子们学情的反馈。寒假中,学校也会根据测评情况,给孩子持续提供丰富的学科实践活动。

  记者手记

  考试“出新”, 带动教学改革

  在各小学的测评中,记者看到,学生们普遍很喜欢游戏闯关类的测评,也有些胆小腼腆的孩子表示,表现还不够好,下次要胆大一些。

  南师附小副校长袁媛说,在考试过程中,老师们可以给予学生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尤其学习困难的孩子、胆小胆怯的孩子,可以获得再来一次的机会,呈现出更好的状态,真正感受到爱的培养与呵护。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老师的鼓励、同伴的陪伴、成功的体验,或许比考试的结果更为重要。一次考试,不仅可以成为课程的一部分,也可以成为孩子成长的一部分。

  考试可以没有分数,但不能没有对教学情况的诊断。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作为一种考试形式,老师们在“嘉年华”“游考”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一点都不比传统考试少,他们需要提前设计构思考试的内容、用开放性情景引导学生参与,鼓励学生与伙伴交流合作,全面检测学生学科知识掌握情况、知识迁移,让他们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愉悦。

  呵护孩子的天性,让教育回归本质。学校对多样化评价的探索,看到了纸笔测验看不到的成长足迹,也将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推进剂,“考什么”必将影响“教什么”“怎么教”,考试“出新”的背后,是基础教育评价机制的创新,而教育理念的演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早已在路上。

  本报记者 沈峥嵘 杨频萍 葛灵丹 蒋明睿 谢诗涵 整理 杨频萍

  原载:《新华日报》2022年1月17日,版次:9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