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一开学,扬名中心小学校外辅导员吴寿鑫就开展了一项调查活动:孩子们过年时收到了多少压岁钱,又是如何处理的。2月9日,吴寿鑫老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2006年开始,每年他都对该校六年级孩子的压岁钱作调查摸底;今年首次又将二年级学生纳入了调查范畴,调查对象从以往的200多人增加到了近600人。从调查情况看,小学生收到的压岁钱逐年增多,有意思的是,一些孩子在理财上的才能也与时俱进。
8成孩子的压岁钱存银行
据介绍,近日扬名中心小学二年级至六年级共有570名学生接受了抽查,统计显示,共收到压岁钱247万元,人均4330多元。有关老师介绍,今年春节,该校平均每班的孩子收到的压岁钱超过了17万元。在调查表上,还有“长辈给我压岁钱,我给长辈送什么”、“科学消费从压岁钱开始”两个附表,从回收
的调查表上发现,存钱是最普遍的一种“理财方式”。有超过8成的孩子表示钱让家长存在银行了。“现在的孩子很精明。”一名二年级女孩的母亲告诉记者:“我女儿再三对我说,一定要在银行为她单独开个账户,专门存放她的压岁钱。”
四年级男孩成为“小股民”
该校负责学生工作的蒋老师告诉记者,但千万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举个例子,一名四年级的小男孩在春节后成了小股民,他借家人的股市账户,将这些年积攒下来的压岁钱购买了基金。这件事所以在校内传开,是因为这个孩子写了一篇博文,里面提到了“在妈妈的建议下,我用压岁钱购买了基金”。在同班多数孩子还不懂什么是股票、基金的时候,他已能说得头头是道了。他的母亲告诉老师,她在逐步培养孩子理财的能力,下一步目标是要让他懂得银行的各种储蓄方式的利益差别。
更多的小同学从安排零花钱开始学习理财。昨天见到该校的江同学时,这小男孩说刚刚在校捐了150元的爱心基金。他告诉记者,在家里他有自己的储蓄罐,也有自己的生财之道。比如,平时帮父母干活得到的“奖金”,他会放在自己的储钱罐里。他每花一笔钱都会记账,开销一清二楚。他表示自己的钱花起来有点“心疼”,所以一定要记好账目。当然,他也很大方,比如跟妈妈出门时,常常会帮没有零钱的母亲付停车费。
学会花钱也是一种能力
江同学的妈妈说,要让压岁钱变成“他的”,这样孩子才会对花钱有概念。她认为很多家长喜欢让孩子学会存钱,这固然比浪费钱要好,其实让孩子学会花钱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拿她儿子来说,因为是“自己的钱”,他就会计算使用的比例和方法,同时也心疼一些不必要的开销,这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培养他的节俭习惯。在这次调查中,大部分孩子都表示拿压岁钱买文具和学习用品时知道“心疼”,所买的文具更讲究实用了。
据了解,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扬名中心小学成为无锡首个试点科学消费课程的学校,为此学校自行编纂了一整套的消费教材。学校德育主任严青老师告诉记者,消费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他们曾在近期作了一个“爱惜自己书包”的调查,发现在经过消费教育后,大多数孩子的书包“耐用”了,一般要两年以上才更换一次书包,而以往一年甚至半年就有同学换新书包了;一支铅笔会用到不能写才更换,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写到一半就扔了。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