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一天,上完最后一节课,盱眙县王店中心小学数学教师马红梅习惯地打开了自己的博客。马红梅的网名叫“惟有暗香”,几天前,她刚刚听完一节《圆的面积》的公开课,空闲下来,她便将自己对这节课的想法写在了博客上。“圆是小学阶段最后的一个平面图形,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认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认识,不论是学习内容的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这是学习上的一次飞跃……”
在王店小学,像马红梅这样天天写博客的教师还有很多。利用互联网,通过教研博客进行教学研讨,已成为这里的教师每天的必修课。“我们学校距离城区有35公里,大部分教师的家离学校都很远,下班就要急匆匆赶回去。此外,我们每个年级只有3个班,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最多不过3名,而且全部跨两三个学科兼课,因此集中开展教研活动的时间非常有限。”王店小学校长王德兵向记者介绍了教研博客的由来,“于是我们将目光投向了互联网。教师们只要有时间,就可以上网进行教研交流,既方便又及时。”
“现在,我们每个教师都有博客,都成了‘博主’。”王店小学青年教师陈春对这样的教研方式赞不绝口,“我工作不过两年,工作中遇到疑惑,都可以通过博客向老教师们请教;而别人在听完我的课后,也都会发帖对我的课进行评价。不知不觉中,我进步了许多。”“一开始觉得有些别扭,但渐渐地,就发现了它的好处。”老教师汪定刚笑着跟记者讲述了他对教研博客看法的改变,“在这里,教师们可以讨论各种教学话题,交流彼此感受,再也不用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教研工作变得灵活而有实效。”
与王店小学同为山区小学的盱眙县仇集中心小学,也在教师的教研之路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仇集镇地处苏皖交界的偏僻山区,距县城38公里。全镇小学教师79人,最边远的教学点距中心小学达8公里,开展全镇性的教研活动比较困难。如何通过有限的教研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针对性地解决教师们的困惑,成为该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所面临的首要问题。盱眙县教育局教科室帮助他们找到了好方法。教科室的同志结合“淮水名师工作室”活动,将仇集小学与盱眙县首个名师工作室——“田永凤小学语文工作室”牵线搭桥。就在前不久,经过工作室成员的精心打磨,两名来自盱眙县实验小学的语文教师在仇集小学以“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为主题上了研讨课,这让仇集的教师们感触颇深。
“城里的教师理念新、方法活,让我们耳目一新。在家门口就能听上这样的课,真的受益匪浅!”仇集小学青年教师伏成武高兴地说。“从这两节课里,我体会到要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一是要了解学生,二是要吃透教材,三是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四是要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该校教导主任王芳听完课后兴奋地与同事进行交流。
“这可以说是一种‘订单式’送课,仇集小学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学校教师普遍感到的困惑,作为一个切入点让承担送课任务的工作室进行专题研究,再通过专题化送课、定向性研讨这一最直观、最直接方式,让听课教师得到自己最需要的内容。这样‘短平快’的教研方式不失为一个好探索。”盱眙县教育局局长张鹤鸣颇感欣慰地说,“盱眙县有山区学校十多所,王店小学、仇集小学的做法因地制宜、简单有效,而且具有推广价值,对于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内涵化发展很有意义。”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