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县 > 正文

徐州“学讲行动”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作者:李智梅 发布时间:2015-10-23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让课堂成为生命绽放的舞台

徐州“学讲行动”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李智梅)你见过没有讲台的课堂吗?你听过由学生主讲的课程吗?在徐州市,1100余所中、小学,2.5万个班级,每天17.5万节课,全部颠覆了传统由老师站在讲台上主讲的课堂模式。一个被称为“学讲计划”的课改工程,全面覆盖了所有教学课堂。它的神奇,一度成为师生、家长关注、热议的话题。如今,一年过去了,“学讲计划”成效如何?

教室里,学生不再“排排坐”

镜头一:徐州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高一(1)班的学生们正在进行大组展示。学生们有蹲着、有坐着、有站着,寻找自己最合适听到和看到的位置,在黑板前围成一圈。黑板中心一组学生站着,其中一人主讲,其余准备。听课的聚精会神,讲课的一丝不苟。老师旁听。

镜头二:三十七中,初三(1)班。“给大家15分钟,回顾自学过程,分享自学成果,质疑疑难问题……”,徐静老师一声令下,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学生们三三两两,或组内,或组间,讨论热烈。几分钟后他们又快速走向搭挡,迅即投入选题、研题的鼎沸声中。其间,还会不时夹杂争论的声音,“有料”题成了不少同学眼中的“肥肉”,会被多人相中,谁都不想让步,每每这个时候就只好采取徐老师的提议,以“剪刀、石头、布”决出胜者出场。

这是徐州市目前各中小学“学讲计划”下的一种常态课。据市教研室“学讲办”工作人员介绍,我们看到的好像仅仅是座位变了,其实这是一场教学理念的变革。针对课堂中存在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教学气氛闷、教学效率低等问题,徐州市教育局提出了“学讲计划”这一针对措施,目的就是推动教学方式转变,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全程自主学习,课堂以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讲出来、教别人的形式呈现。通过赛课推进各校教师“入轨”,通过评估促进各校达标。争取三年时间,教师全员达到“学讲方式”要求的教学标准,所有学校达到“教改达标学校”标准。徐州市中小学教研室主任何振国认为,“学讲计划” 不是无源之水,它既是对国际、国内教改经验的内化和提升,也是对已在徐州地区推行多年的“讲练工程”“小组合作学习”等教改模式的集成和发展。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学生一跃而成为课堂的主角,为了方便学生展示,教室墙面能挂黑板的地方都挂上黑板。老师们走下三尺讲台,从课堂教学的“台前”退隐“幕后”,成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协助者,更多地“参与”到小组学习中,驻足在学生的课桌旁。 学生的座位变了,课堂看起来更自由了,有时候坐着写,有时候站着讲,有时候两人对学,有时候扎堆商量,看起来全然没有以前课堂的井然有序,有时候乱糟糟的像农贸市场。可是市教研室巡课的教研员看了之后,却激动地给领导汇报,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久违的兴奋,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在争论问题,课堂展示的非常好。

被“翻转”的课堂创造了奇迹

案例一: 泉山区火花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生源的50%以上,属于徐州市一所基础薄弱的学校。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火花学校的校长吴学政告诉我们,穷则思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改是必行之路。5年前,学校开始在七年级语数外三科中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索,3年后中考成绩总均分比上年同等生源条件下高了近90分。看到成绩,更加坚定信心的火花学校在3—6年级中开始推行小组合作学习。2014年3月,徐州市中小学推进“学讲计划”教学现场研讨会在火花中学举行,江苏省教研室、徐州市教育局、各县区教育局相关领导、全市中小学校长共600余人参加了会议。火花的课改经验给正在进行课改的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案例二: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庙中学崔朋增,一位创造课堂教学奇迹的老师。为落实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他从初三回到初一,实施 “六步教学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成功地将一个数学及格率不到50%的班级,提升到低分率为零,及格率100%,优分率80%,平均分超过平行班级30分的高水平班级。

案例三:徐州高级中学高一(九)班班主任许亚慧老师,2012年暑假开始实施教改,一个学期下来,她所带的学生出现与众不同的变化,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全班数学成绩由刚入学检测平均分78.86分,到期末考试平均分108.43分,一学期提高了29.57分,在平行班中名列前茅。

在这些师生关系完全被“翻转”的课堂里,已经或者正在上演着一幕幕高效课堂的传奇故事。 火花学校校长吴学政说:“学校把讲台拆了,老师的角色定位变了。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是强势的,我教你学,我说你听,师生不平等。现在老师站在学生们当中,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帮助者、引领者,点燃孩子学习的欲望,这样的课堂理念下,上课是快乐的,学习效率自然也高。”

其实“翻转课堂”的实施,得益最大的是学生,挑战最大的是教师。“学进去,讲出来”,此时学生的学是一种“真”学习,通过深度学习,并经过探究、合作的高峰体验,学生才能讲得出来,才能完成一个小组的整体进步,从而提高个人的学习力。同时,“学讲”理念下的课堂对教师的“讲”提出更高要求,要求老师的讲解要像中医针灸时认穴扎针一样,讲在课堂学习的“穴”上。于是,“让、慢、退、停、缓”五字决成为教师讲解的规范。老师讲的内容要能提升学习的认知程度,将学生引向更深更广的学习境界中去。这正是翻转课堂创造奇迹的原因。

让每一个生命个体获得张扬

1月20日,在听完徐州市姚庄小学陈荣芳老师的一节三年级数学课后,市教育局副局长李运生说:“听完这节课,我感到很激动。在这个班里上课的孩子是幸福的,孩子们的天性得到充分的彰显,学生们表现出的潜力,大胆、自信,精神上的自由、人格独立。没想到‘学讲计划’在低年级课堂中开展得如此好。整个一堂课没感到沉闷感,让人期待,课后又令人回味,课堂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绽放的地方。这正是我们必须要课改的内涵所在。”

其实,任何一项改革之路都是艰难的,“学讲计划”甫一推出就受到来自各方的质疑:家长们说,小组围坐只适合小班化教学用,班级大,人数多,教室里还不得乱糟糟失控呀?再则说了,老师教还不一定能听懂,学生教不是更差了吗?老师们说,八成又是一阵风吧?做做花架子,不会有啥实质性的改变 。

无论家长如何焦虑,徐州三中学生闫紫菱还是会经常兴奋地带回来精彩课堂片段回放。今天,她做出来一道多么难的题,老师表扬了她。明天,她主动上黑板给大家讲题了。准备数学功课的时候明显比从前用心了,因为老师要求小组长要负责全小组成员都学会。家长常常会着急地问,学生讲得课你听得懂吗?她总是很坚定地回答,能,有的同学用的方法非常巧妙。一年过去了,看着孩子数学成绩没降反升的趋势,紫菱妈妈的一颗心总算落了地。

徐州一中高一年级学生丁晓阳告诉我们,小组学习并没有想象中的艰难,反而能在同一问题中学到几种不同的思维,碰撞出火花,完善自己的答案。讨论问题也变得方便了,有不会的问题能够及时交流并解决,不用拖到下节课。上课讨论的更充分了,同时提高了效率,组内的成员也能够互帮互助,不斤斤计较。

学生们的生命个体得到充分张扬的同时,教师们也在课改路上悄悄进步着。2014年徐州市参加省级基本功大赛,11个学科中有7各学科获得一等奖。开展教改比较早的火花学校,2014年发表在省级以上的论文17篇,是过去五年总和还要多一点。在2014年徐州市优质课评比中,泉山区选送10节区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参赛,火花学校就占了8节。徐州二中白璐老师在2014年11月份举行的江苏省地理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谈到徐州市推行的“学讲计划”特别有感触,正因为这一理念已潜移默化渗透到自己的课堂里,才能将一堂关注学生能力发展的生态课堂呈现在大家面前,有机会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

一年来,在顶层设计先行思想指导下,市、县区“学讲计划”推进和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健全并落实,并通过培训、现场研讨会、学讲课堂前沿论坛、赛课、巡课、教研等形式深入推进 “学讲计划”。 经过发现和培养,一批学校和个人做出了成绩,形成了自己的教改特色,如铜山区杨屯中学提炼出“学讲五步”教学模式,37中徐静老师的“自学预导单”教学法。2014年,各县(市)区上报推进“学讲计划”典型学校121所,全市上报落实“学讲方式”典型个人856人,其中县(市)区650人,直属学校206人。

徐州市教育局长张德超说,“学讲计划”的核心是遵循教育的规律,回归教育的本真。他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对知识的学进去,讲出来,更体现在其社会性价值上。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互相激励、互相帮助,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师生的关系也更为融洽,课堂从改变形式到改变教学生态。下一步还会涉及到课程的整合,由课堂改革走向课程改革。在众多典型学校和典型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一种预期,教改正在变成师生的自觉追求,我相信未来师生们会有更大的舞台,能够走的更远更好。

编辑:周灵

责任编辑:陶雯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