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保持大体相当,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96%以上,通过“对口单招”考入本专科院校学生达6000多人,各类社会教育培训总量达600万人次,从职业学校走出的“洋务工”人均年创汇15万元人民币,一批职教人才成功创业,又吸纳更多社会人员就业……近五年,南京职业教育积极完善“就业有路、升学有门”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实施“促就业助致富”工程,以慧民助富民,成为南京教育惠民的“孵化器”。
有学业:技能大赛“五连冠”6300多职校生梦圆大学
石瑞璇,玄武中等专业学校学生。三年前她高分考入一所星级普通中学强化班,两年后却按照自己的兴趣决定转上中专。今年高考前一个月,她因获得全国技能大赛金奖,又通过职业学校“对口单招”被保送南京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美美地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这也是南京职业教育吸引力越来越强的一个缩影。“从近年来的全市高中招生的普职比情况来看,职校录取比例略超普高,不少学校录取分数线不断走高,一些热门专业丝毫不逊色于星级普高。”市教育局局长吴晓茅介绍,近五年南京职业教育日益呈现招生和就业升学“两头旺”局面。
目前,全市三星级以上职业学校已达20所,省级示范专业达59个,85%的学生在这些学校中就读。各学校瞄准社会经济产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优化专业设置,推进课程改革,特别注意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学业水平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从2006年至今,南京职校毕业生通过职业学校“对口单招”方式被本专科高校录取的中职生已达6300多人。南京职校学生共夺得全国技能大赛金牌45枚,省职业技能大赛金牌279枚,团体总分、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在全省实现“五连冠”。那些在大赛中夺金揽银的学生,很快就都成为一些知名企业热抢的“香饽饽”。
能就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6%以上 不少困难家庭因教脱贫
孙洋,从小丧父,家境困难。在南京旅游营养中等专业学校学习期间,多次获南京市烹饪技能大赛金牌。他从上千名厨师中脱颖而出,被亚洲最大的邮轮公司丽星邮轮公司录取为案板主管,后来又成为墨尔本一家酒店厨师长,年薪超过20多万。
“孙洋让全家脱了贫,江滨同学还在国外有了婚房成了家。” 南京旅游营养中专张校长介绍说,江滨的父母均下岗无业,家庭困难,他从该校毕业后,前往阿联酋中华大酒店工作,现任厨师长,老板为奖励他,专门给他配了婚房,让他在阿联酋既立了业,又安了家。
“让职校生高质量就业,就是最大的教育惠民。”据该校张校长介绍,职业学校确实有不少来自困难家庭的学生,如果让他们掌握好一技之长,往往就可以改变其整个家庭的境遇。这几年,学校积极开拓海外就业市场,坚持办学与市场无缝对接,目前已有数百名学生在美、法、加拿大、德、日、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就业。
而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又是“洋务工”的摇篮。从1995年开始,从该校走出的海外劳务输出人员多达30多万人,近5年就达到7万人。他们在新加坡、阿联酋等国家每年人均创收在12万至15万人民币之间,累计已经挣回300多亿人民币的外汇。
与出国挣“洋薪水”的职校毕业生和“洋务工”相比,更多职校生留在了国内、留在了南京。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上,能进入宝马汽车公司工作,不是件容易的事。可是金陵中专校“宝马班”的学生,因为学校与宝马公司实行“订单式培养”,在入学就拥有了宝马员工的身份,他们的薪水比不少本科生还高。该校还有通用汽车班、丰田汽车班等等,汽车维修保养技术的教学成为该校的“香饽饽”。
社会普遍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但南京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近年来却保持在95%以上,今年更是达到96%。“职业教育首先是就业教育,并且这种就业应该是高质量的。有了就业率,职业教育才能真正为百姓带来实惠。”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徐传德在2007年就推出了职业教育“促就业助致富”培训工程。他介绍说,现在全市教育系统每年社会教育培训总量达140万人次,其中农村各类培训总量50万人次以上;城市职工包括在岗、转岗、下岗和进城务工人员等培训总量达40万人次;全市及各区县370余家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开展涉及法律、财经、计算机、语言、艺术以及各种职业资格考证辅导、各专业继续教育等年培训近50万人次。此外,为了帮助农民科学致富,市教育局还组织由高校、农业科研机构参加的“科教讲师团”队伍,每年开展的教育培训、田头指导均达40余场,年均培训人数达6000人。市场有所需求,职业教育就有所提供,这样的对接必然带来就业率的攀升。
会创业:职校生有的当上“洋老板”,有的吸纳校友共同创业
如今,拥有一份好工作对南京的许多职校毕业生来说已经不成问题。不少职校生还通过多种形式自主创业,有的留洋创业,有的办起社会福利机构,有的人自己致富后,还吸纳更多职校生就业。
南京的一些职校毕业生在国外当起了“洋老板”。南京旅游营养中等专业学校的朱俊就是一个例子:他从烹饪专业毕业后,经学校推荐进入德国一家酒店工作,他边工作边学习德语,三年后,自己创业,在德国开了一家酒店,雇佣了一批德国人就业,目前经营状况良好。
有的职校生开办了社会福利机构,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玄武中专的毕业生陶菁菁,2006年创办“南京明心儿童益智教育培训中心”,是目前江苏省唯一的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培训研究的机构,在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康复服务的同时,还开展儿童自闭症课题研究。
有的职校生致富后,还积极吸纳校友加盟,共同创造自己的职业梦想。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杨先生,于2005年在无锡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开始独立创业。经过几年打拼,公司已成为德国知名企业威能公司无锡地区总代理,他把自己的公司作为母校学生的实习基地,每年为母校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公司的中层以上人员有很多都是高职校毕业生。该校本土化“双元制教学”让该校为博西华、科宁集团等大型企业输送大量优秀毕业生的同时,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中高级管理人才。
“从育才惠民向创业富民转变,是南京职业教育将着力培育的发展方向。”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徐传德指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有学业、能就业、会创业。”他告诉记者,南京正在实施新一轮职业教育“双十提优工程”,将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为惠民富民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