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通讯员 周竹生)克服学校德育工作在目标上追求“假大空”的倾向,在德育内容和方法上存在脱离实际,做表面文章,搞一阵风等形式主义倾向,扭转教学工作一手硬,德育工作一手软的倾向,丹阳市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从“更新德育观念,夯实德育基础,搬走德育路障,创新德育理念,照亮德育镜子”五个方面下手,使德育工作回归本源,回归学生,加强和改进了学校德育工作。
更新德育观念,抓住德育关键点。 确立“立德树人”的观念。把德育处于学校素质教育的首要地位和核心地位,将德育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门课程和各项活动之中,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环节都体现德育教育这一灵魂。确立“以生为本”的观念。把学生真正摆在德育工作的主体地位,相信理解尊重学生。努力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基本思想,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成长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充分满足学生发展的合理需求。确立“依法治校”的观念。认真开学学法普法守法教育,在全市通过聘任法制校长,培养学生知法懂法的法制观念。确立“有效德育”的观念,尊重学生成长和认知的规律,克服形式主义和表面上的轰轰烈烈,把德育工作做到细致入微。避免德育的急功近利,力求稳扎稳打,注重实效。确立“全员育人”的观念,全员参与,全员负责。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学校党政工团队齐抓共管,各部门密切配合,班主任教师、任课教师、职员、工人通力合作,形成一个以德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
夯实德育基础,落实德育着眼点。 以“健康心灵,和谐师生”为德育工作的一大立足点,丹阳市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全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班教师作为全市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者推动者,以“丹阳市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体”为活动载体,通过“知心姐姐信箱”、“心理咨询室”、“团辅室”建设,软硬件同步配置建设,为广大心理教育工作者提供专业引领、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全面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的道路,使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和心灵相约、与健康同行”。
搬走德育路障,找到德育基本点。 丹阳市坚持行政推动、典型引路、专家指导、课题引领、重点突破,初步构建了以“学科德育”、“科研备课”、“教学过程”“教学作业”、“教学管理”为支撑体系的活力课堂建设理论框架。在活力课堂建设的大背景下,全市各学校纷纷探索高效轻负的教学方式,丹阳六中九中等学校推行生本课堂,云阳学校推行自然分材教学,丹阳市横塘中学推行四步八字教学法。在不降低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努力拓展学生的德育活动空间,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
创新德育理念,体现德育侧重点。 既要能把握好自己,洁身自好,守住德育的底线,又要能适应社会,出淤泥而不染。丹阳市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当做学生德育工作的一项侧重点,要求各学校既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在学习上学好各门功课,打好基础,又要注意涉猎新的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己的质疑精神、进取精神、创新意识。丹阳市正则小学以文化德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文化,丹阳市实验小学以“辩评导”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开设创新教育实验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造精神,培养学生探究新知,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
照亮德育镜子,把握德育突破点。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每一个教师都是学生德育的镜子,使每一位教师践行师德,为人师表,学生德育工作就有了正衣冠的镜子和辨方向的路标。丹阳市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暂行规定》,师德集中公开承诺宣誓活动,教师自评、互评,学生、家长参评三评活动,对全市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专项教育和考核,要求全市驾驶坚守“教学五认真”的底线,远离有偿家教的红线,绝不触碰侮辱体罚学生的高压线。常修为师之德,常念律己之心,常怀爱生之情,恪守职业道德,信守师德诺言,浓厚师德师风建设氛围,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学生树立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
明确了德育的目标和方向,抓住了德育的主体和载体,夯实了德育的过程和基础,丹阳市各学校德育工作逐步做到了落地着力,见变见效。
(丹阳市教育局)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