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省外 > 正文

浙江大学瞄准国家需求推动学科发展

作者:朱振岳 单泠 发布时间:2015-09-18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浙江大学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提出了长期、中期和近期3个层面解决发展问题的思路和方案,确立了“固本强基,质量立校”、“明目扩胸,开放办校”的长期发展目标,通过内涵发展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

2008年11月,浙江大学研发的中国首套电石渣石膏湿法脱硫装置在新疆石河子运行成功。这一项目紧扣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既实现了环保效率最大化,又能把生产成本降至最小值,实现了“以废治废”的资源化综合利用。

该项目负责人、浙江大学环资学院副院长吴忠标教授说,近年来,浙江大学教师承担的国家大项目有了明显增加。科研活动只有主动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才能使个人、企业、国家的利益得到最大化重合。

浙大副校长吴朝晖说,2008年,学校启动了“科研战略与机制创新研讨”活动,在强调特色的基础上鼓励跨学院、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同时,学校鼓励教师承担国家重大项目,沉下心来搞科研。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行业的共性需求,组织力量进行科研攻关,已经成为浙大教师科研工作的一个常态。

据统计,2008年,浙大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参与面和承担任务总量上均处于国内高校前列,在“973计划”项目、“863”重点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以及国家产业体系计划项目的组织策划上取得显著提升,2008年度学校科研经费达17.07亿元,比上年增加了28.13%。

科研质量的提升,最终受惠的是学生。面对金融危机,浙江大学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销路”不降反升,应届毕业生供需比达到1比6.7。浙江大学能源工程系副主任高翔介绍说,毕业生“畅销”,得益于“科研反哺教学”。

“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使浙大人才培养的定位与科研方向定位实现了同步。依托学科强劲的科研优势和多方位的科研领域,浙大很多教授纷纷亲自操刀编写教材,实验室和工程现场的素材乘着课程改革的“直通车”,进入本科生的课堂。这些课程结合国家的重大需求对接科研项目,既追踪学术前沿又贴近实际,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编辑:丁亦周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