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掌握语言国情,加快普通话推广和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国家语委于2008年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以市、县(市)为单位建库。淮安市区、楚州区、涟水县、洪泽县、金湖县、盱眙县被确定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江苏第四批试点地区。
为了把最有代表的淮安话的有声数据留下来,7月21日,淮安市语委办召开全市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工作座谈会,相关县(区)语委办的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议决定,7月底,淮安市语委将联合清浦区语委召开淮安市区方言(清浦区)、地方普通话数据库建设新闻发布会,正式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方言和地方普通话发音人征召启事,此举也标志着我市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工程进入了关键的实施阶段,其它县(区)也将于8月初陆续启动数据库建设工作。
淮安地处江淮方言区,属于北方方言区与吴越方言区的过渡地带。境内语言资源丰富,南部县(区)方言尤其是楚州方言,具备典型的南方方言特征,入声词汇众多,无卷舌音,外地人尤其是北方人难以听懂;北部县(区),北方方言色彩开始呈现,一些词汇、发音有别于南部,开始出现卷舌音。丰富的地方语言承载着淮安的人文脉络和文化传统,认真做好淮安市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科学记录和保存我市各地有代表性的方言以及地方普通话的语音资料,有助于全面、客观地了解我市的语言状况,顺应了广大群众对抢救、保护方言的呼声,有利于构建以普通话为主体、多种语言并存的和谐语言生活,对淮安地方文化建设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根据数据库建设工程安排,8月底确定发音人人选,9、10月对发音人进行培训并开始音像采录,11月底完成建设工作。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