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 > 正文

东海:六举措推进社区教育

作者:刘加宽 陶士胜 发布时间:2015-10-2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东海县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不断深化社区教育,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构建多层次、开放式、社会化的终身教育体系,通过六大举措优化社区环境,提高教育水平。全县拥有大型体育场(馆)2个,图书馆和博物馆各1个,青少年科普中心1个和全省唯一的县级科教创业园区。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的职工活动中心,目前工程过半,年底可交付使用。全县21个乡镇都拥有社区教育中心,其中省级社区教育中心3个、市级社区教育中心15个,苏北最大、设施齐备的山左口乡社区教育中心,多次承担省市级农民文体竞赛活动。全县有省级社区教育学院1所、省级农科教基地4个、市级农科教基地9个、省级实验区2个。2009-2011年从业人员年培训率分别达53.75%、53.46%、53.37%。

一、完善工作机制。 出台《关于印发东海县社区教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印发〈东海县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考核评价细则(试行)〉的通知》、《关于印发〈东海县社区教育管理工作考核评价细则〉的通知》、《关于印发整合乡镇(场)教育培训资源加强社区教育中心建设的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成立东海县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社区教育委员会,完善并落实社区教育岗位责任制、领导例会制,认真制定并落实社区教育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社区教育工作。

二、加大经费投入。 建立以县、乡两级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体制,保证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各乡镇加大社区教育中心硬件建设的投入,改善培训条件,社区教育中心的办公设备、多功能教室、电脑培训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等一应俱全。近三年,县级财政用于社区教育经费总投入达378.9万元,人均社区教育经费1.1元。

三、加强队伍建设。 县乡各类教育培训管理机构充分挖掘科技、医疗、教育、文化等行业人才资源,组建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兼职培训教师和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为主体的教师资源库。开展校企合作、师资互动活动,每年招聘专业师资补充乡镇专职教师队伍,积极安排专兼职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目前,我县社区教育专、兼职管理人员530人,专职教师194人、兼职教师278人,基本满足全县社区教育工作需求。

四、健全培训网络。 建立以东海社区教育学院为龙头、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为主体、村民学校为延伸的三级社区教育培训网络。建成以县社区教育学院和各培训学校为主体的培训服务平台,提供送教下乡、百名教授兴百村、科教大篷车等形式多样、适合各类群体教育需求的培训菜单。各乡镇、部门根据实际,开展岗前培训、岗中培训、转岗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等活动,各单位、各行业根据自身需求,积极组织单位职工全员培训。大力开展地方优势产业培训,水晶雕刻、园艺、服装等特色培训就地转移当地劳动力,特别是农村留守妇女,有效促进当地农民就业创业。

五、改革管理和办学模式。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兴建全省唯一的县级科教创业园区,实施园区与教育共同管理体制,园区内各类学校、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有效落实,科技增长含量逐步提升。县乡两级社区教育培训机构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县中专校结合区域水晶资源优势,多个特色企业入驻校园。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积极引企进校,实现“厂内校”和“校内厂”办学方式转变,全县半数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建有校企合作项目。逐步推行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四独立”办学改革,张湾乡社区教育中心改革试点的成功经验在全县推广。

六、多形式提升农民素质。 县社区教育学院在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设立职业教育分校,在全市率先开展农民中高等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活动。乡镇农民技能初级等级培训全面普及,培训层次从中级拓展到高级,学历教育普及从成人中专、成人高中向高等教育自学辅导和成人本专科发展,不同层次群体的学历教育培训需求得到满足,人均受教育年限逐步提高。县教育电视台定期播出文化娱乐、技能培训和互动点播等特色节目,深受广大居民欢迎。各乡镇社区教育网站定时维护更新,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培训栏目内容丰富,农民远程教育实现全覆盖。各乡镇围绕区域特色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乡土教材、社区网站在线、教育媒体宣传、校企合作、中高等技能培训、出国劳务培训等特色彰显。

(东海县教育局)

编辑:周灵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