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通讯员 周竹生)近年来,丹阳市重视儿童事业发展,始终坚持“儿童优先,教育优先”的原则,全力构造贫困儿童的关怀资助体系,努力做到为每一位贫困儿童撑起一把把温暖的小阳伞。
第一、政府部门主动作为,设立专门奖补基金。 早在十多年前就成立丹阳市扶持特困生联合会,后来归并加入丹阳市慈善总会教育分会,专门受理并资助遭遇因病因伤的特困学生。前年丹阳市专门成立了马相伯教育奖励促进会,设立了马相伯教育励志基金,面向全市学校,给每一位贫困学生给予2000元的奖励。
第二、社会团体鼎力相助,长期坚持帮困助学。 江苏融锦集团设立奖教奖学金,连续多年资助贫困学生,每次资助金额不少于1000元。为关爱留守流动儿童,丹阳市妇联联合丹阳移动公司,组织“社会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进行一对一资助。丹阳市新华书店自2001年以来,在全市特困生中选定了10名同学作为资助对象,每年秋季开学后都要为这些同学送去现金和学习用品。丹阳市中华传统文化协会对丹阳市丹凤实验小学困难学生进行“一对一”帮助困难家庭学生。首批十五名学生将受到每年1600元的扶持,直至完成小学、中学、大学学业。外地进入丹阳的企业在这一风尚氛围的影响下,也纷纷加入爱心帮扶的行列。厦门信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向丹阳市实验学校捐款50万元设立“‘信达·香堤国际’杯奖学基金,奖励家境贫困的优秀学子。
第三、私企业主慷慨解囊,定向捐赠困难学生。 从2006年起,丹阳市巴菲特概念餐厅老板徐美华设立“正则小学巴菲特奖学金”,每年投入数万元资金对丹阳市正则小学贫困生进行资助。类似徐美华这样的爱心志愿者遍及丹阳城乡各地。
政府大力倡导,社会形成风气,个人积极响应,多方联手,给贫困儿童撑起了一把把挡风遮雨的小伞。一个关怀帮助困难儿童、外来打工人员子女、本地留守儿童的立体网络正在丹阳形成。
(丹阳市教育局)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