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 > 正文

南京江宁让教师能上能下能流动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9-08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刚刚大学毕业一年的年轻化学教师徐琦,从南京江宁区清水亭中学流动到了竹山中学。“第一年工作经验不足,各方面都很不顺手,但区里给了我一个发展机会。”徐琦说,到了新学校以后,周围都是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他一有空就去旁听,学校还为他专门找了一位教师“青蓝结对”,“在新学校带班积极性更高,每天很早就到学校上课。在老师傅身边收获很多,迅速成长了起来,在片区的教学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记者近日在南京江宁区的几所中小学里调研发现,像徐琦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在大刀阔斧的改革推动下,老师们不再一辈子“绑”在一所学校、一个岗位,“能上能下能流动”在江宁区成为常态。

改革前的“大锅饭”时代记忆犹新。“我们小学是由三所村小合并而成的,当时全校师生1400余人,核定教师岗位72个,实际在岗90人,教师数量严重超编,但每学期初的课程竟然安排不下去。”江宁科学园小学副校长周海丽告诉记者,不少教师缺乏进取心,不愿意挑担子。

面对这样的尴尬,江宁区教育局下了决心:教师的大锅饭不打破,江宁的教育难上台阶!

全区教育系统迎难而上,将教师岗位分成管理岗、教学岗、教辅岗和后勤岗四类岗位,教师每年有一次竞岗机会,有的上调进入管理岗,有的下调进入后勤岗,基本实现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为保证改革的公开、公正、透明,各学校的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中,教职工代表的人数都超过了50%。

在禄口中心小学,记者见到了曾经从教学岗下调转入后勤岗的徐庆培老师。有着近30年体育教学经验的他,在2009年的竞岗中由于没有大专文凭而落选,转为后勤人员。“我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30年,一下子不能当了,心里空落落的。”徐庆培并没有气馁,他主动报名函授学习,一年后终于获得了大专文凭,并通过竞争再次走上了心爱的教学岗位。“失而复得的教学机会让我更加珍惜。我将尽己所能,让孩子们享受精彩的每一课。”

去年7月,针对不少学校编制总量超编、学科结构性缺编的现象,江宁区再度将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推向深入——“让富余的教师离开,自主应聘他校”。

目前,江宁区已全面调查了全区学校编制和学科教师需求量,建立了“各学校学科教师需求发布平台”,方便各学校学科剩余人员前往应聘。如清水亭中学10人落聘,6人主动到小学竞争上岗成功、3人到其他三所中学试教、1人到小学任教。这些流动人员的绩效工资考核也随即转入其工作学校,人事关系实行“人走关系动”,实现教师管理在校际间的“能进能出”。

编辑:周灵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