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饭喽!”中午时分,大丰市西团镇第二小学的孩子们欢快地奔向食堂。他们拿着干净的托盘,井然有序地在窗口前排队等候,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自从大丰市第四小学副校长吕文勇去年秋学期到西团二小担任校长后,他首抓学生们的伙食问题。如今,这所乡村小学的伙食已从“一盘土豆丝、一盆青菜汤”升级到“两菜一汤”,而且一周内菜色不重样。曾经“围着一盆菜争先恐后”的进餐情形也已不复存在,“文明餐桌”的评比活动让农村孩子懂得了很多进餐礼仪。家长们说:“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主动讲起了普通话,城区来的校长让这里变洋气了!”
发生改变的农村学校不只是西团二小一所。近几年来,大丰市在“推广城区学校办学理念,促进城乡教育均衡,谋求农村小学跨越发展”的思路引领下,已有近10位城区校长骨干赴农村学校“挑大梁”。校长们将城区学校精致的管理措施、扎实的校本研究、丰富的文化建构等治校策略融入农村学校的发展实际,使农村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
城乡合璧,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自从杨校长利用QQ群为我们草庙小学的老师和市实验小学的老师搭建了交流平台后,我也马上申请了一个QQ号。”虽然50多岁的姚老师“Q龄”不长,但她每天都会打开QQ群关注城乡教师的互动情况。“如今,QQ群里经常有共享的优质教案,城乡教师还经常会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广泛讨论,我们了解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
姚老师口中的“杨校长”叫杨燕青。2011年暑假,大丰市教育局面向全市公开选拔草庙镇中心小学校长,符合条件并报名参加竞聘的有16人,其中就有6名城区小学的副校长。经过群众推荐、竞争演说、实务答辩、组织考察等程序,当时担任市实小副校长的杨燕青脱颖而出,成为大丰从城区走进乡村学校的校长第一人。
新学期开学,杨燕青走马上任了,他发现草庙小学的48名教师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只占三分之一,很多年龄偏大的老教师都来自村小。“缺乏活力的教师队伍、‘一言堂’的授课模式成了摆在我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随后,杨燕青借助其在城区学校工作时累积的资源,与市实验小学结成了互动共进学校,通过协调实小教师每月来校支教一次、派出教师每月到实小跟进培训一次等方式,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杨燕青说:“较之城区教师,农村教师追求自我提升的内驱力稍显不够,通过创设平台让他们走进名师课堂、亲历名师执教,许多教师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升。”
因地制宜,丰富教育教学内涵
西团镇第二小学操场北面的一片田地里,绿油油的蔬菜生机勃勃。在学生们眼中,这块地是吕文勇校长给予他们的“最珍贵的礼物”。初春时节,他们在地里播种不同的农作物,悉心观察它们的成长。土壤的温度、湿度以及农作物的生长过程,都一一记录在他们的日记本里,这块地成了他们进行探索、合作、分享的“宝地”。
“农村的孩子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这是一个农村学校校长必须思考的问题。”结合农村学生信息获取量较少的现状,吕文勇还组织师生到抛丸机厂区、各社区及村委会进行参观和学习。这些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眼界,还激发了他们参与实践的兴趣。“如今,国旗下的讲话再也不沉闷了,每周诞生的‘小小植物学家’‘环保小卫士’‘动手小达人’等都会站在国旗下,手捧奖状,接受校长亲自为其披上的大红绶带。每个孩子都有了‘闪光’的机会,别提他们有多开心了!”西团二小的一位教师高兴地说。
近几年来,大丰市农村学校经过四配套工程、教育现代化建设以及教育均衡市建设,在硬件设施上已经与城区学校相差无几,甚至在个别指标上已领先城区学校。“但是,怎样丰富教育的内涵、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了我们校长的心头大事。”吕文勇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该市几位“下乡”的校长利用校本教材、阳光体育大课间等已在农村校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的活动已成为学校的品牌。“随着城乡教育资源的不断流动和整合,农村孩子如今也可以在城区学校的舞台上翩翩起舞了!”在参加完草庙小学的一次学生活动后,大丰市实验小学教师黄春燕感慨地说。
静水流深,促进校长自身发展
早晨7点半,西团二小的“教师签到簿”已被值班教师放在校长办公桌上,吕文勇每天都会亲自查阅。自从去年吕文勇带领班子成员研究制订了教师考勤制度并将其与绩效工资考核挂钩后,再也没有教师上班迟到了。“在农村学校担任‘一把手’的经历让我明白,管理的智慧都体现在细节上,落实在关键处。”
草庙小学的教师陈国军至今还记得杨燕青在任职大会上讲的一句话:“我不是来镀金的,我要把根扎在农村学校。”两年来,杨燕青不仅抓教育教学、抓队伍建设,就连住宿学生晚上是否有蚊帐、冬天是否加了被子等问题都一一关注。“我付出越多,收获也越大。我相信,农村学校给予我的锻炼,会让我的管理之路走得更加坚实。”
大丰市教育局局长成秋生告诉记者,该市选任校长时已明确规定“城区学校校长必须有两年以上农村学校校长工作经历,所有新提拔的校长必须异校任职”。“这促进了城乡学校管理者的合理流动,进而深入推进了教育均衡发展。城区校长的‘下乡’激发了农村学校的活力,形成了校长之间、学校之间积极竞争的良好态势。”
“党的十八大要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地区倾斜。而事实也充分证明,从城区学校走出的校长的确能使农村学校发展的底气越来越足,所以,我们还会继续鼓励城区学校校长骨干赴农村学校‘挑大梁’。”成秋生说,“下一步,我们将通过组织上培养、制度上保障、培训上倾斜、生活上关心等措施,为城区学校教育骨干创造更多施展才华的空间,也为农村学校输送更多的管理精英。”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