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丰收季节,扬州市宝应县望直港镇蛤拖村的蛤拖粮油加工厂又响起了机米声。方圆几个村的粮农都喜欢把稻谷往这儿送,因为开厂的牛志鹏是他们信赖的小伙子,他用创业所得,为村里修起了路、亮起了路灯。
11月18日,蛤拖村村民潘劲友开着装满稻谷的拖拉机来到了牛志鹏的加工厂,车一停上称重台,他就到一边喝水聊天去了,辛苦一年的收成全权交给牛志鹏处理。“他赚了钱还能想到给村里面做点事,冲着这一点,我认定这个年轻人不重利,粮交给他我放心。”潘劲友说的,就是将近一公里的村主干道上今年亮起了15盏路灯,而掏钱树起路灯的正是牛志鹏。
牛志鹏去年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来到哈拖村干上了村主任助理,但刚走出校门又在他乡工作,他遇到了一些烦恼。“最尴尬的是虽然周围人都叫我村官,但村里的老百姓却不认识我。”刚下农村那会儿,牛志鹏碰上秸秆禁烧,村干部要上门宣传政策,本以为很简单的事情,牛志鹏却搞砸了。刚过中午他跑到了村民家里,一桌人正在打牌,一见是个白白净净的小胖子闯进来,又听不懂当地话,几个人瞪了牛志鹏两眼就把他请出去了。从此,牛志鹏心里产生了个很单纯的想法:既然干了村官,就要让村里人都先认识我。
今年元月,牛志鹏看上了村里面临歇业的粮食加工厂,正巧县里推出了村官创业贷款,他借钱加贷款盘下了加工厂。当地粮农多,收粮不愁,他又向原来的厂老板讨教经验,开拓了常州和南京的市场。今年头一年,他就外销了5600吨大米。
赚了钱,牛志鹏除了用来还债和贷款,依旧想到了自己的那个“私心”。他从中拿出了3万多元,先是捐给了村里参与修建了一条2.2公里长的新路。看到环村主干道一到晚上便黑洞洞的,村民们晚上出行非常不安全,于是他想到了装路灯。联系电力部门、厂家和工程队,很快,15盏路灯照亮了村民们的回家路。
说来也奇怪,自从村里亮起路灯后,牛志鹏的名声也跟着大了。“村里来了个大学生村官,就是村粮油加工厂的新老板,是他掏钱亮的路灯。”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到村部办事找牛主任的多了起来,到加工厂找牛厂长收粮的人也多了起来。
“这段时间村里正在搞干部改选,公示名单的时候,我意外发现有80%的村民能知道我的一两件事情。”牛志鹏欣慰地说,“在为村民办事上,我觉得不能默默无闻,也许有一天我会离开蛤拖村,而我就想让村民记得我曾经来过。”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