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省外 > 正文

11年苗寨“心理扶贫”路

——湖南湘潭一小学副校长和湘西留守孩子的故事

作者:赖斯捷 发布时间:2017-03-17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2月25日零时59分,王智萍的手机再次亮起,资助了11年的小荣发来信息:“这学期想多打几份工,赚钱贴补家用”“城里的同学还是那么优秀,我怕自己怎么努力都追不上”……这位湖南凤凰大门山苗族村寨走出的第一个名牌大学生,刚一开学,就有说不完的心里话要告诉王智萍。

  王智萍,湖南湘潭市雨湖区风车坪小学副校长、二级心理咨询师。

  11年前的2006年暑假,热心义工王智萍,随湖南师大义工团队第一次走进凤凰大门山苗寨支教,那是她第一次见到小荣。

  此后11年的暑假,王智萍11次往返湘潭与大门山,1.1万公里走下来,小荣终于走出大门山,考上了心仪的中山大学。

  “第一次只是新奇,可回家后,那些孩子的眼神总在我面前晃动着。”春节前,记者专程来到王智萍的工作室,说起小荣和他的同伴们,说起自己11年的坚守,感性的王智萍几次流泪。

  第二年暑假,“放不下”的王智萍带着儿子一起跋涉9个多小时,再次来到大门山。这一次,她将睡觉的帐篷安在了寨子里的空地上。7个日夜,她带着儿子和寨子里的孩子一起做游戏,给他们讲故事。“极少回应我,眼里也没什么光彩。”王智萍这样描述小荣和村里的孩子们。“感觉他们有些封闭,难以交流。”王智萍将此事告知当时的同事、现金庭小学语文教师石灵芝。“试试心理治疗如何。”正在准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的石灵芝提议。

  于是,一个名为“红气球”儿童青少年心理成长工作室应运而生,陆续加入的11名成员,都是区里热心公益、有志于心理教育的青年教师,全部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平时大家一起切磋业务、为本地的孩子们提供免费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暑假则重点到大门山,那个寨子里,有他们牵挂的11名孩子。

  “11年了,每年暑假,没有落下一次。”王智萍说,刚开始每次会有不同的同伴,但她自己从未缺席。最近这5年好多了,团队成员能坚持的全部坚持下来了,而且队伍还在扩大。

  2010年暑假,王智萍第5次进寨,同行的还有湘潭市和平小学语文教师宾咏荷。“我们是带着绘画疗法去的”。当时,大部分画面内容空洞,甚至还有耷拉着脑袋的花朵和没有翅膀的飞鸟,孩子们画的画让她俩心情沉重。在每周二晚例行的工作室集中学习中,成员们定下了更详细的“心理扶贫”计划:绘画疗法为主,辅以沙盘游戏、儿童游戏治疗等多种形式一起坚持下去。

  与之前一样,学新技术得自己掏钱花精力。“有人提出了离开。”说到这里,王智萍又伤心地掉了眼泪,“真的挺难的。”她说,工作室是自发的民间的,大家全是义工,工作时间是寒暑假和节假日,所有的开销更是要自己负担。粗粗算了算,这11年用于资助寨里的孩子和学习心理治疗法的费用,加起来总计超过100万元,她自己就花了大约20万元。“买沙盘添置各种小物件就花了4万多元,石灵芝老师也花了20万元。其中,自2013年至今,4年仅购书就花了6.7万元。”王智萍说,宾咏荷个人投入也超过10万元。

  “但是苗寨的孩子们阳光了,出息了。”教师们说,这是她们最开心的。第7次进寨时,教师们将沙盘和2000多件小物件搬进了大门山,带着孩子们画画、做沙游。孩子们的笔下就“开”出了一丛又一丛向上的梅花、兰花,飞翔的鸟儿不仅有了翅膀,还昂起了头。

  2016年,王智萍第11次进寨,大家带回了孩子们画的50多幅画,并办了个画展,居然义卖了33366元,最高一幅拍出了2000元的高价。而且,这11个留守孩子中,小荣、秀秀、阿青已考入大学和高职,另外8个孩子也变得阳光友善,绘画成了他们的日常习惯。“这就是我们坚持的理由。”王智萍说。

责任编辑:周灵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