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下午,苏州市相城区黄埭中心小学会议室内座无虚席,由省特级教师、苏州市首批中小学教育名家高本大带领的专业发展共同体24名成员,以及相城区100多名语文教师济济一堂,观摩黄埭中心小学副校长、苏州市名教师薛元荣的一堂展示课《清平乐 村居》。
早在开课前,笔者就听说薛元荣嗜书如命,博闻广记,文学功底深厚。果不其然,上课伊始,薛老师就以他广博的才学,带领孩子们徜徉在古诗文的唯美意境之中。“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经过几番诵读之后,同学们在薛老师的引导下,对课文条分缕析、深入解读:“茅檐”指的是屋檐吗?“青青草”和青草有何不同?“吴音”是哪里的方言?……在琅琅的书声中,一节课很快结束了,可薛老师带给大家的宋词古韵,仿佛还在耳畔回响。
精彩还远没有结束,在课后的点评环节,来自省内外的教育专家分别对薛元荣的课堂教学、教育思想进行把脉问诊,就教师专业成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教师分庸师、匠师、良师、名师和大师,名师既不是打造出来的,更不是捧出来的,而是向着太阳,在校园里拔节生长起来的,他的成长离不开土壤、阳光、空气和雨露的滋润。”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副总编丁昌桂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总结出名师的发展历程和成长规律。他认为,专家引领是走向名师的旗帜和路标,站好三尺讲台是走向名师的第一级台阶,而自我反思则是走向名师的关键环节。他给薛元荣的建议是,“放慢脚步,深入思考,系统总结,拿出一些更加厚重、更有分量的专业成果”。
教育专家、国家督学成尚荣激情洋溢,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教师的神圣和伟大——教师心中要开一朵百合花,因为教师是一种美丽的、文化的存在。百合花开了,一次伟大的教育使命就完成了。为此,“不能做一个没有魂的教师,在语文教学研究中,我们要经常追问自己,‘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对薛元荣提出的“生活语文”这一教育理念,成尚荣希望他“改变对教育思想的叙述方式,力求靠得住、站得稳”“不仅要带领学生发现生活的本来面目,更要开发、创造出新的语文生活”“在教学中要着力开发问题资源,在课堂环节的处理上要更加机智和敏锐”……
作为全市小学语政学科三组名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主持人,高本大也是此次活动的组织策划者。他告诉我们,名师共同体由省特级教师和苏州市名师名校长组成,自从两年前共同体成立以来,各成员人人树立发展目标,个个建立研究课题,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讨和公开展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共同体成员的专业发展。与此同时,共同体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也在全市小学语文教师中营造了浓厚的专业发展氛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今天的现场观摩只是一个开始,后面我们还将组织共同体成员以适当的方式,围绕这堂展示课以及薛元荣的教育教学思想,进行更加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以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活动期间,相城区教育局介绍了他们多项举措推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经验,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周春良对名师发展共同体建设及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要求和希望。
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