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班没了,孩子下午两、三点就放学没人带怎么办?”临近开学不少家长提前急上了,这学期南京大部分小学停办困难班,孩子放学去哪成了个大难题。记者昨天获悉,南湖一小、江东门小学、晓庄第一实验小学等三所学校在南京率先试点“四点钟学校”,孩子放学后由专人护送到社区做作业做游戏,家长一分钱不用交。
【探访试点学校】
南湖一小
周一、周三开放 招收一、二年级学生
南湖一小的“四点钟学校”设在建邺区电站社区二楼的多功能教室里,三尺讲台、崭新的电脑、整齐的课桌椅、专用的投影仪……“我们特地把所有的课桌都换成新的,开学孩子们就可以有个新鲜劲儿,我们还准备专门搞一个‘四点钟学校’的开学仪式,让孩子们有归属感,喜欢上这里。”社区主任杨红静每天忙忙碌碌一大堆事要操心,可还是热心地把开办“四点钟学校”的事揽上身,2009年和南湖一小的老师们一起创办了南京第一所“四点钟学校”,运行以来不断调整和完善,新学期开学他们计划主要针对南湖一小一、二年级的孩子招生,每周一和周三开放。“我们社区毕竟只有一个教室,容纳的孩子顶多40人,以前也试过各个年级的孩子都招收,但是发现非常难管理,老师也不好统一上课,所以现在决定先去帮助最困难的人群,一、二年级孩子放学早,而且特别需要大人照顾。”尽管很多家长希望“四点钟学校”每天有,但是社区教室还要用来给居民开会、讨论社区事务,因此只能在放学最早的星期一和星期三给孩子使用。
学什么?老师上趣味课,社工带着做游戏
“我们这里的老师有南湖一小的骨干教师、退休的热心居民、社区工作人员,现在又引入了大学生志愿者,从孩子放学到家长晚上来接的三四个小时里,大家尽心尽责对待每一个孩子。”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社工王芸告诉记者,放学后学校老师将“四点钟学校”的孩子集中起来,一路护送到电站社区,南湖一小的老师先辅导孩子做作业,然后给他们上趣味课程。记者看到,“四点钟学校”的课程表上丰富多彩,趣味英语、趣味数学、讲故事、陶艺、航模、健美操……“学校的老师一般辅导一个小时之后就要回校,剩下的时间就交给了社区,我们这里从主任到每个工作人员都义务承担起这个工作。”王芸说,社区买了油泥、象棋、围棋等小玩具,一旦学校老师走了,他们就教孩子做游戏,一直玩到家长来接孩子为止。“即使有的家长晚上7点钟才来接孩子,我们也要安排社工等到最后。”
江东门小学
周三、周五开放,招收三至六年级学生
“我们学校的孩子95%来自外来工家庭,他们的爸爸妈妈忙于做小生意、打工,孩子放学后没有人接也没有人管,更不会辅导他们做作业,所以我们学校开始尝试设立‘四点钟学校’。”江东门小学的汤书记告诉记者,学校一开始和江东社区、北圩路社区分别合作,开设了两个“四点钟学校”,江东社区的“四点钟学校”又叫“快乐课后”,和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合作,给孩子们设计了很多拓展课程,北圩路社区的“四点钟学校”主要带孩子、看管孩子做作业。“我们觉得‘快乐课后’效果更好,孩子也喜欢,这个学期会把孩子都集中到这一块。”记者了解到,新学期开学江东门小学的“四点钟学校”主要招收三—六年级的学生,每周三、周五开放。“我们的场地只能容纳40名左右孩子,所以主要招收高年级的学困生,他们父母都不怎么管他们,学校和社区就多为他们出份力。”
学什么?不仅有作业辅导还有拓展训练
“放学后我们由一个老师和社区的两个社工一起把孩子护送到社区教室,除了有我们的老师辅导孩子作业,南理工的志愿者还给孩子设计了丰富的拓展计划。”汤书记告诉记者,孩子在“四点钟学校”可以得到作业辅导、学习技能与方法训练,以及综合素质训练,包括英语能力教学、世界地理知识趣味教学、掌握基本安全知识与求生技能等。“我们条件有限,主要接收三到五年级家里学习环境较差的孩子,他们学习上有困难,也请不起家教。”江东门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的家长忙着做生意不肯来接孩子,要孩子自己回家,但是社区不放心只能义务把孩子送回家。
晓庄第一师范小学
周一到周五开放 各年级孩子均可报名
“我们学校上学期和滨湖街道的兆园社区合作,开办了‘四点钟学校’,又叫‘放学来吧’。”晓庄第一师范小学取消了困难班后就一直计划要为双职工小学生放学找个去处,今年3月终于实现,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学校每天两三点就放学,这时双职工父母还没下班,于是学校和社区义务承担起看管孩子的责任。“我们的‘四点钟学校’从周一到周五,孩子每天都可以来,而且不分年级,有实际困难的家庭都可以报名,不过社区场地有限会适当筛选。”
学什么?专业老师教唱昆曲
晓庄第一师范小学的“四点钟学校”很有自己的特色,和昆曲、书法等“国艺”相结合。“我们学校的家长经济条件还不错,他们希望孩子不仅仅是做做作业,有人管,还希望孩子能学到一些东西,拓展综合素质。”记者了解到,兆园社区的社工放学后会把孩子接到社区二楼的教室,晓庄第一师范小学每天派两位老师志愿者,义务辅导孩子们的功课,昆曲老师徐立梅教孩子们唱昆曲,社区还邀请有书法绘画特长的居民来教孩子们,总之是让孩子们学功课、学才艺两不误。
【遭遇推行难】
家长呼声很高 4个难题无解
“困难班取消后,教育部门希望有条件的小学都能和社区合作办‘四点钟学校’,但是推行了两年只有三所小学办起了试点。”采访中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今年南京大部分小学都要取消困难班,家长对“四点钟学校”的呼声更高,但是实际运作中的确遭遇很多难题。
难题1
社区就一个教室,不能天天给你用吧?
采访中很多学校反映,社区根本没有场地给孩子待,实在办不起来。而记者发现,即使是已经试点的“四点钟学校”场地也非常紧张,不能每天都给孩子用。以电站社区为例,只有一个多功能教室,如果每天都给孩子们上课,社区就没地方开会,党员就没办法上课,居民也没地方活动了。
难题2
老师、社工也有事,不能天天做义工吧?
“孩子虽然放学早,但是老师都要工作到5点多,改作业、备课、教研活动,‘四点钟学校’都是老师的无偿劳动,还要负责路上的安全问题。”一所学校的校长告诉记者。而社区的社工同样存在这个问题,社区本身杂事、烦事多,看管孩子是社工多出来的事情,遇到懂道理的家长还好,有些家长六七点不来接孩子,社工还要把孩子护送回家。电站社区主任杨红静说,现在不能天天开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社工天天无偿加班也吃不消,学校老师恐怕也受不了。
难题3
放学后属家庭教育,不能强制老师工作吧?
采访中一些家长认为,在学校里开办“四点钟学校”,会比社区办更好,因为学校有场所、老师及其他资源。“这肯定不行,困难班取消的原因就是学生在校时间不能超过6小时,如果‘四点钟学校’办进了学校,等于又回去了。”一位校长认为,而且学校没有理由强制老师放学后继续留校工作,放学后的教育本属于家庭教育,应该由家长自己去解决。
难题4
一年开支万元,不能全靠社区爱心吧?
采访中记者发现,即使所有参与“四点钟学校”的人员都是志愿者,运作一年下来还是需要不小的开支。一位社区主任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四点钟学校”每周即使只开2天课,每年还要开销近1万元,“平均每天30个学生,主要是搞活动的钱和水电开销,如果加上人员成本一年肯定数万元,我们开玩笑说,这些钱都是我们的爱心埋单了。”不过一些社区经费本来就有限,也的确没有条件开办。
【尴尬现状】
地下“四点钟学校”盛行
“我们学校又没有办‘四点钟学校’,只能把孩子送到私人的托管班了!”记者采访中发现,正规“四点钟学校”难推行,而地下“四点钟学校”却生意火爆,不少小学附近的居民楼里都开起了地下“四点钟学校”。市民张女士就给孩子找了一家,每个月500元,帮忙接孩子,他们晚上6点钟接。“孩子下午那么早放学,我们没有老人接,学校又不管,我们只能找离家近比较方便的私人班了。” 很多家长为了方便,通常会选择离家较近的“四点钟学校”,而不在意是否合法。记者了解到,学校附近的托管班大都没有手续,万一出事基本不会对孩子负责。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