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视点

假期新样态彰显“双减”政策红利

作者:钟焦平 发布时间:2022-02-17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近日,新华社报道,这个寒假正在进一步告别“第三学期”的旧有印象,孩子们摆脱了繁重的作业,不用“背着书包在补习班转场”,而大多是在运动场锻炼、享受自由阅读、体验劳动乐趣等。这一喜人现象,一方面与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严格要求有关,如严禁教师布置过多寒假作业、严禁各中小学组织任何形式的补课活动等;另一方面是学校积极响应的结果。一些学校为了让学生在寒假实践中学到真本领,在作业设计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布置了既有挑战又有趣味的实践作业。

  从根本上告别“第三学期”,走向素质教育大课堂,寒假生活的新样态其实是“双减”政策全面撬动、持续发力的结果,也反映出社会各界对“双减”政策的认可。学校的积极落实使得家长对“双减”政策不再陌生,并越来越拥护,对孩子发展越来越有信心,逐渐把健康、快乐和童年还给孩子。家庭教育观念也发生着可喜的改变,如有的家长所言,“双减”后,自己本来有些焦虑,但发现孩子反而更自觉了,每件事也能认真投入。从前较少运动的孩子在假期还学会了游泳,在运动中找到了乐趣。

  的确,让更多的中小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走出来,从繁重而低效的学科培训中解放出来,告别以往以学业为主的假期生活,转而从学科类补习班走向各大场馆、运动场和生活现场,从室内走向大自然,这其实是“双减”政策的初衷所在,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小学生的精神面貌也得到了改变,开启了全方位的加速成长,更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乐见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自然和社会生活,参加丰富多彩的寒假活动,无论是近距离观察不同种类的树木,在运动场内挥汗如雨,还是自行设计研学路线,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等,都是在不同场所体验不一样的精彩,收获不一样的知识,真正拓宽了眼界,打开了格局。

  在“双减”政策已见成效的基础上,广大教育工作者还要继续坚持科学的教育观,进一步扎实落实“双减”政策要求。正如教育部在《寒假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中所说,人生如长跑,起步忌冲刺,薄发需厚积。孩子的核心竞争力不能靠填鸭而成,也不能靠灌输而至。“双减”政策也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坚守正确的轨道,方能发挥长远功效。毕竟改变众多家庭传统的教育观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引导家长不执念于成绩、不纠结于当下,真正注重孩子身心健康、长远发展,还需要时间。

  现实中,还有一些家庭不敢让孩子闲下来,担心孩子从事体育运动或者参观场馆等会影响学习成绩。对于这部分家庭,需要学校和社会一起努力,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参加活动后所发生的实实在在改变,进而了解“双减”政策的深意。学校要努力携手家长,共同唤醒孩子的内在动力,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他们把生活的每一天作为了解自我与社会、发现自身使命的过程,如此才算初步完成了学校教育的使命,家庭教育才会因此有更大作为。

  “双减”政策为学校和家庭创造了大有可为的空间,我们需要从寒假的新样态再出发,进一步推动“双减”政策落实落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统筹利用科普、文化、体育等方面的社会资源,打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在家庭、学校、社会紧密配合之下,让中小学生热爱生活、敢于尝试、充实自我成为常态,让阅读、运动、观察思考成为习惯,如此教育便能更有力地托起每个孩子的梦想,真正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原载:《中国教育报》2022年2月17日第1版 版名:要闻

责任编辑:陈路

假期新样态彰显“双减”政策红利
发布时间:2022-02-17   
来       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       者:钟焦平

  近日,新华社报道,这个寒假正在进一步告别“第三学期”的旧有印象,孩子们摆脱了繁重的作业,不用“背着书包在补习班转场”,而大多是在运动场锻炼、享受自由阅读、体验劳动乐趣等。这一喜人现象,一方面与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严格要求有关,如严禁教师布置过多寒假作业、严禁各中小学组织任何形式的补课活动等;另一方面是学校积极响应的结果。一些学校为了让学生在寒假实践中学到真本领,在作业设计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布置了既有挑战又有趣味的实践作业。

  从根本上告别“第三学期”,走向素质教育大课堂,寒假生活的新样态其实是“双减”政策全面撬动、持续发力的结果,也反映出社会各界对“双减”政策的认可。学校的积极落实使得家长对“双减”政策不再陌生,并越来越拥护,对孩子发展越来越有信心,逐渐把健康、快乐和童年还给孩子。家庭教育观念也发生着可喜的改变,如有的家长所言,“双减”后,自己本来有些焦虑,但发现孩子反而更自觉了,每件事也能认真投入。从前较少运动的孩子在假期还学会了游泳,在运动中找到了乐趣。

  的确,让更多的中小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走出来,从繁重而低效的学科培训中解放出来,告别以往以学业为主的假期生活,转而从学科类补习班走向各大场馆、运动场和生活现场,从室内走向大自然,这其实是“双减”政策的初衷所在,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小学生的精神面貌也得到了改变,开启了全方位的加速成长,更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乐见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自然和社会生活,参加丰富多彩的寒假活动,无论是近距离观察不同种类的树木,在运动场内挥汗如雨,还是自行设计研学路线,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等,都是在不同场所体验不一样的精彩,收获不一样的知识,真正拓宽了眼界,打开了格局。

  在“双减”政策已见成效的基础上,广大教育工作者还要继续坚持科学的教育观,进一步扎实落实“双减”政策要求。正如教育部在《寒假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中所说,人生如长跑,起步忌冲刺,薄发需厚积。孩子的核心竞争力不能靠填鸭而成,也不能靠灌输而至。“双减”政策也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坚守正确的轨道,方能发挥长远功效。毕竟改变众多家庭传统的教育观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引导家长不执念于成绩、不纠结于当下,真正注重孩子身心健康、长远发展,还需要时间。

  现实中,还有一些家庭不敢让孩子闲下来,担心孩子从事体育运动或者参观场馆等会影响学习成绩。对于这部分家庭,需要学校和社会一起努力,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参加活动后所发生的实实在在改变,进而了解“双减”政策的深意。学校要努力携手家长,共同唤醒孩子的内在动力,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他们把生活的每一天作为了解自我与社会、发现自身使命的过程,如此才算初步完成了学校教育的使命,家庭教育才会因此有更大作为。

  “双减”政策为学校和家庭创造了大有可为的空间,我们需要从寒假的新样态再出发,进一步推动“双减”政策落实落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统筹利用科普、文化、体育等方面的社会资源,打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在家庭、学校、社会紧密配合之下,让中小学生热爱生活、敢于尝试、充实自我成为常态,让阅读、运动、观察思考成为习惯,如此教育便能更有力地托起每个孩子的梦想,真正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原载:《中国教育报》2022年2月17日第1版 版名:要闻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