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 > 正文

优质均衡教育看张家港:幸福全民的现实范本(图)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0-21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真想在张家港重新做一回小学生!”在张家港采访时,同行的一位电视台的记者忍不住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其实,并非他一个人,大多来过这里,到过张家港中小学的人都可能有类似的感受。因为,身为一名在张家港读书的孩子真的很幸福!实际上,不仅仅是孩子,作为老师、作为家长又何尝不是?行走在张家港的校园里,孩子们脸上那发自内心的欢快笑容,老师举手投足间的那份从容自信,与家长交谈时他们那不经意间流露的满足。张家港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面向全体的义务教育,不仅面向张家港本地人还要面向农村的孩子,不仅面向城乡学生还要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办政府全责的义务教育,张家港堪称典范,市委市政府领导高瞻远瞩把教育办成惠及千家万户的公益性教育;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成幸福全民的教育。采访过程中,张家港城乡教师们自信、快乐的教学,学生快乐、幸福的张张笑脸,百姓赞不绝口的夸奖,无不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家港的优质均衡教育正如它领先发达的经济一样,对张家港人的高幸福指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张家港教育的内核,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农村小学学生享有与城市小学一样教学设施。

张家港市暨阳湖小学图书阅览室。

城乡办学设施无差别 乡村学校原来也能这样漂亮!

走进张家港乐余中心小学,你的第一感觉肯定是惊叹!漂亮整齐的教学楼充满着现代气息,学校占地55亩,建筑面积达12000平方米,校园环境环境幽雅,整洁干净,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谁会想到这是一所农村小学?比起城市的小学,非但丝毫不差,甚至大有超出之势。这里各种专用教室和各项现代化设施齐全,有着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该校校长祁仁东告诉记者,学校自2006年以来,通过短短四年,已从一个教学办公设施落后的学校初步成为了农村窗口学校。

张家港市的城乡校园环境一样美——农村小学校园一隅。[nextpage]

乐余小学的巨大变化得益于张家港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和加快教育现代化的一系列措施。1993年,张家港全面改善城乡学校的办学条件并开始对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经过多轮布局调整和资源重组,目前,张家港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共119所,民办外来人员子女学校11所。2001年至2009年间,全市教育总投入达101.09亿元。目前, 100%的小学、初中创建成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100%的公办高中创建成省三星级以上高中。2005年起,该市又投入1亿多元,通过老校原址改建、资源置换改造、撤并易地新建等三种模式完成了20所农村薄弱学校的基本现代化建设,使得城乡学校在硬件水平上实现了均衡。与此同时,张家港还投入1.2亿元对全部外来人员子女学校的进行改造,目前该市11所外来人员子女学校也都达到了“六室、三房、两场、一所”的建设标准。

不仅如此,学校更注重给学生提供各种特色的课程服务。比如,乐余中心小学的国际象棋、经典诵读,凤凰中学的艺术和综合实践课程,暨阳湖实验学校的双语、计算机等等。

乐余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自四川的外来务人员子女刘可告诉记者,“能在这么漂亮的学校里读书真的非常快乐!”据了解,近年来,在张家港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维持在4万人左右,其中70%被公办校吸纳,他们享受着与本地学生同等的待遇。

张家港市城乡学校教学设施一样全——农村学校乐余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在多媒体教室上课。

国际象棋是乐余中心小学教学的一大特色,这里的孩子个个会下棋,不少城里孩子也常到这里上课,而每年这里都会举行两场大型棋赛。[nextpage]

校长轮岗、组团支教拉长软实力“短板”,择校魅力不再!

“教学设施的均衡是浅层次,教育均衡的关键在于师资力量的均衡。”张家港教育局局长王松石如是说。

对于薄弱校而言,更重要的是需要教育者理念的转变和革新,首先,优秀的领头人显得尤为重要。2006年以来,张家港开始从品牌学校、优质学校选调校长和中层干部到薄弱校和外来人员子女学校任职,以促进全市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优质协调发展。据张家港市教育局副局长钱洁雅介绍,近3年来,该市先后从市区优质学校挑选近20名校级干部到相对薄弱的农村学校担任校长职务,为提升农村学校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张家港市白鹿小学校校长、乐余中心小学前任校长阚晓茵接受记者采访。

张家港市白鹿小学校校长、乐余中心小学前任校长阚晓茵就是其中一位,她从张家港市区的实验小学先后交流到这两所学校。“一个校长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丰富的人脉资源等等。”阚晓茵举例说,“比如,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把各学科最好的老师引进到这所学校,使薄弱校的教师更易与城区骨干教师相互结对帮扶,加深交流,提升自己的同时也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让她特别欣慰的是,她去年所在的乐余中心小学当年一下子就评上了12名市级骨干教师。“阚校长在这边时,已经将学校内涵建设已到了较高的高度。” 乐余中心小学现任校长祁仁东如是评价。

从四川来张家港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小学生刘可接受采访时,洋溢着一脸笑意:在这里上学我觉得非常快乐!

除校长有向轮岗交流外,为确保全部师资在整个城乡间实现合理流动,张家港市教育局规定,在同一学校工作满10年的45周岁以下义务教育阶段中青年教师,原则上都要进行交流或支教。去年起,更是大力创新了支教形式——教师组团式支教,即由优质学校选派中层干部、市级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3—5人组成支教小组,到结对学校进行为期两年的支教工作。组团式支教产生了比单个支教更大的效益。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旭东学校校长严卫星介绍,后塍高级中学的支教小组到来以后,学校两个最差班竟被带成了最好班。令人欣喜的还不止于此,“通过支教老师的结对帮扶,旭东学校的自聘老师发展速度之快也是有目共睹。”钱洁雅告诉记者,全市仅去年就有292名教师参加支教。

城乡之间师资的合理有效流动有效拉长了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在内的薄弱校这块教育发展“短板”,软、硬件资源的齐头并进,使得在很多地方盛行不已的择校风在张家港却难寻其迹。相反,一些原本在市区上学的孩子竟然又回流到村小。正象乐余镇学生家长邵振军所说,“农村的学校跟城里的已没有什么差别,用不着去市里上学了。”

据介绍,近年来,张家港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硕果之一就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的比例仅占4%—5%, 而其中大部分多为因父母工作、家庭交通因素产生的校际间正常流动。“从这个方面来说,目前在张家港,有择校现象,但没有择校问题。”王松石自信地表示。[nextpage]

农村小学室外操场——农村孩子正在快乐的踢球。

一所农村中学——张家港凤凰中学的艺术课程精品陈列,这是学生的作品展。

政策倾斜,农村教师收入更高更具发展空间 在村小的感觉真好!

张家港的校长、教师交流为何能够做得如此之好?张家港农村小学为何能吸引留住一批优秀教师?其中的奥秘究竟是什么,或许从这几位老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寻到答案。

农村骨干教师庞丽君谈表示,自己正是张家港市重视优质均衡发展的受益者。

高克勤是乐余中心小学的一名普通语文教师,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农村小学工作,如今已有近15个年头。她这样总结这些年的变化:“优美典雅、富有内涵的学校环境让我们不再因为校不如人而感到低人一等,多样的学习平台促进了我们自身不断进步,‘两统一差’的政策倾斜,则让我们更有优势。”

高克勤所说的“两统一差”指的是全市教师人事工作统一管理、待遇统一标准,而在评先、晋级、升职等方面则实行差异化管理,政策向农村、支教教师倾斜。据王松石介绍,张家港市规定在农村学校工作的骨干教师奖励和津贴标准是城区骨干教师的一倍。高克勤很快乐地表示,自己将扎根在农村小学,因为“能在这条乡间小路上行走是我教师生涯最大的幸福!”

收入的增长只是一个方面,令农村老师更感到优势的还在于个人发展空间的不断拓展。“虽然十多年来一直身处农村,我个人的成长机会一点不比城里教师少,甚至更多。”张家港市另外一所村小东莱小学的副校长、如今已是张家港市学科带头人的骨干教师庞丽君谈及自身的经历非常感念,她表示,自己正是张家港市重视优质均衡发展的受益者。“一路走来,我的成长得到了许许多多领导、同事、兄弟学校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我觉得自己就象一头受到许多大象妈妈关怀的幸福小象。我个人成长这种融洽和谐的氛围是与张家港宏观布署分不开,正是这种调控形成了农村小学教师的成长之链!”

张家港市教育局局长王松石介绍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作情况。

据王松石介绍,在张家港近年来提高了农村学校中、高级岗位的结构比例和农村教师在各级各类评先表彰中的比例,在去年新命名的市级骨干教师中,农村教师占到了58.6%。而城区学校教师参评市级骨干教师、高级教师职称时都必须有2年以上农村学校工作经历。

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 如今正在更注重公平、更注重均衡、更重品质和内涵的幸福全民教育道路上渐行渐远。

编辑:周灵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