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 > 正文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作者:汪为洪 发布时间:2015-10-2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在本次8.10抗灾抢险过程中,响水县教育系统许多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他们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及时清排校园积水,及时转移受灾群众,及时组织抗灾自救,他们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一瓶纯净水轮着喝,一块方便面分着吃,哪里最危险就冲向哪里,哪里最需要就奔向哪里,涌现出许多可敬可叹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

(一)

10日上午,暴雨骤然而至,县教育局门前的积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涨到台阶前。局机关各科室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所有工作人员都在紧张地忙碌着。下午13时,局长们正捧着盒饭与基层学校通话了解情况,连续几天的值班使得他们看上去都显得格外憔悴。

下午15时,暴雨未停,局长魏佳兵、局党委书记张宏鑫、副局长王亚群等就驱车前往小尖、运河、六套、七套等地检查各校受灾抗灾情况。每到一处,他们都趟着深水,仔细查看校园积水情况,详细问询救灾抢险情况,并与部分教工群众进行深入交流,叮嘱学校负责同志切实做好灾后的物资清理、环境清扫、消毒、晾晒等工作。坐在驶向农村学校的车上,局党委书记张宏鑫一手脱下脚上的皮鞋,将里面的积水倒下来,一手接听家里的电话,家里一楼已经进水,并且断水断电,家人正在积水里、在黑暗中给他打来求援电话.“想办法克服一下吧,我正在去学校路上,等我回家再说吧!”

是时,县教育局班子成员全部深入基层学校,与各校的抢险抗灾人员一起摸爬滚打,战斗在暴雨狂风中。

(二)

响水中心小学原响东校区及校本部地处县城最洼地段之一,急湍水流如潮而涌,校长刘军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把单独居住的耄耋老母托给姐姐,毅然决然地冲进那茫茫雨雾。副校长唐鸿冰正患感冒咳嗽,接到通知的他不顾妻子女儿的念叨与劝阻,穿起雨披就走出家门。狂风暴雨中,他们带领党员突击队员逐栋逐间地搜寻安全隐患,挨家挨户动员危房户群众转移搬迁。

雨水淋得睁不开眼,积水涌得迈不开步,浑身湿透的衣服流淌下的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刘校长姐姐打电话催促他说:“老母亲那儿水已过膝,你赶快回去想办法吧!”“我顾不得那么多了,学校的事情一时忙不过来,老妈那里的事你就看着办吧。”仰望漫天翻滚的浓云,刘军校长愧疚地说。泪眼婆娑处,他看到白茫茫的远方与他一样在奋战的老师们身影。

深夜十二点多,在一所撤并校的破旧校舍里,三位80多岁的退休老教师,手扶门框无助地站齐腰深的水中,长时间的积水浸泡,已经使得他们体力严重透支,看到奔向他们的身影,老人霎时泪流满面。刘校长等人将老人背负到楼上安顿好、安抚好后,才一瘸一拐地离开,此时的他们身上已多处被划伤擦破。

(三)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突如其来的暴雨考验着人们的抗灾救灾能力,也验证出我县教育系统党员干部的素质与境界。

张集中心小学校长林保亚家住县城幸福中路,是受灾较重的地区之一,家中积水达十几公分,室内冰箱等物资都浸泡在水中,但他一直坚持站在学校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副校长高水清,常年患有关节炎、肩周炎,下雨阴天左臂几乎无法抬起,但是他用惊人的毅力和大家一起奋战在雨水中。工会主席殷作顺,家中房屋进水,耕地被淹没,农作物基本绝收,并一度与家中失去联系,他没有选择回家救灾,而是坚持在学校抗灾第一线。

下雨时,东风中学的学校电工尹同锦正在响水县城为家属看病,接到学校值班通知后,当即买了高价车票乘车赶回学校,冒雨对校园的线路进行逐段逐段检查。

灾情就是命令,10日上午,黄圩中学校长王军、副校长朱文忠、嵇华连、钱绍政等冒雨驱车70余华里,及时赶到学校,与值班同志一同检查校舍、下水道排水等情况,密切观察大风大雨的险情。

七套中学副校长施月书在校园积水第一时间到位,并积极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工作。他自己家是周边最低洼的地方,也是积水重灾区,忙于抢险的他无暇顾及父母的安危,把一份孝心与愧疚深深地埋在心里,一直奋战在抗灾第一线。在清理淤泥时,他的左脚不慎被玻璃划了三厘米长的大口子,鲜血流淌不止,但他强忍剧痛简单包扎了一下,就穿上了水靴,一瘸一拐地继续投入战斗。原本有腰脱疾病的他,连续弯身抢险4个多小时,硬是把一捆捆的图书从一楼搬到二楼安全处。

县第二实验小学地势在开发区最低,半小时之内积水超过五十厘米,校长汤湘花接报后立即冒雨驱车返校,现场指挥抢险。校园的一楼全部被淹,教室内装有多媒体白板系统,危在旦夕。而有的教室钥匙一时找不着,汤校长果断指挥并亲自动手砸开门锁,以最快速度拆卸电脑主机,迅速转移到安全地方,把损失降到最低。事后统计,全校无一人员伤亡,无一间房屋倒塌,无一处电路漏电,避免了价值近百万的重大财产损失。但是汤校长停放在校园的新买轿车,没来得及转移,严重浸水,只能返厂维修。

黄圩中心小学校长杨如东和学校值班老师一起在暴风雨中摸索着一块块窨井盖,清除校园积水,主任刘玉春的脚被划破了,可是他顾不上疼痛,继续前行,主任陈九功摔到了,风雨中又顽强爬起来,雨水、汗水、血水交融在一起,在西南小镇的校园里缓缓流淌。

由于县城老城区部分路段积水较深,车辆不能进入,县实验小学17名志愿者通过肩背、手提方式,连续奋战4个多小时,将装有毛毯、蚊帐、防潮垫、雨衣、急救包等重达百十多斤、内装50种生活必需品的抗灾应急家庭包,逐一发放到重灾户手中。

在抗灾抢险中,全县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吃苦在前,冲锋在前,尤其是党员突击队里,年龄最大的已年过半百,最小的还不到20岁。他们或趟着积水,白天顶着瓢泼大雨,晚上打着手电,努力搜寻着校园内点滴的安全隐患迹象;或挥汗如雨,往来穿梭校园里里外外,与积水抢时间搬运校园图书与资料;或废寝忘食,巡查水情,为断电断水的群众及时送去必要的救灾物资。

关键时刻,教育系统的党员干部们真正成为了群众的“主心骨”,他们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响水教育精神,树立了共产党员、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

(响水县教育局)

编辑:周灵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